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知识与技术5987158内容摘要:
摄像知识与技术5987158 摄像知识与技术 拿稳摄影机 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 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 第一讲 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固定镜头 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开机录像。 画面的稳定 是摄像机摄像的第一要素。 保持画面的稳定是摄像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不管是推、拉、摇、移、俯、仰、变焦等拍摄,总是要围绕着怎样维持画面的稳定展开工作。 而影响画面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 摄像的第一要素摄像的常用姿势第一势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 /中型摄像机动作要领:请将右胳膊上臂与身体右侧夹紧,右臂向左后方用力,并利用身体的反作用力形成胳膊与身体之间的动态平衡,增加机器的稳定性;必要的时候可在启动录像键前深吸一口气,再屏住呼吸开始拍摄; 如果机器是索尼 下 同时将左手托住镜头底部,这样既可以保证机器的稳定性,同时又方便手动聚焦和变焦; 第二势抢新闻方式。 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 /中型摄像机 液晶屏型 动作要领:当拍摄对象被前方人群阻挡时,建议采用本方式:把翻盖式液晶屏打开,并向下方旋转 45度左右;右手单手握机,伸过前方人群头顶,从液晶屏上评估拍摄效果;如果构图合适,即按下录像钮开始记录。 第三势低机位方式。 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 /中型摄像机 /大型摄像机动作要领:以左脚为着力点蹲下;把翻盖式液晶屏打开,并向上方旋转 45度左右;左手托住摄像机底部,右手进行变焦、启动录像 /暂停按钮等操作;如果使用无液晶屏的大型摄像机,须将寻像器遮光罩扳起。 第四势省力的拍摄方式。 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 /中型摄像机 /大型摄像机动作要领:当干了一天的拍摄工作、双腿如同灌了铅之后,你会很自然地选择这种盘腿坐在地面上地拍摄方式。 当然,有了几次这样地经验之后,你可能在拍摄所有的低机位时,都会选择这种 “ 偷懒 ” 的方式。 干活时请穿宽松的服装,女摄像师最好穿长裤,这在高强度的拍摄中肯定让你受益良多。 把翻盖式液晶屏打开,并向上方旋转 45度左右;左手托住摄像机底部,右手进行变焦、启动录像 /暂停按钮等操作;如果使用无液晶屏的大型摄像机,需将寻像器遮光罩扳起。 第五势移动中的中小型摄像机拍摄方式。 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 /中型摄像机动作要领:如果你拍摄儿童,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机位。 使用常规的 “ 第一势 ”。 那样,画面中的小宝贝和 “ 花骨朵 ” 将变成头大脚小的小矮子。 很多摄影摄像书都会告诉你,要让镜头与孩子们的眼睛等高,也就是 “ 第三势 ” 和 “ 第四势 ” 了。 不过,孩子天生爱动,怎么办呢。 现在教你 “ 第五势 ” : 第六势移动中的中大型摄像机拍摄方式。 适用机型:中型摄像机 (无液晶屏型 )/大型摄像机动作要领:与上一动作的最大区别就是:弯下腰。 不过,这是迫不得已,因为要看寻像器。 请注意将寻像器遮光罩扳起。 一反常规,将右手向下插入摄像机手带部分,右手手指部分托住摄像机底部;如果是带有手柄的中型摄像机,可直接握住手柄 ,采用这种操作方式更加方便;把翻盖式液晶屏打开,并向上方旋转 45度左右;注意在移动拍摄的过程中腿部和脚部动作:腿部稍弯曲,前脚掌先落地,脚跟落地要轻。 第七势大型摄像机最常用的基本方式。 适用机型:大型摄像机动作要领:请将右胳膊上臂与身体右侧夹紧,右臂向左后方用力,并利用身体的反作用力形成胳膊与身体之间的动态平衡,增加机器的稳定性;必要的时候可在启动录像键前深吸一口气,再屏住呼吸开始拍摄;必要的时候可将背部抵住墙壁等物体。 