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武陵源区某原生态观光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加上部分休闲旅游 %,整个接受 本项目 的客户人群可以达到旅游人群的40%。 张家界武陵源区 XX 原生态观光农庄建设项目 14 二、项 目市场定位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人均 GDP 达到 1000 美元时,居民旅游出行和休闲的需求将大幅增长。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旅游休闲的需求已大大增加,而且呈多元化的趋式,这就为本项目的建设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 项目选址在张家界市近郊区,其定位必须立足于湘西张家界这一地域特征基础上。 基于此, “ 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 ” 的战略定位之一是:依托武陵源,吸纳全中国、辐射东南亚、影响五大洲,凸现民族生态园区特色,与张家界市周边其它旅游区形成有机整体,互为补充,走错位发展之路。 张家界武陵源区 XX 原生态观光农庄建设项目 15 第 六 章 建设内容及经营理念 一、 设 计 思想 本 项目 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 、 传统农耕文化回味 、民族风情互动活动及原生态拓展训练 为目的,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 “ 原汁原味 ” ,避免 “ 视角污染 ” ,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 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二、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拟租赁土地 600 亩 ,其建设主要内容为生态农业园、民族风情园、接待配套用房及原生态拓展训练基地的建设。 主要建设规模如下: 生态农业园:种植果林 170 亩 ,景观灌木及花卉 100 亩 ,天然绿色蔬菜种植 50 亩。 民族风情园:修建民俗风情园 100 亩。 张家界武陵源区 XX 原生态观光农庄建设项目 16 接待配套用房: 改造修整原有用房 2600 m2,新建 1200m2。 原生态拓展训练基地:修建原生态拓展训练 基地 180 亩。 三、经营理念 观光。 一是风貌观。 观赏 张家界 特有的 山水 风光,观看农村田园风光、特种养殖。 二是物候观。 早观日出、晚观霞。 休闲。 住:特色农家 居住用房 ;吃:特色农家饭;玩: 原生态拓展训练等。 采摘。 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购物。 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 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品尝。 在采摘品尝、入住品尝的同时,按照农历 12 个月每月一节的习俗,推出农村节令大荟萃,让游客真切感受 湘西 饮食文化。 张家界武陵源区 XX 原生态观光农庄建设项目 17 农事活动。 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 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民族 文化。 挖掘 当地民族 文化资源,大力开展 民族文化 展示,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 少数民族 文化。 张家界武陵源区 XX 原生态观光农庄建设项目 18 第 七 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本项目拟选址于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武陵源区 XX 镇泗南峪村。 二、 自然 条件 (一)地理位置 及概况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西北部,距省会长沙 398 公里(以市政府所在地永定区计算)。 它的地理位置坐标是:北纬 28176。 52′ 至 29176。 48′ ,东经 109176。 40′ 至 111176。 20′。 东与常德市的石门县与桃源县交界,南与沅陵县毗连,西与永顺县、龙山县接壤,北与湖北省的鹤峰县与宣恩县为邻,总面积 9563 平方公里,东西最长 167 公里,南北最宽 96公里,总人口达 150 万人(其中苗族、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近60 万人)。 张家界市属湖南省直辖市(地级) 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县级)和慈利、桑植两县。 全市有四个街道办事处, 2 个城关镇,18 个农村建制镇, 97 个乡, 1650 个村(居)委会, 15377 个村民小组。 (二)气候条件 张家界的气候适中,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 因此,雨量丰沛(历年平均降水量为 1400 毫米),阳光充足,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 16℃ 左右。 夏季最热月气温 27℃ ,冬季最 冷月平均气温为 ℃ (以 1 月最冷,极端气温在零度左右到张家界武陵源区 XX 原生态观光农庄建设项目 19 4℃ )。 这样的气候,不仅适合动物的繁衍与植物的生长,更适合观光旅游。 (三)地形地貌 张家界市位于武陵山脉腹地之中。 全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与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梵净山便是它的主峰。 武陵山脉由梵净山分支进入湘西与鄂西,然后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省的来凤县与湖南省的龙山县进入历山、桂英山与青龙山;中支则进入澧水以北的天星山、朝天山、金龙山与白云山;南支进入石柱山、羊峰山、天门山、大龙山与天台山。 这三支山脉经过市辖两区、两县后,其走向由西向东,由慈利、石门向洞 庭湖沉没并自然消失。 所以,张家界市的东北部实际上是处在山峰与湖区的交接处(或叫接合部)。 ( 四 )地震灾害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谱( 1990)》,该场址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 张家界武陵源区 XX 原生态观光农庄建设项目 20 第 八 章 规划布局 一、 规划基本 原则 (一)生态安全原则 要严格将开发强度和游客人数控制在农业的生态容量之内,农业生态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在设计时应考虑对自然生态的侵挠可控,与自然景观协调,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二)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原则 要根据环境特征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因地制宜,总体维护,重点突出建设,尽量保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 和真实性基础上,提供兴趣点和创新点,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联系。 (三)科学性原则 实施规划前科学地分析现状资源特点,科学评估现状优劣势和容纳能力及适宜的发展模式,技术保证保护好农业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以及专业的建设、管理和推广经营。 (四)市场需求原则 规划时要实行准确而细化的客源市场定位,以客源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为导向,去挖掘和开发农业自然生态资源,充分利用生态品牌和旅游资源优势,实现比一般旅游地更高的开发水平。 (五)综合统一原则 在注重生态效益和市场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社会效益,通过合张家界武陵源区 XX 原生态观光农庄建设项目 21 理的观光农业旅游 开发提高城乡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提倡文明生活方式。 (六)创新原则 新型交叉型产业模式要求实现全方位的创新,这包括理念创新,通过在原有资源条件下寻求和制造新的差异点来实现发展与改变;制度创新、寻求政府、企业城乡居民之间新的合作共生模式,新的激励体系和分配体系;以及组织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等。 二、总体规划方案 (一)总平面布置和功能要求 本项目主要是以生态观光农业为主线,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人文景观展开布局。 采用空间主题结构,依据场址地形特征及内容特点,空间主题结构分为四个区域,主要有生态农业区、 民 族 风情园 、 原生态拓展训练基地 、 接待区。 (二)平面功能布局 本项目平面功能布局分为生态观光,包括精品植物,苗木花卉园,水果林,原生态防护绿地 ,民族风情园、原生态拓展训练基地。 精品植物、苗木 花卉布置 在农庄 东 部,植物园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为主,花卉园以花卉树木培植优雅环境,使之成为生产买卖品和观赏结合的花卉园。 主要发展各种观花类、观叶类和观叶赏果的栽培生产。 蔬菜种植园 分布在农庄北面,以现有 坡地 为主,进行 平场培土 ,张家界武陵源区 XX 原生态观光农庄建设项目 22 种植天然绿色蔬菜 ,形成 蔬菜种植体验区。 民族风情园布置在农庄南面,以 湖南 土家 族的歌 舞表演、民俗风情展示、文化用品展示为主。 原生态拓展训练基地布置在农庄西面,以 团队协作训练 、拓展训练、丛林穿越等为主。 接待 区包括接待大厅、农庄餐厅、特色产品交易厅、 休息区 ,集中于农庄 中偏北方 ,以提供游客娱乐、休息、用餐、购物为主要目的。 张家界武陵源区 XX 原生态观光农庄建设项目 23 第 九 章 工程方案 一、基础设施建设 ( 一 )给排水工程 设计范围与依据 ( 1)设计范围: 红线范围内 工程给水、排水及消防。 ( 2)设计原则 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 1997 版);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20xx 版);  《室外 给水设计规范》( GBJ1386);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85);  其它有关部门资料。 给水系统 ( 1)水源 采用市政供水。 ( 2)用水量及要求 本项目年工作日为 365 天。 ○1 用水量 考虑到节水的原则和本项目建设期较短的因素,一次性预测水量预测指标如下: 张家界武陵源区 XX 原生态观光农庄建设项目 24 游客 —— 按 40 升 /人 日计算 客房 —— 按 80 升 /人 日计算 公建 —— 按居民用水量 15%计算 其他(含绿化、道路、漏损等)及未预见水量 ——上述水量 20%计算 ○2 用水要求 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水温: ≤20℃ 水压: ≥ ( 3)管网设计 ○1 管网布置 本工程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产,生活和消防共同给水系统,为保证供水的连续性,主供水管网干管布置成环状,支管布置成树枝状。 城市干管为 DN300 毫米,给水管布置于道路右侧(标准横断面)。 管网上按规范设置阀门、排气阀和泄水阀。 ○2 管材及接口 室外管道: DN50 毫米,均采用镀锌钢管,热熔焊接。 室内管道: DN50 毫米,采 用 PPR 管,热熔焊接。 ○3 阀门设置及防腐 阀门设置: DN65 毫米,采用闸阀: DN≤65 毫米,采用截止闸。 管道防腐:镀锌钢管埋地时,采用普通级石油沥青防腐层结构防腐,管道露置时,采用底漆一遍,调合漆两遍防腐。 张家界武陵源区 XX 原生态观光农庄建设项目 25 排水工程 ( 1) 系统的划分 本工程排水管网划分为污水,清下水和雨水排放系统,采用清污分流排放方式。 污水按性质分为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两大类,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一同排入污水处理池,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 2) 污水量统计 污水排放总量按用水的 80%考虑,排放量 万 立方米 /天。 ( 3) 管道设施 采用混凝土排水管,水泥砂浆抹带接口,一般情况下,采用弧形素土基础,地基较差时,采用混凝土带形基础。 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市政污水排放管汇入市政道路下污水主干管。 ( 二 )供电设计 设计依据、规范 ( 1)《民用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92); (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94); (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 4)其它有关资料。 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包括农庄的供配电网,公用工程照明,消防以及生产用电设计。 供电要求及负荷 等级 张家界武陵源区 XX 原生态观光农庄建设项目 26 除消防负荷、火灾报警为二类负荷外,其余均为三类负荷。 供电方式 供电由变配电站通过高压电缆引入各功能区内,电源进线方式采用高压电缆架空敷设,经变配电室变压后向各单体提供 380/220V 电源,供动力、照明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电源可靠。 根据项目的用电容量,配备 400kVA 变压器三台。 分别配置于A04/0 A142/0 A163/01。 各单体内的线路采用铜芯电缆 ZZVV 经穿线管暗敷。 整个配电系统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方式。 所有建筑按第三类民用防雷建构筑物设计,屋面设避雷网,冲 击接地电阻要求小于 8 欧。 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接地电阻小于 4 欧。 低压进户零线要求作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小于 10 欧。 二、生态园林工程 (一)建设标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 ~ 1996);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199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