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社会保障法规_专业基础知识__全套试内容摘要: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社会保障法规_专业基础知识__全套试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含义一、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旨在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经济生活安全的各种项目总和。 社会保障的界定有所不同,并且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本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西欧福利国家将社会保障理解为一种公共福利计划,人人都能够享受。 更多的国家则认为社会保障是一张社会安全网,为需要的社会成员特别是劳动者的生老病死及其家属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因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 二、社会保障概念的含义 对社会保障的概念要给予比较全面的、准确的、科学的概括,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偿弱化的家庭保障功能,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以稳定社会。 是基于人的生存权的保护,二是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会成员只要符合社会保障的条件,就应该无一例外地成为社会保障的对象。 国家以立法或制定行政条例的形式来确定社会保障的范围、资金来源及支付标准等基本内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其得以实现。 法和行政条例的法律效力是不同的。 所依据的法律有两类:形式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规和实质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规。 在具体操作时“小法必须服从大法”。 三、按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的一般对象应是全体社会成员。 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实现社会保障的原则不同,从而社会保障的对象也有所不同。 各国保障的原则及国情而定。 实现普遍性原则国家:保障对象为全体社会成员;实现特殊性原则国家:保障对象有选择,为部分社会成员;我国的社会保障范围:许多项目只面向城镇的工薪阶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在建设之中,由我国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决定。 大多数地区农民是家庭保障。 但如果进城打工,就应该受到保障;发展趋势:随保障内容的完善而不断扩大。 但何时扩大到更广的领域,要视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经济承受能力而定。 本节重点:1、社会保障的一般概念 2、社会保障的含义选择题:1. 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满足人们什么水平的生活需要。 (单选)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2 (单选)A社会立法 B企业和个人的自觉性C思想教育是非题:1、社会保障不是一项社会安全制度。 错,社会保障是一项社会安全制度。 (2) 因为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保障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使社会成员不至于因为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陷于贫困。 2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特点与作用一、通过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维持生命的安全;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稳定,巩固现存的社会制度。 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社会保障的特点一是社会性社会保障对象具有社会性,即其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社会保障组织管理机构的社会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社会性。 社会共同承担制。 二是强制性各国均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制度固定下来,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避免了主观随意性。 社会保障所规定的某些保障项目,不论个人或雇佣单位愿意与否,都必须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参加并接受其保障;社会成员个人无权选择所参加的社会保障的项目、待遇,社会保障机构也无权拒绝社会成员享受其权利的要求;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以立法形式保证实施,符合缴纳条件的个人和团体,都必须按要求缴纳,否则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目前仍有不少企业拒绝参加社会保险,违反了劳动法第七十二条中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三是普遍性保障项目普遍: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险又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多个方面;保障对象普遍:覆盖至全体社会成员;四是公平性符合保障的对象能够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的机会和权利;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五是互助性横向互济: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遵循的是一种大数法则,也即是多数成员实现对少数遭遇风险成员的收入补偿;纵向互济:代际之间的互济。 如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部分。 六是储蓄性一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是先行扣除、缴纳和储存,然后分配和使用。 其实质是“取之于已,用之于已。 ”三、是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于社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市场机制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盲目性、外部不经济、无法协调效率与公平等。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有效手段之一。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由竞争性的市场体系与以政府为主体的宏观调控体系两部分组成,二者相互作用,进行资源配置。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干预市场失灵。 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共利益。 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作用)社会保障的补偿功能:是对因为市场竞争造成失业、下岗者的一种经济补偿。 社会保障的稳定功能:通过保证劳动者乃至国民在特殊情况下的生活问题,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乃至统治秩序的稳定。 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 社会减震器 ”。 国际劳工组织在总结各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时指出:“没有社会的安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客观地描述了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稳定机制的重要性和功能。 32、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对应于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A、调节投融资功能:社会保障的资金直接来源于社会保障费、国家资助(财政补贴)以及资金运营收入,经过长期积累,数量巨大,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成为国家调节投资的一大支柱。 B、平衡需求功能:经济要保持健康的发展,就要保持需求与供给的总体平衡。 在经济扩张时期,就业比较容易,失业率低。 在经济紧缩期,找工作困难,失业率高,可支配的收入减少,容易造成有效需求不足。 社会保障被称之为调节经济的蓄水池,具有非常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 当经济衰退而失业增大时,由于失业给付,抑制了个人收入减少的趋势,给失去职业和生活困难的人们以购买力,从而具有唤起有效需求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复苏。 而当经济高涨失业率下降时,社会保障支出相应缩减,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因此增大,减少了社会需求急剧膨胀,最终又使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 C、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通过税收的环节,在一次分配的时候,将高收入者以征税的形式收上来,通过财政手段转移支付,再分配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 D、保护和配置劳动力功能 维持劳动力再生产:通过失业救助,使失业者能够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通过就业培训,又使得失业者得到了新的技能,重新就业。 