第八势三脚架方式。 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 /中型摄像机 /大型摄像机请尽量选用专用三脚架; 一、摄像机的原理 不论是什么样的摄像机,其工作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即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当我们拍摄一个物体时,此物体上反射的光被摄像机镜头收集,使其聚焦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例如摄像管的靶面)上,再通过摄像器件把光转变为电能,即得到了 “ 视频信号 ” ,但信号很微弱,需通过预放电路进行放大,再经过各种电路进行处理和调整,最后得到的标准信号可以送到录像机等记录媒介上记录下来,或通过传播系统传播或送到监视器上显示出来。 第二讲 数字摄像机的原理与作用 二、摄像机的组成和功能 摄像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镜头系统、主机、寻像器、附件。 (一)镜头 “ 镜头 ” 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安装在摄像机上的、由许多光学玻璃镜片及镜筒等部分组合而成的光学装置,另一种是指电影或电视拍摄时的一段固定或活动图象的内容。 在本节中,我们主要用的是前一种。 摄像机上的镜头与普通照相机的镜头起着同样的作用,用来收集从物体反射来的光,并使其聚焦并投射到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上。 1焦距 焦距是镜头的基本特性。 按透镜焦距的长短,可分为不同的镜头:有短焦距镜头;有长焦距镜头;介乎两者之间的镜头为中焦距镜头。 而要实现从长焦距镜头到短焦距镜头或短焦距镜头到长焦距镜头的变化就需要用一个翅翘板式的按键控制以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焦距连续可调。 变焦镜头从最长焦距到最短焦距,可以开始于任何焦距长度,然后推入(焦距变长)、拉出(焦距变短),改变着成像的大小和视场,使景物在视觉空间里移近或移远(未改变实际物距)。 2调焦 调焦也可称为聚焦。 当像平面落在摄像器件受光面的前方或后方时,拍摄的图象显得模糊不清,称为散焦。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调焦(聚焦)过程,使光线通过摄像机镜头后准确地会聚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上,得到轮廓清晰的图象。 3光圈 光圈是控制镜头透光能力的装置。 光圈的调整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动调整,一种是自动调整。 手动调整就是当摄取的景物亮度变化范围较大时,摄像人员必须及时跟踪调整光圈,以保证图象信号电平处于正常范围,否则图象处将失去灰度层次变化。 而自动调整是根据景物亮度,利用自动控制电路来改变光圈大小以适应各种光线条件,能自动地使图象信号的平均电平保持在标准状态。 4景深 如果调焦环固定不动,一被摄物体在离摄像机不同的距离上前后移动时,它的图象有时是清晰的,有时是散焦的。 图象看来是清晰时所对应的那段物体移动距离就是 “ 景深 ”。 景深范围的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呢。 ( 1) 景深与镜头的焦距长短有关 ( 2) 景深与光圈的大小有关 ( 3) 景深与物距长短有关 5镜头的工作特性 ( 1)标准(中焦距)镜头的工作特性 标准镜头的变焦镜头提供的视场和我们眼睛所看到的现场差不多( 20° 27° 左右),所拍摄的图象中,前景物、中景物和背景物之间比例的大小,深度等空间关系看起来也接近我们正常的视觉规律,有真实的透视感。 这种镜头有着中等景深,在拍摄主体周围的很大区域内均可很好地聚焦,但在最远的背景和最近的前景上略有些散焦。 ( 2)广角(短焦距)镜头的工作特性 广角镜头提供一很小的图象放大率和广阔的水平视场( 30° 以上)。 通过广角镜头的拍摄,将前景物、中景物和背景物之间的正常比例关系、深度上的空间夸大了,即前景物看上去比背景物大了很会,根据人们正常的视觉规律就会造成前景物和背景物之间的距离加大,即深度增加了的错觉。 ( 3)窄角(长焦距)镜头的工作特性 长焦距镜头产生的视场很窄(小于 20° ),但物体放大率比较大。 