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碧螺春茶内容摘要: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洞庭碧螺春茶洞庭碧螺春茶碧螺春是江苏省太湖中洞庭东、西两山的特产,是著名的内销绿茶。 此茶在清代已闻名,当地原称之“吓煞人”,清康熙帝嫌其名不雅,以其色碧,形卷曲似螺而赐名“碧螺春”。 制作方法 叶采得早,采得嫩,每年在清明前三四天就开采初展的一芽一叶,茶叶总长约 米,采回来后,将所带的鱼叶、大叶和夹杂物等拣剔干净。 杀青起到干燥止在平锅上炒到底。 杀青前将锅洗净磨光,使锅不粘茶叶,易翻炒,锅温 90100(鲜叶下锅略有响声为度),投叶量 375500 克,叶下锅即用双手翻抖炒;也有用一手持竹叉或高梁帚把锅中茶叶捞起,另一手即去将茶叶抖散在锅中,要快翻、捞净、抖散,以免叶片灼 2、焦或产生闷气,为使杀“透”、杀“熟”、杀“匀”,而采用闷抖结合的方法,约炒 56 分钟,达到叶变软、色变暗、折梗不断,手捏茶叶成团并有粘手之感,即为适度。 继续蒸发水分及成条作用,在锅中搓揉。 杀青适度后,降温到 60左右,就用双手按住锅内茶叶顺锅腔壁搓揉,使茶叶在手心下滚翻,这样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揉卷曲成螺状,水分逐渐蒸发。 在揉捻时必须掌握“先慢后快”与“先轻后重再轻”相结合的原则。 在开始时由于含水量较多,搓揉易成团。 为便于解块,速度应稍慢,用力宜轻,一般是采用“一搓二抖散”或“一搓一抖散”方法,当水分蒸发到不粘时,即用力稍重快速搓揉,并适当结合抖散,直到干达七八成,茶叶已基本上卷曲成紧细的螺旋状,就用双手搓团,进一步卷曲成螺旋状,同时这是显毫的重要阶段,所以用力要轻,速度放慢,以免毫毛成团或损失掉。 这时的温度应保持在 45左右,这样搓团直至八成半干,火温渐降至 3540,搓团到结束。 捻适度后,继用双手掌成弓字形轻慢地搓揉成团,以防止碎末多,如在干燥时不搓团,则条索要还直,卷曲度不够,茸毛不多,故要轻慢地搓捻到约九成干为止。 在将近出锅时,为了提高香气,温度又渐回升到 50左右,起锅后摊在帐上,放在锅底上烘 12 分钟即完成。 产品特点 色泽嫩绿带翠、光润、白毫特多而显露,条索紧细匀整呈螺状卷曲,汤色清澈碧绿,香气清香,幽雅而持久,味清鲜甜浓,叶底嫩黄明净。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