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内容摘要: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大蒜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大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有的属于生理异常现象,有的属于栽培技术不当;有的带普遍性,有的则是在少数地区、少数年份发生。 其中发生最普遍、对大蒜生产影响最大的问题是二次生长,其他还有:裂球散瓣、抽薹不良、“葱头蒜”、“瘫苗”、“干梢”、“管叶”、“开花蒜”、“变色蒜”及“棉花蒜”等。 (一)二次生长大蒜二次生长是蒜头收获前蒜瓣就萌发生长的异常现象。 国内外对这种现象采用的名词很多,除二次生长外还有:次生蒜、马尾蒜、胡子蒜、分株蒜、分杈蒜、背娃蒜、复瓣蒜、再生叶薹、收获前萌发、母子蒜、分球、带侧枝蒜等。 笔者认为,二次生长的植物学概念比较明确,为避 2、免名词太多造成的混乱,统一采用二次生长一词比较好。 我国是世界上大蒜出口的重要国家之一,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对大蒜质量的要求很高。 我国的出口大蒜要求蒜头白净,外皮完好,形状圆整,直径在 45 厘米以上,无畸形,无霉变,无虫蛀,无泥土杂质,无须根,秆(叶鞘)长不超过 2 厘米。 发生二次生长的蒜头形成畸形,蒜瓣排列错乱,而且易松散脱落,既达不到出口标准,又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使蒜农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在我国秋播蒜区和春播蒜区,大蒜二次生长现象都相当普遍,发生严重的年份,有的蒜区二次生长发生株率高达 80以上,严重影响蒜头出口任务的完成。 笔者等自 1980 年以来对大蒜二次生长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调查 3、研究,发现大蒜二次生长有不同的类型,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初步找到了一些综合防治措施。 1大蒜二次生长类型根据二次生长在大蒜植株上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以下 3 种类型:(1)外层型二次生长大蒜植株外层叶片的叶腋中萌生 1 至数个鳞芽,鳞芽延迟进入休眠而继续分化和生长,形成独瓣蒜,或没有花薹的分瓣蒜,或有花薹的分瓣蒜,结果在蒜头的外围着生一些排列错乱的蒜瓣或小蒜头,使整个蒜头成为畸形。 这种类型的二次生长对商品品质的影响最大。 (2)内层型二次生长在大蒜植株内层叶片的叶腋中,正常分化的鳞芽延迟进入休眠,鳞芽外围的保护叶继续生长,从植株的叶鞘口伸出,形成多个分杈。 有的分杈发育成正常的蒜瓣;有的分杈发育成分瓣 4、蒜,其中有少数分瓣蒜还形成了花薹。 轻度的内层型二次生长对蒜头的外形影响不大,发生严重时,蒜薹变短,薹重降低,蒜瓣排列松散,蒜头上部易开裂,所形成的分瓣蒜外观酷似一个肥大的正常蒜瓣,常被选作蒜种,但播种后由一个种瓣中长出 2 至多株蒜苗,从而影响所生蒜头的产量和质量。 (3)气生鳞茎型二次生长蒜薹总苞中的气生鳞茎延迟进入休眠而继续生长成小植株,甚至抽生细小的蒜薹。 发生气生鳞茎型二次生长的植株,常使蒜薹短缩,丧失商品价值,但对蒜头的影响不大。 这种类型的发生率一般很低。 除了上述 3 种基本的二次生长类型外,有时在同一植株上还会出现两种类型混合发生的情况。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2大蒜发生二次生长的原 5、因据目前所知,与大蒜二次生长有关的影响因素有以下 8 个方面:(1)品种遗传性大蒜二次生长类型及发生的严重程度与品种遗传性有关。 归纳起来有以下 3 种情况:只发生内层型二次生长,不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的品种 有软叶、温江红七星、苏联红皮蒜系统的品种(“改良蒜”、徐州白蒜、鲁农大蒜、宋城大蒜等)、天津红皮、上海嘉定蒜、新疆伊宁红皮、新疆吉木萨尔白皮、青海格尔木红皮、甘肃民乐大蒜、乐都大蒜、临洮白蒜、临洮红蒜、辽宁开原犬蒜、江苏太仓白蒜、内蒙古土城小瓣、土城大瓣、延安白皮、银川紫皮、白皮狗牙蒜、黑龙江阿城白皮、阿城紫皮、广西紫皮、陕西耀县红皮、榆林白皮、商南笨黑皮、陕西陇县大蒜、清涧紫皮等。 内层型及 6、外层型二次生长均可发生的品种 有金堂早、二水早、彭县蒜、蔡家坡红皮、兴平白皮、苍山大蒜、普陀大蒜、商县黑皮、白河白皮、襄樊红蒜、毕节大蒜、山西紫皮、宝鸡火蒜、呼沱大蒜等。 不发生二次生长的品种 有陕西宁:强山蒜、广东新会火蒜、广东金山火蒜、广东普宁大蒜、广东韶关忠信蒜等。 其中的宁强山蒜如果在播种前将种瓣用5低温处理 40 天或者在鳞茎分化期至收获期给予 8 小时短日照处理,均会发生内层型二次生长。 以上情况表明,大蒜产区对当地的大蒜品种或引进外地品种时,在了解其丰产性和商品性的同时,还应了解其二次生长情况,尽量选择不易发生二次生长,特别是不易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的品种。 大蒜二次生长类型虽然主要取决 7、于品种的遗传性,但不同品种间的遗传稳定性有差异。 