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淀粉制品加工(制粉丝)内容摘要: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豆类淀粉制品加工(制粉丝)1、淀粉生产(1)工具磨,筛子,缸及吊袋若干。 (2)操作步骤选料:豆类淀粉以绿豆为原料最佳,其次蚕豆,其他为豇豆、豌豆、赤豆、杂豆等。 现以绿豆为例介绍。 浸泡:应分二次浸泡,第一次按每斤绿豆,用水 120 斤浸泡。 夏季用 60温水,冬季用 100开水,浸泡 4 小时,使豆子吸收一定量水分,待浸泡水被绿豆吸干,然后用水冲去绿豆中的泥沙杂质,洗净后,再把豆用冷水进行第二次浸泡,浸泡时间夏天约 6 小时,冬天约 18 小时,使绿豆的皮能见横裂状即可,如绿豆的裂纹太大则为浸得过熟,没有裂纹则太生,太生或太熟都对成品的得率和质量有影响。 磨碎:将浸泡后的绿 2、豆用磨磨碎,上磨时,随进豆随掺水,每百斤原料在上磨时约掺水 450500 斤,掺水均匀,使绿豆磨得均匀细腻。 过滤:采用 80 目筛眼的平筛过滤,去除豆渣,筛面上用喷管洒水二、三遍,使豆渣内的淀粉充分洒滤出来,喷洒水的用量为原料的 150%。 沉淀:沉淀采用酸浆沉淀,将内在夏季加酸浆 7%,冬季加酸浆 10%,在缸内约15 分钟即行沉淀,然后将粉面上的清水撇净,留下较浓的浆水。 第二次过滤:将较浓的浆水用泵提到 80 目筛眼小平筛上,进行第二次过滤,以进一步清除豆浆内的豆粞。 第二次沉淀:将经过第二次过滤的浆水置入缸内,加入浆水量的 80100%的水,搅拌后,待其自然沉淀,一般夏季约 8 小时,冬季约 3、 18 小时,即已全面沉淀,在缸内形成四层,上面第一层是清水,第二层是黄浆(浮粉),第三层是淀粉,第四层是泥沙。 2、粉丝生产工具:土灶一台,大小钵数只,漏粉丝瓢一只。 操作步骤:冲芡:用绿豆粉三斤半,加 55温水三斤搅匀,随加水随用竹杆调和,再用沸水 6 斤,向调好的稀糊粉中急冲,并用竹杆用力搅拌至芡起泡为止,使之成为透明均匀的粉糊,即成芡粉,芡粉可增加淀粉拉力。 芡粉要求不夹生、不结块,没有粉粒。 开生:用湿淀粉(含水量在 100 斤,将上述的芡粉和 4 两明矾用水溶解同时掺入淀粉内调和,搅拌均匀,至无粉块为止。 捏粉:把开生后的粉团,分别放在小钵内,用劲揉和,直至粉团拉起,其粉条落在粉面上立即淌平 4、不会成堆,即已柔软成熟,可做粉丝,捏粉团的小钵,应外套较大的钵,钵内盛以开水,以保温粉团,因粉团冷后发硬,就不能做粉丝。 漏粉:先将漏粉瓢挂在灶锅上,锅子水温保持在 9798,瓢底离锅水的距离,可根据粉丝粗细要求和粉团质量而定:粉丝细,距离大;粉丝粗,距离小。 瓢底有孔眼,孔眼直径在 1 毫米左右。 将粉团陆续放在粉瓢内,粉团通过眼拉成粉丝细条,然后落入近似沸水中,即凝固成粉丝而浮起在锅水的上面,应随即从锅口边把熟粉丝捞入温水桶中,即为水粉丝。 涨水:水粉丝制成后要涨水,涨粉丝的水温以 3540为宜,通过上下翻拌,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使粉丝有所膨胀,不结块,松散软韧。 成品规格:70%的粉丝不短于 60 厘米。 粗细均匀。 质量不白心、不粘。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