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23光是波还是粒子内容摘要:
实验 .科学家的实验证实了实物是具有 性,也是 波。 五、 物质波,又一种概率波 任何物体都存在 性,我们之所以观察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宏观物体对应的 的缘故.德布罗意波是一种 波,粒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受 规律支配。 德布罗意假说是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种推广,使之包括了所有的物质粒子,即光子与实物粒子都具有 性,又都具有 性,与光子对应的波是 波,与实物粒子对应的波是 波. 物理学把物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 等微粒组成的物体称为实物;,另一类是 等统称为场,场物质是没有 的物体。 六、 不确定关系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提出:在测定微观粒子的 、 这些物理量时,总存在 一种不确 定性。 他 通过理论 分析和数 学推导, 得出著名 的不确定 关系:。 1海森伯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微观粒子坐标和动量 确定。 粒子位置若是 准确,我们将无法知道它 ;若是动量 准确,我们就不可能确切地测准此时此刻粒子究竟。 合 作 探 探究点一:光的波粒二象性 学说 微粒说 波动说 电磁说 光子说 波粒二象性 代表人物 公认 年代 17 世纪 17 世纪 19 世纪中 20 世纪初 20 世纪初 阅读教材“光的波粒二象性”找到以下内容: 光的本 性:光既具有 ,又具有 ,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20xx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23光是波还是粒子
相关推荐
和 . (2)入射光强度决定着 ; (3)饱和光电流决定着 . 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光电子的最大动能 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子数 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 例 2 如图 4所示 , 电路中各元件完好 , 光照射到阴极 计没有示数 , 其可能原因是 ( ) A. 入射光强度太弱 B. 入射光的频率太小 C. 光照时间短 D.电源正负极接反 解析 题图所示电路中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长不同 . 比较以上三种情况下两摆的周期 , 可以得到周期与质量 、 振幅 、 摆长之间的定性关系 .。 得出影响周期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 首先 , 研究周期和质量有没有关系 , 就应控制其他条件不变 . 做法:用两个摆长相同 , 摆球质量不同的单摆 .将它们拉到同一个高度 (注意摆角要小 )释放 , 观察两摆的运动 . 现象:两摆球摆动总是同步的 , 说明两摆球周期相同 ,
(2)在振子振动过程中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动能最大 , 势能最小 , 势能最大 , 动能最小 , 由于振子振幅减小 , 故总机械能减小 , 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解析 振子在平衡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 , 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 , 动能为零 , 此时弹簧的形变最大 , 势能最大 , 所以 B正确; 在任意时刻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 , 所以机械能守恒 , D正确;
构模型对 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 (如图所示 ): 由于原子核很小,大部分 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离核很远,受到的斥力很小,它们的运动几乎不受影响;只有极少数 α粒子从原子核附近飞过,明显地受到原子核的库仑斥力而发生大角度的偏转. 要点提炼 1.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1)绝大多数的 α粒子穿过金箔后沿 的方向前进; (2)少数 α粒子发生了 的偏转; (3)有少数 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 ,
40, 质量数 A= 236- 143- 3= 90, 核反应方程式中应用符号 Zr表示 . 9040 答案 40 90 (2)已知铀 (U)核的质量为 3 u, 中子质量为 7 u, 钕(Nd)核质量为 8 u, 锆核质量为 7 u. 又知 1 u相当于 MeV, 试计算一次核裂变中释放的核能; 解析 核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为 Δm= mU+ mn- mNd- mZr- 3mn= 4 u ΔE=
, 若从 P点看到直 尺在水下最低点的刻度 B的像 B′ (折射成像 )恰好跟直 尺在水面上刻度 A的像 A′ (反射成像 )重合 , 读出 AC、 BC的长 ,量出烧杯内径 d, 即可求出水的折射率 n= . 图 2 ( BC 2 + d 2 ) / ( AC 2 + d 2 ) 原理:光的折射定律 . 方法:如图 3所示 , 取一方木板 , 在板上画 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线 AB、 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