一般只发生内层型二次生长、不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的品种及不发生二次生长的品种,遗传性较稳定,在田间栽培条件下,在不同年份中,均可保持其遗传特性。 而内层型和外层型二次生长均可发生的品种,遗传性不够稳定,有时二者同时发生,有时只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或只发生内层型二次生长。 至于二次生长发生的严重程度则与栽培技术和气候状况有密切关系。 (2)蒜种贮藏期间的温度和湿度蒜种贮藏期间的温度对二次生长有显著影响,低温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品种对低温的反应程度有差异。 蔡家坡红皮蒜对低温(05)和冷凉(1416)条件的反应最敏感,外层型和内层型二次生长均大幅度增加,其中内层型 8、二次生长的增加幅度更大。 苍山大蒜对低温和冷凉条件的反应次之,外层型和内层型二次生长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外层型二次生长的增加幅度较大。 “改良蒜”对低温和冷凉条件的反应较迟钝,内层型二次生长有所增加,不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的特性仍未改变。 秋播地区蒜头收获后,多在室温下贮藏,贮藏期间不会遇到容易诱发二次生长的低温和冷凉条件。 但秋季播种后,从苗期到花芽、鳞芽分化发育期都会遇到低温和冷凉条件,所以蒜种即使不进行低温和冷凉处理,也有发生二次生长的可能,只是发生的严重程度较进行过低温和冷凉处理的要轻一些。 春播地区蒜头收获后要贮藏到翌年 34 月份播种,为了使蒜头不致受冻,贮藏场所的最低温度多控制在 O左右 9、,在长达 78 个月的贮藏期间以及早春露地播种后的一段时间,都具备诱发二次生长的低温和冷凉条件。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蒜种贮藏场所除温度对二次生长有影响外,空气相对湿度也有影响,而且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之间有互作关系。 据程智慧等(1992)报道,苍山大蒜于播种前30 天在 5和 75 100空气相对湿度下贮藏的蒜种,秋播后,翌年外层型二次生长指数比在 5和 25一 50空气相对湿度下贮藏的蒜种增加 33 倍;内层型二次生长指数增加 19 倍。 而在 15和 25下贮藏的蒜种,不同空气相对湿度(25100)间,无论是外层型二次生长还是内层型二次生长的发生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所以,为了减少二次生长的 10、发生,在蒜种贮藏期间不但要避免低温,而且要避免 75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 (3)播种期国内有关大蒜二次生长的报道,多认为播种期早是发生二次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播种期与二次生长的关系因品种、蒜种休眠程度、蒜种贮藏环境、播种后出苗快慢以及土壤湿度的不同而异,而且播种期早晚对同一品种的不同的二次生长类型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在外层型和内层型二次生长均可发生酌品种中,如蔡家坡红皮蒜,在陕西关中地区,较正常播种期(9 月中下旬)提早播种,同时蒜种的休眠期已结束,播种后出苗快,苗的长势强时,外层型二次生长严重发生;如果播期虽然提早,但蒜种尚在休眠状态,播种后迟迟不出苗,苗的长势弱,则早播并 11、不会造成外层型二次生长的大发生。 容易发生内层型二次生长的品种,如苍山大蒜,在陕西。 关中地区,播期早晚对外层型二次生长的发生无显著影响,但在 10 月中旬以前,晚播比早播更容易发生内层型二次生长,蒜种如果经过冷凉处理而且提早播种时,则会促进外层型和内层型二次生长的发生。 播种期对二次生长的影响还和土壤湿度有关,1991 年以苍山大蒜为试验材料所作的播种期与土壤湿度双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和土壤湿度对外层型二次生长的发生影响不大,但对内层型二次生长的发生有影响。 播期无论早晚,土壤湿度高(土壤相对含水量为 90)时,内层型二次生长发生株率比土壤湿度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 50)的极显著增高。 土壤湿度高 12、而且播期早时,对内层型二次生长的发生更有利;播期虽然早,但土壤湿度低时,则不利于内层型二次生长的发生。 因此,在调查研究播种期与大蒜二次生长的关系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从而确定当地的适宜播种期。 当然,大蒜适宜播种期的确定,既要考虑防止二次生长的需要,又要兼顾生产目的的需要。 在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大蒜产区,为了达到出口质量标准,播期的确定应以防止二次生长、提高蒜头质量为主要依据。 (4)蒜瓣大小国内外有关蒜瓣大小与二次生长的关系,有 3 种不同的报道:一是,大蒜瓣的二次生长株率比小蒜瓣高;二是,小蒜瓣的二次生长株率比大蒜瓣高;三是,蒜瓣大小与二次生长之间没有多大关系。 1992 年以苍山大蒜为试验材 13、料的研究结果表明,蒜瓣大小与二次生长间的关系,因播种前蒜种贮藏条件和种植密度不同而有不同。 