20xx北师大版语文选修登金陵凤凰台2内容摘要:

“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 “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 尤其是那江中的 “ 白鹭洲 ” ,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两道,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颈联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颈联写山水之阔,却若有寓意: 三山半落青天外 → 写云雾笼罩着三山,彷佛国君被群小包围而不得见; 二水中分白鹭洲 → 写白鹭洲所中分的二水,暗喻君臣被奸邪所离间, 不得相见。 站在台上,看到金陵所见的三山二水,而极目西眺,长安终不可见,故引出尾联。 总为浮云 能 蔽 日, 天上的 浮云随风飘荡 ,有 时会 掩 蔽 了太 阳 , 长 安不 见 使人愁。 使我看不 见长 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 忧 愁。  浮云 能 蔽 日: 诗词 中常以 浮云 指小人,以白日喻君主。  长 安:借指朝廷。  总为浮云能蔽日: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进谗,使忠臣无由进言。 此如玄宗宠幸杨贵妃、 杨国忠、李林甫等,荒废朝政。 → 意在思君  长 安 不见使人愁:李白自伤遭逐,眼见天上浮云杳杳,不见长安,不觉兴起无穷愁思。 → 意在 忧国  尾 联归结主旨:不但思君忧国,而且自伤谗废。 安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不能不为朝廷忧伤。 而此身无由自达,抱负终归虚想,亦不能无自伤之情。 此典多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 “ 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 “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 答曰: “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 “ 日近。 ” 元帝失色曰: “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 答曰: “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 《 世说新语 》 ) 不见长安 晋明帝才只有几岁时,坐在元帝膝头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到洛阳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明帝问他为什么要哭,元帝便把自己东渡长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