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湖国际生活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9411991) ●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 GB16153) ②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办公厅) ( 3)有关规划、文件 ①《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 20xx2020 年) ② 《湖北省 “ 十一五 ” 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 20xx 年 12月 31日) ③ 《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 20xx 年 12月 12日) ④《武汉城市圈整体规划》( 20xx 年 7月 29日) ⑤ 《仙桃市城市总体规划》( 20xx2020 年 ) 排湖 国际生活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7 ⑥ 《仙桃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 “ 十一五 ” 规划和二 ○ 二 ○ 年远景目标纲要》(仙桃市发改委) ⑦ 《仙桃市环境保护 “ 十一五 ” 规划和二 ○ 二 ○ 年远景目标纲要》(仙桃市环保局) ⑧合作项目各方签定的协议书或意向书 研究 内容 本报告研究是在对项目建设所处的中部崛起发展大环境、本地区发展规划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研究 的基础上 ,分别对该项目实施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详细的论证,在 SWOT 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战略措施, 结合项目所处环境和市场调查结果提出项目定位 , 进而确定 项目建设的规划方案和建设方案,并对 项目的投资进行初步估算,进行财务评价和风险分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 排湖 国际生活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8 第 2 章 项目建设背景 与必要性分析 中部崛起 战略与武汉城市圈 的确立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大城市圈的形成和发展为中部带来发展机遇。 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城市间基础实施的完善,运输工具的便利化,以及由 此带来的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加强,中心城市将不断壮大,中心城市和周边中小城市之间的联系及其影响将不断加强,大城市圈将因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而逐步形成。 大城市圈的形成和城市圈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主导区域甚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格局。 大城市圈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并将成为最具活力和实力最强的经济体系。 中部地区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圈等,可以为中部的崛起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排湖 国际生活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9 在中部崛起政策引导下 ,中部区域经济将高速增长阶段 ,主要表现在 : ( 1) 中部地区与其他区域的经济联系更紧密; ( 2) 外资企业大量进驻; ( 3) 武汉中心地位获得确立; ( 4) GDP 增长进入加速阶段; ( 5) 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迅速提高; 中部经济的成长带来的结果是中部区域旅游人口迅速增长。 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将是吸引外资最有潜力的城市。  在跨国公司眼中,武汉开发区综合实力排全国第6,仅次上海、苏州、厦门、宁波;  中部五个省,以武汉为代表的500强企业最多;  武汉外资增长越来越迅速,城市地位迅速提高;  中部未来东部沿海与广东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 机场客流量迅猛增长,二期机场已启用,三期备建;  第三航站楼建 成后,天河机场将成为与北京、上海、广州并肩的全国四大门户枢纽机场。 武汉外资企业: 5144 家 ; 武汉港澳台企业: 3424 家 代表型企业:百威 、 富士康 、 东风日产 排湖 国际生活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10 地区 500强企业数量 湖北 72 湖南 40 河南 33 安徽 47 江西 22 中部合计 214 此外,武汉在中部地 区“就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 1000公里 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 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京广、京九、武九、汉丹 4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 6 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 水运已形成 “ 干支一体,通江达海 ”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 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 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第二航站楼投入使用后,它将迈入全国四大枢纽机场的行列。 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 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 龙头城市的带动效应示范 龙头城市 带动城市 所属经济圈 上海 昆山、苏州、松江等 长三角 杭州 绍兴、富阳等 长三角 成都 都江堰、绵阳等 西部 北京 通州等 环渤海 深圳 惠州、东莞等 珠三角 排湖 国际生活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11  仙桃位于城市圈的西向发展轴上;  由高速公路网络组成的“1+8”圈层,加强了城市间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经贸的往来;武汉周边八个城市比较,仙桃与机场的交通联系最顺畅,机场到仙桃全程高速,1小时 车程之内;  到 20xx 年,武汉天河机场的国内航线增加到 160 条,国际航线增加到 32条,通达 15个国家和地区;  交通可达性网络主要呈现四圈层分布: -武汉城市圈的公路、铁路交通为主的网络 -中部城市圈的公路、航空、铁路交通为主的网络 -国内航空为主的网络 -国际航空为主的网络 为了充分发挥“城市圈”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作用,两年前,湖北省召开了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会议。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 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湖北省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 仙桃 、潜江、天门等 8个周边城市。 重点是推进基础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 即到 20xx 年,武汉通往其它 8 个城市只需要一小时车程,这样,以武汉市为核心,加上上述 8个城市,就可以通过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成区域经济格局。 根据规划,未来武汉城市圈将定位于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东中西互动发展的关键接力点与加速器、内陆地区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通过突破行政区划体制束缚,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城市圈内 9 城市 “ 八同 ” ,即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金融同城、市场同体 、产业同链、科教同兴、环境同治。 