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31-32电子的发现及其重大意义原子模型的提出内容摘要:

构模型对 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 (如图所示 ): 由于原子核很小,大部分 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离核很远,受到的斥力很小,它们的运动几乎不受影响;只有极少数 α粒子从原子核附近飞过,明显地受到原子核的库仑斥力而发生大角度的偏转. 要点提炼 1.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1)绝大多数的 α粒子穿过金箔后沿 的方向前进; (2)少数 α粒子发生了 的偏转; (3)有少数 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 , 甚至有极少数 α粒子被反弹回来 . 原来 大角度 90176。 2. 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依据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 .原子的全部 和几乎全部 都集中在核里, 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原子核 正电荷 质量 带负电的电子 例 1 如图 3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 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 A、 B、 C、 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 3 A. 放在 A位置时 , 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B. 放在 B位置时 , 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 A位 置时稍少些 C. 放在 C、 D位置时 , 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D. 放在 D位置时 , 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 , 但次数极少 解析 根据 α粒子散射现象,绝大多数 α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 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 90176。 ,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 “ 撞了回来 ” .故本题应选择 A、 B、 D. 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