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浓 度 (mg/l) 400 200 200 40 40 60 倍 6~ 9 1 106 个 /l 处理程度 处理后水应达到 国家《 城镇 污水 厂 排放标准》 一级 B 排放标准,见下表。 污染物 COD BOD5 SS TN NH3N TP 色度 pH 大肠菌群数 排放浓 度(mg/l) ≤60 ≤20 ≤20 ≤20 ≤8 ≤1 ≤30 倍 6~ 9 ≤ 1 104 个 /l 3. 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方案 污水处理工艺 主要污染物去除机理简析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处理程度要求、用地面积和工程规模等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各种工艺都有其适用条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本工程要求对 CODcr、 BOD SS 去除率 较高, 所以 对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十分慎重。 下面将对各种工艺的特点进行论述,以便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 (1)SS 去除 污水中 SS 的去除主要靠沉淀作用。 污水中的无机颗粒和大直径的有机颗粒靠自然沉淀作用就可去除,小直径的有机颗粒靠微生物的降 解作用去除,而小直径的无机颗粒(包括尺度大小在胶体和亚胶体范围内的无机颗粒)则要靠活性污泥絮体的吸附、网络作用,与活性污泥絮体同时沉淀被去除。 该废水 SS 主要为无机物、油组成,它的去除靠自然沉淀和絮凝沉淀作用去除。 污水中悬浮物浓度不仅涉及到出水 SS 指标,出水中的 BOD CODcr 等指标也与之有关。 这是因为组成出水悬浮物的主要是活性污泥絮体,其本身的有机成分就很高,因此,控制污水的SS 指标是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 4 ( 2) BOD5的去除 污水中 BOD5的去除是靠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作用,然后对污泥与污 水进行分离来完成的。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分别在无氧和有氧条件下降解 BOD5。 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将有机物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然后进一步转化为 CH4气体,而达到去除有机物作用。 在有氧条件下,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用于合成新的细胞,将另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以便获得细胞合成所需的能量,其最终产物是 CO2和 H2O等稳定物。 ( 3) CODcr 的去除 污水中 CODcr去除的原理与 BOD5基本相同。 污泥处理工艺 污泥处理要求 污泥的来源一是 生活 污水处理过程中 产生 的 少量污泥 , 污泥中病菌、有 机物含量较高,且不稳定,易腐化,并含有寄生虫卵,若不妥善处理和处置,将造成二次污染并对公众群体健康造成威胁。 污泥处理要求如下: 减少有机物,使污泥稳定化; 减少污泥体积,减少运输、处置费用; 减少污泥中有毒物质,利用污泥中可用物质,化害为利。 画工艺流程图 污泥处理工艺 该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量少, 沉淀性能好,含水量相对低, 采用 干化 处理,可以减少处理费用。 污水、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根据 污水的 来源及水质分析, 从前面的论述也 可以看出 生活污水 的可生化性 极 好,因此宜选用 活性污泥 法处理。 由于污水水量排放的不均匀性,所以应设置调节池,以调节水量、同时均匀水质,减少后续处理设施的冲击负荷,保证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 预处理一般为物理方法,包括格栅池、调节池、 絮凝沉淀 池等构筑物。 可根据污水水质情况选用其中一个或多个构筑物。 生化处理 采用 活性污泥法。 预处理后的 生活污水经格栅拦掉杂物后进入集水池。 然后进入沉砂池进行沉渣处理。 然后进入初沉池在进入曝气池 再进入二沉池 最后消毒处理 达标排 5 放。 国内采用的生化处理方法有: 有氧化沟法、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等。 氧化沟工艺是五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形式,因其构造简单、易于维护管理,很快得到广泛应用。 氧化沟兼有完全混合和推流的特性,且不需要混合液的回流系统,但氧化沟采用机械表面曝气,水深不宜过大,充氧动力效率低,能耗较高,占地面积较大,容积利用率低,设备数量多,利用率低等缺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