长焦距镜头摄取景物中有限的一部分,使它充满荧光屏,得到其它镜头摄不到的放大效果,而且不受距离的限制,即摄像机不必靠近就可以拍摄到远处物体的清晰的图象,所以这种镜头又叫望远镜头或远摄镜头。 长焦距镜头与广角镜头正相反,它压缩了前景物、中景物和背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看起来被摄物体间的相对距离缩小了,造成被摄物密集的错觉。 (二)主机 主机也可称为摄像机回路。 它是摄像机的主体部分,可将镜头形成的光学图象转变为适用的电视信号。 1色温滤光镜 太阳和白炽灯发出的光都是白光,但它们的光谱成份并不相同。 为了便于对不同的白光源进行比较,就需要选择一个基准来衡量与测定,这个基准就是绝对黑体的温度 色温。 绝对黑体也称全辐射体,它是对入射光既不反射、也不透过、而且完全吸收的理想物体。 对绝对黑体加热时,它将辐射出连续光谱,其光谱能量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 当某一类光源与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温度下辐射的光具有相同的特性时,这个特定温度就被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 色温的单位用绝对温度单位 开氏度( K)表示。 色温滤光镜的作用是校正色温,把照明光源色温变换为3200K。 2电子快门 在录像机上用慢速或静止画面来重放摄像机所拍摄的高速移动的景物时,由于摄像机的惰性,以及扫描速度的限制(相当于 1/50秒的快门),使图象模糊,难以看清。 随着 现了电子快门,高速度的快门获得的清晰图象在录制各种体育运动以及某些领域里的快速过程的动态分析时是非常有用的。 3增益 增益控制就是在电路中同时对三路图象信号放大量的调整。 4黑白平衡 ( 1)白平衡 为保证摄像机所摄图象彩色还原正确,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调整白平衡。 拍教学片时,需要多台摄像机联合使用,应使各机在相同条件下调整白平衡,这样拍出的画面色调才能一致。 有些摄像机还设置了实时自动白平衡的功能,当色温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可对白平衡进行实时自动校正。 ( 2)黑平衡 摄像机在拍摄黑色物体时,三个基色电平也应相等,这时显像管荧光屏上才能反映出不带任何其它颜色的纯黑色,这种现象叫黑平衡。 摄像机只有白平衡和黑平衡都调整正确,所拍摄的图象才可能不论亮暗均不偏色。 (三)寻像器 摄像机工作时,连续显示摄像机拍摄的各种图级的微型黑白监视器被称之为“寻像器”。 它为摄像人员取景构图、调准焦点、调试机器以及显示机器的工作状态和监看来自录像机或特技台的视频运送信号,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观察场所。 (四)电源 便携式摄像机所需电源通常为 12伏直流电。 (五)传声器(话筒) 为了在摄像机拍摄图象时能同时拾取声音,一些较小型的摄像机把话筒内装在摄像机的头部。 而专业级的较大的摄像机则往往在机身头部有一个话筒支架,可用来安装话筒 ,在机身上有话筒电缆线的插座,连接后可以把话筒拾取的声音信号送入摄像机内。 三、摄像机的种类 (一)按质量档级分类 根据制作节目图象质量的要求可将摄像机分为三档次:广播级、业务级、家用级。 (二)按使用分类 从使用角度上可将摄像机分为两类:演播室 /室外转播现场使用的座机型摄像机和便携式摄像机。 四、摄像机的使用 (一)摄前准备 为了保证摄像任务的顺利进行,在每一次摄像前都应该作好充分准备。 若在演播室内摄像,因设备固定连接,所以只要检查一下便可以了。 而在演播室以外的其它现场,进行外景外摄时就必须认真细致地准备和检查,除了摄像机,其它需要携带的东西是否都齐全了,哪怕一根电缆都不可忽视,否则会影响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1摄像机电源 2话筒(传声器) 3三脚架 4彩色监视器 5录像磁带 6照明设备 (二)调整 1准备工作 在拍摄现场,找好拍摄机位,架上三脚架,调好云台的水平、平衡,把左右横摇与俯仰的调整螺丝锁定,把摄像机固定在三脚架上。 2选择滤光镜 旋转滤光镜转盘,选择适合拍摄环境中光源。摄像知识与技术5987158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