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项目社会评价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专门负 责属地铁路建设工作的各乡镇领导。 政府层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 1)本级政府所承担的铁路建设任务及履行属地责任的难点; ( 2)地方发展需求、发展规划与本项目的关系; ( 3)本级政府为实施本项目所开展的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包括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机构建设,社会宣传与动员,与设计单位和业主的沟通协商等; ( 4)既往项目的经验教训和针对本项目的相应防范措施; ( 5)本级政府收集到的少数民族及沿线 村庄 居民意见和要求; ( 6)根据执行方提供的资料收集清单,协助收集相关政策法规文本、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 执行方调查 覆盖了南宁、贵港、梧州 3 市,宾阳、覃塘、桂平、平南、藤县、苍梧 6县 /区,宾阳县的黎塘、和吉,覃塘区的覃塘、黄练,桂平市的西山,平南县的武林、大安、 1 为了推进湘桂铁路复线、南宁-柳州城际铁路、新建贵阳-广州铁路以及南宁-广州铁路等铁路建设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及沿线各级政府,抽调了来自政府办、发改委 /局、交通局、国土局、林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精干人员,分别成立了铁路建设工作办公室,负责协调铁路建设的相关工作。 7 . 镇隆,藤县的天平、藤州、塘步,苍梧县的大坡、龙圩等 13 个乡镇。 1. 3. 2 调查操作过程 执行方 分两个阶段展开社会评价调查。 1. 3. 2. 1 村庄 调查 ( I) 村庄 调查过程 与程序 20xx 年 1 月 20- 25 日,执行方深入基层,针对 22 个受本项目潜在负面影响的少数民族 村庄 开展 实地 调查。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 通过无限制性的前期知情协商,检验 筛查阶段所掌握情况 是否 真实 可靠 , 并更全面 详尽地了解受影响 村庄 的基线信息、项目区少数民族社会及文化特点、 村庄 居民对项目知情程度及支持度、 针对项目建设不同阶段提出的意见和要求,等等。 在充分考虑行政区划、生计类型、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构成、受项目影响程度及方式、既往项目经验等因素之后,参考地方政府陪同人员的推荐意见, 执行方选择了 其中 8 个村作为样本,并逐一进行了 入村入户 调查。 调查顺序、形式、结果等详见 下表: 表 1: 南广铁路项目沿线少数民族 村庄 调查执行情况一览表 县 区 乡 镇 社 区 民族 构成 时 间 调查手段 样本特点 代表座谈 入户调 查 个人访谈 覃 塘 区 黄 练 镇 黄 练 社 区 壮族占 4% 21日 上午 村干 5 村民 5 妇女 1 青年 0 上 3 中 4 下 2 男 6 女 3 村干 2 移民 5 城乡结合部,信息灵通;项目经验多;受本项目征地 /占道等影响。 张 团 村 壮族占 100% 下午 村干 5 村民 7 妇女 2 青年 2 上 2 中 5 下 2 男 6 女 3 村干 3 移民 4 受征地、拆迁、施工占道路 /河道等多重影响;生计较单一,生活条件较差 ;有相关项目经验。 覃 塘 镇 大 郭 村 壮族占98% 22日 上午 村干 3 村民 7 妇女 1 青年 1 上 3 中 5 下 3 男 10 女 1 村干 1 移民 5 生计多元,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受征地和施工影响;项目经验多。 龙 岭 村 壮族占 15% 下午 村干 1 村民 13 妇女 1 青年 3 上 4 中 7 下 3 男 13 女 1 村干 1 移民 3 城乡结合部;农业商品化程度高;比较富裕;受征地 /拆迁 /施工 /等多重影响 ;有相关项目经验。 宾 阳 县 黎塘镇 凤 鸣 村 壮族占 50% 23 日 上午 村干 3 村民 10 妇女 1 青年 1 上 3 中 8 下 2 男 12 女 1 村干 2 移民 3 生计以种植 /养殖 /外出务工为主; 受黎湛铁路分割 /设站影响大,有遗留问题;受本项目征地 /施工影响。 