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糊的制法内容摘要: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大豆糊的制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前所未有的美味大豆糊。 其制法有 3 种: 第 1 种制法的要点是:首先使大豆的油脂含量达到 2560,然后与食用油脂按 10:03:7 的比例混合并磨碎。 脱皮大豆的油脂含量如表所示,约为 20。 如果使大豆的油脂含量达到2560,就会产生杏仁、花生仁的风味。 杏仁、木贾如果等坚果的油脂含量大约在 45以上。 增加大豆油脂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将脱皮大豆用水浸泡后,或不浸泡煮沸后,用油炸即可。 用水浸泡时,可使用常温水或 251温水浸泡560使用常温水时,大豆易发生爆腰现象,有时会影响商品价值。 油炸时,通常使用市售煎炸油,在 120250的油 2、温下炸 31好在160的油温下炸 5右。 此时,脱皮大豆的浸泡或煮沸尤为重要,因为在浸泡或煮沸过程中,大豆中的糖分溶于水中,可防止在油炸过程中大豆变黑。 当大豆中的油脂含量达到 2560后,可用磨碎机磨碎,制成大豆糊。 粒度要求为 好为 碎时,可添加食用油,大豆与食用油如果按 10:03:7 的比例混合添加,本发明的大豆糊即可呈现出独特的风味。 食用油可使用市售植物油或动物油,当然使用棕桐油、大豆油、棉籽油等植物油好些,从口味和抗氧化等观点看,最好使用葵花籽油。 第 2 种制法的要点是:在第 1 种制法制备的大豆糊中,按大豆糊:食用油=9:13:7 的比例再添加食用油,并混合。 在第 1 种制法制 3、备的大豆糊中按上述比例添加食用油后,可得到比第 1 种制法的制品更具有流动性、而且风味不同的大豆糊。 添加的食用油种类与第 1 种制法所使用的油脂相同。 上述第 1 种制法及第 2 种制法制取的大豆糊,可直接食用,味很美,同时还可根据嗜好添加各种调味料,例如喜好甜味时,可添加 1030的砂糖。 第 3 种制法的要点是:将脱皮大豆用水浸泡,或不浸泡煮沸,使其油脂含量达到 2560,在该含油脂的大豆中再添加食用油,然后磨成大豆糊。 这种制法中的技术与工艺要求基本与第 1 种制法和第 2 种制法相同,区别在于第 3 种制法集中了第 1 种、第 2 种制法的优点,可连续生产。 如上所述,用第 1 种制法 4、制作的大豆糊,营养丰富,风味良好,大豆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坚果味。 这种大豆糊可直接食用,也可溶于冷水或温水中,作为豆乳饮用。 此外,还可涂在面包上或其他点心上食用,同时又可作为廉价的营养丰富的糕点加工原料。 用第 2 种制法制作的大豆糊,比第 1 种制法的制品更具有流动性,口感更好些,可以称作是含大豆的人造奶油,最适合作为涂抹食品使用。 用第 3 种制法制作的大豆糊,兼备上述 2 种大豆糊的优点,而且可连续化生产。 如表所示,本发明的大豆糊的水分含量非常低,不易腐败,而且糊状表面能抑制空气进入其内部,油脂不易酸败。 所以,该制品可长期保存。 实例 1 在 100皮大豆中加 80的热水 300L,浸泡 5、 45容量 500L 的锅中将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水加热至 1捞出浸泡大豆放入沸水中,放入大豆后水温马上降至 60,在 20将水温逐渐加热至 100,再继续煮 在容量为 700L 的油锅中加市售煎炸油 270L,加热至 180,将煮好的脱皮大豆捞出沥水,投入油锅中。 油温降至 130左右,加热至 160炸 5右,得含油大豆,成分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看出油脂含量已比脱皮大豆增加许多。 实例 1 的 实例 1 的 大豆糊成分 脱皮大豆 油炸大豆 大豆糊 水分 粗蛋白含量 粗脂肪含量 粗纤维含量 灰分 碳水化合物含量 热量J100s 磷含量(00g) 416 255 353铁含量(00g) 6 6、5钙含量(00g) 141 138 157酸价 过氧化值 在 1油大豆中加棕榈油 1合后用胶体磨磨成粒度为 0104右的大豆糊。 该大豆糊的成分如表,脂肪含量进一步增加。 再向该大豆糊中加砂糖 300g 进行调味。 这种大豆糊直接食用时,有坚果风味。 如果根据嗜好在大豆糊中加水,搅拌后立即溶解,可制出从未有过的美味豆乳。 调制豆乳时,可在 25g 加糖大豆糊(无糖大豆糊为 20g)中,添加 175糖大豆糊时为 180水或冷水溶解即可。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实例 2 用与实例 1 相同的方法制取无糖大豆糊,取 700g 该大豆糊,加棕桐油 300g,混合后再加砂糖 300g。 所得大豆糊的流动性增大,可称得上是含大豆的人造奶油,口感良好,最适合涂抹在面包上食用。 实例 3 用与实例 1 相同的方法制取加糖大豆糊,取 700g 该大豆糊,加棕榈油 300g,混合后,得与实例 2 相同的大豆糊。 实例 4 将脱皮大豆连续投入连续运行煮锅中,约经 40豆加倍膨胀。 再自动沥水,约 15,得煮大豆。 将该煮大豆按与实例 1 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得与实例 1 相同的大豆糊。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