此外,还将实施区域一体化、新型工 排湖 国际生活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12 业化、城镇化带动、生态城市圈、大开放五大战略,实现城市圈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武汉在中部经济占有绝对优势,仙桃等城市将直接受益。 仙桃正位于武汉大城市圈内, 通过 城市圈辐射 聚散功能的发挥, 借武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力和影响, 把 城市圈内的优良 资源 引入,为仙桃的自身发展所用 ,加强区域内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以及与城市圈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更好地 利用大城市圈的便利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这都为仙桃市的进一步高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生态旅游的兴起 生态旅游源于 20世纪 80年代。 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全球环境问题所引发的。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的 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短短十六年后的今天,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 “ 回归大自然旅游 ” 和 “ 绿色旅游 ”。 生态旅游开发要 提供爱护环境的设施和环境教育,是旅游参加者得以理解、鉴赏自然地域,从而为地域自然及文化的保护,为地域经济做出贡献。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态,已经成为国际上近年新兴的热点旅游项目。 以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其生态平衡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具有 观光、度假、休养、科学考察、探险和科普教育 等多重功能,以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消费客体。 旅游者置身于自然、真实、完美的情景中,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目前生态旅 游收入占世界旅游业总收入的 比 例为 15%至 20%。 我国由于引入生态旅游概念较晚,推广和相应服务设施建设不足,国内大多数人都尚不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意义,可以说大众化的生态旅游活动在中国还远排湖 国际生活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13 远没有实现。 1982 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标志着生态旅游在我国已有进展 , 并将 1999 年定为 “ 中国生态旅游年 ”。 我国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 生态旅游开发较早、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 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九大类:①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 ②湖泊生态景区,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 ③森林生态景区,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 ④草原生态景区,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 ⑤海洋生态景区,以广西北海、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北戴河海滨等为代表。 ⑥观鸟生态景区,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河北衡水湖湿地等为代表。 ⑦冰雪生态旅游区,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 代表。 ⑧漂流生态景区,以湖北神农架、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等为代表。 ⑨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 森林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主体。 假日经济给仙桃带来的机遇 国家法定节日长假拆分,短 期 假 日 增多,这增加了国内度假群体的出游次数,给旅游度假市场带来机遇。 排湖 国际生活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14 仙桃经济与丝宝集团发展 仙桃经济 和人民生活 ( 1)仙桃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仙桃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 1991 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1992 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年年位居全省县市之首。 1997 年被湖 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首批小康县市, 20xx 年 — 20xx 年名列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 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市。 20xx 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实现了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亿元,增长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亿元,增长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亿元,增长 %。 三次 产业结构由 20xx 年的 ∶ ∶ 调整为 ∶ ∶。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长 %,批发和零售业增长 %,住宿和餐饮业增长 %,金融业增长 %,房地产业增长 %,其他服务业增长 %。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比上年增长 %。 其中城镇以上项目投资 亿元,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增长 %。 全年境内旅游人数 万人,比上年增长 %;旅游收入 29100 万元,增长 %。 旅游外汇收入 万美元,增长 %,星级饭店 14家,比上年增加 1家,客店总数 1012 间,增长 180间。 ( 2)人民生活 20xx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11751 人,出生率为 ‟;死亡人口 7790 人,死亡率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266 元,比 20xx 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 4190 元,增长 %。 排湖 国际生活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15 丝宝投资理念与社会责任 ( 1) 丝宝集团与仙桃的鱼水情 1989 年,丝宝集团创始人梁亮胜租用仙桃市干河办事处大洪村几间简易平房作生产基地,灌装从日本购买的丽花丝宝化妆品。 这样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已是满园春色:丝宝、丽花丝宝、柏兰、美涛、舒蕾、风影、洁婷、捷泰等知名品牌产品畅销全国。 在仙桃人构筑的经济发展平台上,丝宝集团开始裂变式扩张。 又涉足房地产、旅游等产业。 从 1995 年到 20xx 年,丝宝集团投资 3 亿多元,先后建起化妆品厂、卫生巾厂、丝宝药厂。 20xx 年,丝宝集团全方位进入仙桃,投资 8000 万元收购改造花源酒店;投资 8000 万元收购沔阳宾馆,兴 建四星级的天怡宾馆。 3 月中旬,丝宝集团又追加 8500 万元投资,兴建仙下河文化步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