启 明 村 壮族占 85% 下午 村干 6 村民 11 妇女 0 青年 3 上 3 中 12 下 2 男 17 女 0 村干 3 移民 7 没有项目经验;受本项目征地 /施工影响。 和吉镇 三 民 村 壮族占 30% 24 日 上午 村干 2 村民 6 妇女 0 青年 2 上 4 中 3 下 1 男 8 女 0 村干 2 移民 3 耕地较多;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受征地 /拆迁 /穿越 村庄 及施工 /运营等影响;有相关项目经验。 8 . 大 邦 社 区 壮族占37% 下午 村干 2 村民 8 妇女 0 青年 1 上 4 中 4 下 2 男 10 女 0 村干 2 移民 3 生计多元; 1 个纯汉族自然村( 215 户)受项目征地及施工影响; 有相关项目经验。 合计 4 8 52% 4 94 人,其中村干 27人,村民67 人,妇女 6 人,青年 13人 91 户,其中上等户 26 中等户 46 下等户 19 共 91 人;其中男 83人,女 8 人;村干 16 人;非自愿移民 33 人 覆盖了不同经济状况、项目经验类型、民族结构比例、项目影响程度、人口规模、受本项目影响程度的各种类型 村庄。 村庄 调查的基本程序是: ( 1)向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说明调查意图 , 由他们协助召集 包括村干、受影响农户代表、上中下三类不同收入层次家庭代表、妇女代表、村寨长老、青年代表等各类 村庄 居民 10名左右,在村委会办公室或条件较好的村民家中召开座谈会;会场保持开放,以便其他村民随时反映情况或表达意见; ( 2)执行方为代表准备纸、笔等会议用品;备好糖果、香烟等供代表消遣,营造轻松气氛; ( 3)组长贾仲益根据与会代表的语言能力和习惯,以相宜的语言 介绍调研成员,说明开展本项调查的原因、目的、内容、方式,调研成果的用途,居民通过何种途径可以看到调研成果;特别告知与会人员不会因为所反映的情况、 意见、建议而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4)以灵活的方式,从代表们关心或感兴趣的话题 切入,渐次了解 村庄 基线 信息 、风土人情、习俗制度 , 了解村民知情情况, 听取 代表们讲述既往项目经验,分析本项目潜在的正负面影响,介绍应对负面影响的办法和设想,倾听居民讨论问题、表达不同意见甚至彼此 争论; ( 5)认真记录会议内容并请代表们审查、 核对、 补充,直至他们认可执行方对他们所提观点、意见、建议 等的表述; ( 6)代表在与会记录单上签名,并领取误工补贴; ( 7)执行方给村干和代表们留下联系方式; ( 8)请代表们帮助确定有代表性的受访农户 和个人,并带路入户。 ( 9)向代表致谢,结束座谈。 ( II)入户及个人访谈 入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基本程序是: ( 1)由村干、村民代表或青少年带路入户 ; ( 2)向户主或受访人介绍来意,赠送礼品; ( 3)说明问卷内容、用途, 征询农户对接受调查的语言、环境等要求,并 申明保护农户及个人隐私的保密原则; ( 4)由农户独立填答问卷,或由调查人员协助农户填答问卷;凡是由调查人员填答的问卷,均由农户审查、核对、予以认可; ( 5)与农户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其对本项目的 知情情况、意见和建议,倾听农户对项目负面影响的应对办法或设 想; ( 6)倾听农户关于生产生活的倾诉 ,包括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干群关系、外出务 9 . 工经历见闻等 ; ( 7)留下联系方式,与农户道别。 执行方在 8 个行政村一共对 91 个各种类型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对 91 名各类居民个人进行了访谈。 ( III) 村庄 调查结论 根据 村庄 调查和入户及个人访谈,执行方形成如下结论: ( 1)项目区沿线确有 22 个汉 、 壮杂居的行政村,壮族所占比例从贵港市黄练镇张团村的 100%到黄练 村庄 约 4%不等。 