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摄影摄像感光材料内容摘要:

第四章 摄影摄像感光材料 第四章 摄影摄像的感光材料第一节 摄影的感光材料 胶片按相机型号分类1·135 胶卷供 135照相机使用,一卷可拍摄 36幅( 2436面。 2·120 胶卷供 120相机使用3· 一步成像相机、大型相机用的“散叶片”二 彩色胶卷彩色负片在胶片上呈现原景物的补色影像 , 如红 、 绿 、蓝的景物分别被记录为黄 、 品红 、 青色。 表示为:商品名 +达彩色负片 )士彩色负片 )克发彩色负片 )彩色负片的用途和优缺点 主要用途是印放彩色照片,便于直接观看。 色彩负片的宽容度比彩色反转片要大些;对拍摄时色温的要求也比反转片低。 因而彩色负片比反转片容易拍摄。 彩色反转片彩色反转片在胶片上产生原景物色彩的“ 正像 ” , 如红 、 绿 、 蓝的景物也呈现为红 、绿 、 蓝。 表示为:商品名 +柯达彩色反转片 )士彩色反转片 )彩色反转片的用途和优缺点 用于制作幻灯片 用于制版印刷 在同等质量,相同片速的情况下,反转片要优于彩色负片。 日光型与灯光型 “日光型”标为“ “ 灯光型”标为“ 在室外阳光下或用电子闪光灯拍摄,应选择日光型胶片。 在碘钨灯,钨丝灯或台灯下拍摄,应选择灯光型胶片。 日光型胶片的 色温 平衡为 5500K,灯光型胶片为 3200K。 彩色胶卷的冲洗 用“ C 41”工艺冲洗彩色负片 用“ E 6”工艺冲洗彩色反转片三 黑白胶卷 不同 感色性 的黑白胶卷,按照感色性可分为“ 全色片 ” 和 “ 色盲片 ”。 感色性 是指感光乳剂对各种色光的敏感程度。 黑白胶片中的“ 全色片 ”对可见光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均能感受,对各种色光以不同亮度的黑、白、灰呈现在胶片上。 全色片 使用最为普遍的黑白胶片。 色盲片 色盲片 只对可见光中的蓝、紫色光起敏感反应,对红、橙、黄、绿不感光。 色盲片不用于通常的创作,只用于翻拍黑白文字,黑白线图。 国产乐凯黑白胶片( 135、 120)柯达黑白胶片( 135、 120)依尔福黑白胶片(散叶片)四 胶片的性能一 感光度又称 “ 片速 ” , 是指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片速越高 , 需要的曝光量越小。 同一光线条件下 , 感光度高的胶片 , 光圈可小些 , 快门速度可快些;感光度低则相反。 感光度的标记 国际标准组织公布的感光度标记,“ 作“ 国 中国 国 21定”常见感光度对照表0 27 40019 64 30 80021 100 31 100024 200 33 1600高速片的用途 片速在 光线暗弱的条件下拍摄 用 1/500秒以上的快门速度凝固运动的物体 体育比赛、舞台文艺演出。 二 颗粒度 黑白影像由黑白胶片上的 金属银 (卤化银)组成,彩色影像由黄、品、青 染料组成。 感光度低,颗粒细腻 感光度高,颗粒粗糙颗粒细腻颗粒细腻颗粒粗糙颗粒粗糙三 解像力 又称“分析力”,“分辨力”,指胶片对景物细节的表现能力。 理论上讲,是该种感光片在 1毫米内能分辨多少条线的能力。 颗粒度小,解像力高 颗粒度大,解像力低 胶片解像力效果还取决于镜头的质量,曝光、冲洗、聚焦、相机稳定性相关。 四 宽容度 拍摄中感光材料(胶片、 够按比例记录景物明暗范围的能力。 能按比例记录被摄景物的明暗变化范围越大,表示 宽容度越大。 反之,就越小。 在实际拍摄中,感光材料的宽容度意味可允许曝光误差的能力,即曝光在多大的误差范围内,仍能得到可以接受的画面质量。 胶片的特性曲线 宽容度五 灰雾度 胶片上未经曝光的感光乳剂经过显影后产生的密度称为“灰雾度”。 任何胶片都带有一定灰雾度。 灰雾度过大会影响细部表现,导致反差下降,画面沉闷。 适当的灰雾度对画面无明显影响。 六 胶片性能的内在规律 感光度高 ( 片速高 ) 颗粒粗糙 , 解像力低 , 宽容度大 , 灰雾度大。 感光度低 ( 片速低 ) 颗粒细腻 , 解像力高 , 宽容度小 , 灰雾度小。 对于色彩胶片 , 感光度低的比感光度高的色彩更饱和 、 鲜艳。 第二节 数字摄像机的感光元件一 感光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与过去模拟摄像机使用的摄像管相比有如下优点: 尺寸小,重量轻。 感光性能高 稳定性能好,不会轻易被太阳等超强光损伤。 具有良好的高光景物再现能力。 二 敏度) 每片 在使用照度值为 2000克斯) ,色温为3200摄反光率为 景物,所需光圈为 f/8。 三 感光过程中,产生有用信号( 噪波( 比值。 表示为“ S/N”,单位为 贝) 通常专业级和广播级摄像机的信噪比在 5060三节 胶片和 感光材料的特性曲线各种感光材料的宽容度 电影胶片宽容度最大, 1: 128,约为 7档光圈,甚至以上。 彩色反转片,如进行制版印刷控制在 4档光圈以内 摄像机的宽容度为 1: 30,约为 5档光圈。 高清摄像机理论上约为 6档光圈左右。 第五章 光源色温与色彩控制第一节 光与色一 人眼可见光范围 人眼可见光范围 390 770纳米之内波长范围 颜色 波长范围 颜色380 430 紫 495 570 绿430 450 靛蓝 570 590 黄450 485 蓝 590 620 橙485 495 青 620 780 红二 光的加色效应和减色相应 人眼的视觉 锥状细胞 对光的颜色敏感 柱状细胞 对光的明暗敏感 人眼能辨别色彩,主要是锥状细胞起作用。 光的三原色和加色效应( 红、绿、蓝是 光的三原色 用于电视、摄像机、计算机显示器光的减色效应( 黄、品、青、黑 用于印刷 温 色温又称“光源色温”,表示热辐射光源光谱成分,用 为标志单位。 英国物理学家凯尔文( 1848年发现光色和温度的关系。 色温实质上说明光源的“冷暖程度” 色温低,色光偏暖,红、黄 色温高,色光偏冷,蓝、青常用光源的色温 日出、日落的阳光 2000K 上午 9点至下午 4点前 5000 5800K 正午阳光 5500 5800K 阴天 6500蜡烛光 1800 1950K 40600K 钨丝灯 2900 3200K 摄影闪光灯 5500 6000K 三基色荧光灯 3200K。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