促进劳动力有效配置:通过社会保障调控,劳动者无后顾之忧,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要素的有效配置。 部分劳动力则通过失业救助,找到了最能发挥其能量的工作,也即实现了有效配置。 本节重点:1、社会保障的特点 2、社会保障的功能第三节社会保障的内容和体系 一、社会保障的体系构成一般大致划分为核心(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两大层次。 社会保险是核心保障,因为社会保险覆盖了人口群体中最重要的部分劳动者群体,因此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 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为补充保障。 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最低生活;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后仍能享有基本生活;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居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社会保障;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受尊敬的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 三、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及社会优抚。 1、社会保险定义: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作用: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 2、社会救助定义: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作用:社会救助是每一个公民应享受的权利,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低生活水平,社会救助是基础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要实现的最低纲领和目标。 3、社会福利定义: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和举办各种福利事业的总称。 包括一般的社会福利、职工福利和特殊的社会福利。 4作用: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 4、社会优抚定义: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的一类社会保障制度。 作用: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 社会优抚目的在于安定军心,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 本节重点:1、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第四节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给付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含义定义:社会保障基金是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所建立起来的、法定的、收支平衡的、专款专用的经费。 这种基金一般是按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分别建立的,如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社会优抚基金等。 特点:社会三大基金体系(补偿基金、积累基金、消费基金) 中消费基金的组成部分。 它属于社会消费基金,与个人消费基金有所不同,个人消费基金一般是通过劳动报酬的形式分配给个人,由个人掌握。 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掌握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手中,按照保证基本生活需要或最低生活需要的原则分配给那些暂时或永久性离开劳动领域、需要帮助的人们。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1、定义: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又称社会保障基金的征集,是指由专职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机构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向计征对象征收社会保障费(税)的一种法律行为。 2、筹资的总原则:社会共同责任制原则,也即由三方合理负担。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坚持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出资的原则,主要资金来源是企业(雇主)和个人的双投保,政府以目的税(一般是薪给税或社会保障税)形式从企业和个人那里收取用作社会保障的资金,然后再分配给那些需要保障的人,不足部分由政府以非目的性的各种直接税和间接税补足或补贴。 3、筹资渠道:各类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渠道有所不同,社会救助基金与社会福利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和社会捐赠,而社会保险基金则采用国家、企业和个人多方筹集的模式。 国家的资助:国家对社会保障的资助和补助,可分为三种方式:财政拨款(根据预算的事前拨款和事后拨款) 、国家让税(根据政策对税收让利使社会保障基金增加,分为三种形式:税前征收、免税、享受的待遇也不征税) 、国家让利(社会保障基金的存款利率、投资的收益不征税)。 个人和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都是税前的,个人帐户的利息收入也免征利息税。 用人单位(企业或雇主)缴纳的社会保障费: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缴纳。 社会成员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法律规定按个人收入一定的百分比缴纳。 4、资金的构成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来源于一般税收;(2)社会保障费中由企业(雇主) 缴纳的部分;(3)社会保障费中由个人缴纳的部分; (4)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运作收入;(5)社会保障基金的自身增值部分,如利息、红利等;(6)其他来源:包括各种捐助和借款等。 三、资金筹集的模式1、现收现付制原则:采用的是近期横向平衡原则。 即先作出当年或近一二年内社会保障所要支付的费用预算,然后按一定比率分摊到参加该保障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当年提取当年支付。 如生育保险。 特点:以支定收,收支平衡,收费的比率必须根据支出的需要。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社会保障法规_专业基础知识__全套试
相关推荐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 、楼板 养护采取定时喷水养护,并设专人管理,养护应及时。 抗渗砼养护不少于 14 d。 . 屋面防水 屋面防水为( 厚)两层三元乙丙 丁基橡胶防水组合。 防水卷材严格遵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卷材施工方法详见下述,应有蓄水 24 小时不渗漏要求。 2.基层表面应清洁干净、平整光滑、无松动,对于残留的砂浆块或突起物应用铲刀削平,不允许表面凹凸不平或起砂现象。
场所的自我安全防护和预防、自救措施;现场教育等。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教育,主要是针对施工中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教育; ( 2)操作技能的培训:架子工搭设支架基本知识的培训。 一般规定 ( 1) 确定支架工程的设计方法和需设计计算的项目; ( 2) 选用合适的支架设计公式和计算参数; ( 3) 必要时,应对需进行实物(架)试验的单项(件)或整体作出规定。 构造要求
用Ⅰ 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弯曲直径应不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 倍。 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 5 倍。 对有抗震要求的不应小于箍筋的 10倍。 箍筋的调整值见下表: 箍 筋 长度方法 箍筋直径( mm) 4- 5 6 8 10- 12 量外包尺寸 40 50 60 70 量内包尺寸 80 100 120 150- 170 箍筋调整值
8)沼液沉淀池 厌氧出水经沼液沉淀池进行简单沉淀后进入后续的氧化塘。 沉淀池采用钢混结构,半地下池。 ( 9)氧化塘 对现有氧化塘进行防渗处理改造后用作厌氧废水好氧处理贮存池。 ( 10)堆积发酵池 对厌氧发酵池产生的沼渣以及清理出的粪便堆积发酵池是进 行堆肥处理,经过适当的加工制成有机复合肥。 设计堆肥周期为 15d。 主要建设工程一览表 序号 建设内容 项目类型 单位 数量 一 土建工程 1
百分之百地执行标准; 百分之百地兑现合同; 百分之百的质量合格; 改建铁路沪汉蓉通道襄樊至胡家营段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 XYS02 标段 三、四工区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14 百分之百的用户满意。 具体指标 合格率: 100%; 优良率: 90%以上; 确保达到省、部级优质工程,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 按创优质工程为目标,以及合理的资源投入,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第四章
本质工作,拆解思路、拆解方法,实施操作步骤,熟悉拆解时的每一个环节。 (三 ) 现场演练 在拆解前利用既有线作业点,在拆解段对正式拆解时的各个环节进行模拟演练,在不影响运营正常运行的情况,对正式拆解时的各个环节进行模拟操作,了解在正式拆解时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环节,达到充分理解熟悉拆解环境,并做好预想和准备工作。 七、 正式拆解时各关键点的拆解工作量 (一 ) 既有二号线江南西 左 线 Ⅵ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