根据村寨长老回忆,这种杂居格局至少有五六代人(唯一例外是覃塘镇大郭村,原来是纯壮族村, 1950 年代 接纳 了 本地平龙水库 建设 产生的 10多户汉族 移民 而新形成杂居 ); ( 2)这 22 个 村庄 的生产生活条件及居民生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最低的张团村人均年纯收入 约 2100 元,中等的大郭村、三民村 4000 多元,中上等龙岭村 5000 多元; 村庄 内部农户间经济状况也各不相同; 但 不论是 村庄 间差距,还是农户间差距,与民族因素不存在因果关联 ,而是自然地理环境、 区位、 资源条件、基础设施状况等因素制约的结果 ; ( 3)壮族居民 普遍 兼 用壮语和本地汉语方言, 在家庭内部、 壮族占主体的村落内部多使用壮族交流,对外交往则习惯使用土白话、客家话或普通话;除 了语言之外,同一 村庄的壮族和汉族之间,在衣、食、住、行和节庆、风俗、信仰、观念等各方面没有明显区别; ( 4)壮族与壮族长期杂居共处,往来密切,关系和谐,彼此通婚,民族意识不强 ; ( 5)各 村庄 无论壮族还是汉族,都有 以 3- 5 代为大致范围、 内部个体 小 家庭联系比较紧密的父系世系群,其内部成员在婚嫁、丧葬、盖房等活动 的 操办上有更多的互助义务,但这种互助关系同时向邻里开放,没有 严格的 血缘、族群排他性;此外没有其他基于民族或族群的社会组织; ( 6) 村庄 内没有以基于血缘或族群的人们共同体集体占有山林、坟地等自然资源或文化地 理空间的 传统; 1950 年代以来 ,耕 地、荒坡、水塘等生产性资源属于全体村民集体享有,所有权属于国家;自 1980 年起,有农村 户籍 的村民即以个体小家庭为单位 , 由户主向集体承包经营权,并享有由国家政策法规保障的 长期 自主使用权;(详见“土地制度”等相关章节) ( 7) 村庄 居民受 本项目征地、拆迁等 影响,因其耕地、房屋等与铁路线位和铁路设施关系的不同而有差异,不会给壮族造成特别的影响; ( 8)相关 村庄 的壮族居民在语言、受教育程度、维权意识和能力、 社会资本等方面与当地汉族没有明显差别;同时,由于中国现行政策法规特别注意在语言 、文化、升学、干部培养等方面维护少数民族权益,壮族在广西又是享有自治权利的主体民族,因此,她不是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弱势或边缘群体; ( 9)所调查 村庄 的壮族居民,无论在座谈会或接受访谈的私下场合,均没有受歧视、被孤立、整体比汉族居民贫困等倾诉,也没有提出需要特别针对本族群采取特殊的缓解 或补偿项目负面影响的要求; ( 10)所调查 村庄 的壮族和汉族居民表示:南广铁路 建设的消息至迟在 20xx 年 10 月,通过政府宣传、村委会开会通报、设计部门实地勘测和移民安置团队进村入户调查等途径,已经为沿线 村庄 居民所知晓;至本执 行团队 20xx 年 1 月开展第二阶段调查时, 本项目已经 10 . 在沿线挖沟放线完毕,部分村民参与其事,所以 村庄 居民已普遍知情; ( 11)受访 村庄 及居民还表示:南广铁路 是国家重大建设项目, 能够改善本地方大交通,带动外来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方便年轻人出远门,虽然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相信政府会做出合理补偿安排,所以 能够接受和 支持。 座谈会 反馈的 支持度 达到 100%,户访和个人访谈 反馈 的支持度 达到 96%;其中壮族居民的支持度均达到 100%。 1. 3. 2. 2 筛查 ( I)筛查过程 20xx 年 9 月 4- 10 日,贾仲益 副教授、赵建利副 教授赴广西项目区对沿线进行筛查。 目的是 了解 本项目区内 少数民族人口 及其 分布 、与本项目关系 、 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族群关系 、本 项目对当地少数民族的 潜在 正负面影响,判断 当地少数民族是否具备世行少数民族政策( )所强调的关键特征,以及 是否需要针对少数民族编制少数民族发展计划。 下表是调查具体操作情况: 表 2:项目筛查阶段调查情况一览表 时间 地点 部门及人员 调查手段 调查收获 关键反映 9 月 5 日 上 午 南 宁 自治区发改委交通处卓副处长(女) 访谈 并 收 集资料 材料 2 份;工作联系人名单 南广铁路是 20xx 年广西一号工程,地方 政府高度重视。 下 午 南宁市发改局工业科张闯科长(女) 同上 材料 1 份;向下工作交接 地方对南广铁路期盼已久,希望早日动工。 9 月 6 日 上 午。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项目社会评价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