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调味干片的加工内容摘要: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淡水鱼调味干片的加工淡水鱼调味干片是用生鲜淡水鱼为原料,经处理、调味、烘烤、碾压、拉松而制成的鱼类加工产品。 它具有工艺简单、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携带和食用方便等特点。 这里介绍以鲢鱼、鳙鱼、草鱼、鲤鱼等淡水鱼为原料制作调味鱼干的技术: 一、工艺流程 原料鱼?三去(去鳞、去头、去内脏)开片?检片?漂洗?沥水?调味渗透?摊片?烘干?揭片(生干片)烘烤?滚动拉松?检验?称量?包装?成品。 二、操作要点 用无公害的、新鲜的或冷冻鱼为原料,其理化及安全指标应符合有关标准,并要求鱼体完整,气味、色泽正常,肉质紧,有弹性。 除去鱼鳞片,然后用刀切去头部,剖开腹部,去除内脏,洗净血污和 2、腹内膜(黑膜)。 刀沿脊骨切下左右两片背部肌肉,不能带有大骨刺及红肉。 片中含有血液,特别是淡水鱼含血多,要用循环水反复漂洗干净。 有条件的加工厂可将漂洗槽灌满洁净的自来水,倒入鱼片,用空气压缩机通气使其激烈翻滚,洗净血污。 漂洗的鱼片洁白有光,肉质较好。 漂洗好后的鱼片要捞出沥水。 据不同的鱼和产品,调制不同的调味液。 将漂洗沥水后的鱼片放入调味液中腌渍,以鱼片 100 公斤,加入调味液 15 升为宜。 调味液腌渍渗透时间为30 分钟60 分钟,并常翻动,使调味液充分均匀渗透。 调味温度以 15左右为宜。 调味料配方(供参考):水 100 份、白糖 78 份80 份、精盐 20 份25份、料酒 20 份2 3、5 份、味精 15 份20 份。 调味腌渍好的鱼片摊在无毒烘帘或尼龙网上。 摆放时,片与片的间距要紧密,整齐抹平。 鱼片摆放要大小片及碎片配合。 若需拼接,则鱼肉纤维纹路要基本相似,使鱼片成型、平整、美观。 采用烘道热风干燥。 烘干时鱼片温度以不高于 35为宜。 烘至半干时,要将其移到烘道外,停放 2 小时左右,使鱼片内部水分自然向外扩散后,再移入烘道内,烘干至规定要求。 烘干的鱼片从网片上揭下,即得生鱼片。 生鱼片的鱼皮部朝下摊放在烘烤机传送带上,经 1 分钟2 分钟烘烤即可,温度以 130左右为宜。 烘烤前在生片上喷洒适量的水,以防鱼片烤焦。 烤后的鱼片经碾片机碾压拉松即得熟鱼片。 碾压时要沿鱼肉纤维的垂直方向(即横向)碾压才可拉松。 一般需经二次拉松,使鱼片肌肉纤维组松均匀,面积延伸增大。 将拉制后的调味鱼干片,揭去鱼皮,再称量包装(7 公斤8 公斤鲜鱼可制得成品 1 公斤)即为成品。 专利查询。淡水鱼调味干片的加工
相关推荐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淡水鱼加工综合利用的途径近几年来,我国的渔业生产发展很快,尤其是淡水鱼养殖生产的发展更为迅速。 1994 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 2141 万吨,其中淡水产量为 905 万吨。 江苏省水产品总产量 18054 万吨,淡水鱼产量为 128 万吨,其中淡水养殖产量为 107 万吨。 前,淡水色主要是靠鲜销。 一些重点养色地区的淡水鱼出现滞销现象
的基因。 (大写) 隐性基因: 控制 的基因。 (小写) A a 一对染色体 一组相对性状由 一对基因 控制 ( 1)一对基因中只要存在 显性基因 ,就表现 ( 2)一对基因都是 隐性基因 ,才表现 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相对性状 : 各种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 由一对基因异常引起:白化病、多指症、红绿色盲、血友病 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异常:
大脑发达 产生语言 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 • 现在地球上主要生活着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 这些人种有着共同的祖先,应该相互关爱,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 人类的进步没有停止。 今后人类的进化不单纯是体质形态上的发展变化,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人类能与其他生物一起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 ( ) • • ,下列最先出现的变化是( ) • • ,按时间顺序叙述正确的是( ) • 、直立人
由于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⑵ 不可遗传的变异 例 如: 断了尾巴的老鼠、温室里的韭黄等。 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变异 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 都是有害的吗。 并不是所有的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害的。 有的变异能提高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有的变异会降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这就是不利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