在室温下贮藏的蒜种,大蒜瓣(重 34 克)比小蒜瓣(重 12 克)易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而蒜瓣大小对内层型二次生长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 播种前 2530天进行冷凉处理 (温度为 1617,空气相对湿度为 95),蒜瓣愈大,外层型二次生长愈严重;而小蒜瓣一般比大蒜瓣容易发生内层型二次生长。 种植密度(行距 22 厘米,株距分 15 厘米、10 厘米和 7 厘米)对外层型二次生长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内层型二次生长的影响很显著。 稀植(行距 22 厘米,株距 15 厘米)对内层型二次生长 14、的发生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较小的蒜瓣(重 145 克)比大蒜瓣(重 56 克)容易发生内层型二次生长;密植(行距 22厘米,株距 7 厘米)时,内层型二次生长株率极显著降低,而且蒜瓣愈小,内层型二次生长株率愈低。 总之,研究蒜瓣大小与二次生长的关系时,首先应了解品种的二次生长类型,并综合考虑蒜种贮藏条件、种植密度等因素,根据生产目的选用适当大小的蒜瓣播种,以达到产量和质量的统一。 (5)灌 水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大蒜二次生长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全生育期,特别是鳞芽分化以后,灌水次数多,每次的灌水量又大,土壤湿度高(相对含水量为 80一 95),对外层型二次生长和内层型二次生长的发生都有促进作用,不 15、过对前者的促进作用大于后者。 土壤湿度低(相对含水量为 50),外层型二次生长和内层型二次生长都不发生,但蒜薹和蒜头产量降低。 (6)施 肥 在施用有机肥作底肥的基础上,氮肥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对二次生长也有影响。 氮肥施用量大,二次生长株率增高。 同样数量的氮肥,施用次数不同时,二次生长的发生情况也不同,据试验,每 667 平方米施尿素 30 千克,分别在播种期、烂母期和返青期各施 1/3 的处理区,外层型二次生长和内层型二次生长都比分两次在播种期和退母期各施 12,或在播种期作为基肥施用的处理区增多。 陕西大蒜产区的农民认为,早春大蒜返青后施用的速效性氮肥量愈多,二次生长愈严重。 (7)覆盖栽培大蒜覆盖 16、栽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地膜覆盖栽培,另一种是塑料拱棚覆盖栽培,目前应用较普遍的是前一种方式。 生产实践证明,大蒜地膜覆盖栽培有增产增收的效果,但有时会出现二次生长增多,蒜头形状不整齐,蒜瓣数增多,蒜薹短缩、发育不正常等现象,究其原因是与地膜覆盖后土壤温、湿度及养分的变化有关。 秋播地区,覆盖地膜后,土壤温度上升,含水量提高,有效养分增多,肥力增高。 所以大蒜的整个生育进程都提前,植株生长旺盛,花芽和鳞茎分化期提前。 花芽和鳞茎分化后常处于日照时间较短,土壤温、湿度适宜及多肥等有利于二次生长发生的环境中,使二次生长增多。 春播地区由于同样的原因,植株生长旺盛,但经受的低温程度和低温持续期不够,花芽和鳞芽分化期推迟,蒜薹和蒜瓣发育不正常,从而产生蒜薹短缩、苞叶特别长、不能伸出叶鞘、二次生长增多、蒜头畸形、蒜瓣数增多等现象。 实行薄膜拱棚覆盖栽培时,覆盖时间和去膜时间对二次生长都有影响,秋播大蒜早春盖膜时间早,去膜时间晚,二次生长增多。 (8)气 候 大蒜二次生长发生的程度,在不同年份。大蒜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20xx春北师大版数学五下44体积单位的换算ppt课件3
1 dm3=1000cm3 1升 = 1000毫升 1L=1000mL 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 的进率都是 4立方米 =( )立方分米 5000毫升 =( )升 高级单位的数 进率 低级单位的数 247。 进率 4000 5 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8立方米 =( 8000 )立方分米 想: 8乘以进率 1000得 8000 一 想 想 96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想: 96除以进率
20xx春北师大版数学五下13“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ppt课件3
√ √ = ( ) = ( ) = ( ) 1 = ( ) = ( ) = ( ) 5 10 100 107 100 21 10000 111 65 100 10 7 三、 把下面的小数和与它相等的分数用线连起来 100 9 17 10 8 9 6 25 把 、 、 、 、 、 这 6 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43 100 9 10 7 25 11 45 可以把所有的小 数化成分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