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市规划设计院 20xx年 1月 15 用 地 指 标 对 照 表 表 3— 1 序 号 名 称 现有量 (亩) 生均指标 ( m2) 规划需要量 (亩) 缺少量 (亩) 规划增加量 (亩) 合计 (亩) 备 注 1 总用地面积 702 847 1549 2 可建设用地面积 408 54 972 564 574 982 扣除山地及市政道路 校舍建设用地 273 38 684 408 420 692 体育设施用地 77 10 180 103 103 180 绿地 59 6 108 49 51 110 3 XX 学院附中 85 4 发展预留用地 129 (四)建筑规模 XX 学院现有校舍建筑面积 121619 ㎡ , 生均 校舍建筑面积 为 ㎡。 按照《 XX 学院扩建规划》,拟新建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等一批,建筑面积为 215499 ㎡ ,另新建 400 米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室外运动设施一批。 扩建完成后, 生均 校舍建筑面积 将达到 ㎡, 满足国家教委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 生均 校舍建筑面积 不少于 ㎡的 要求; 体育设施也将 达到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的 要求。 二、建设内容 按照国家教委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本项目主要建设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学生宿舍、教工宿舍、运动场„„等一系列的学院设施,详见表 3— 表 3— 3 项 目 建 筑 物 汇 总 表 XX 学院扩建工程 XX 市规划设计院 20xx年 1月 16 表 3— 2 序 号 名 称 建筑面积 (m2) 备 注 1 教学用房 23172 2 实验室及附属用房 48594 3 校行政用房 20xx 4 系行政用房 21875 5 会堂 4320 不包括学术交流中心15420 6 学生宿舍 62778 7 学生食堂 12376 8 教工宿舍 32474 9 教工食堂 850 10 生活福利及其他 18000 合计 215499 项 目 构 筑 物 汇 总 表 表 3— 3 序 号 名 称 个 车位配置 备 注 机动 非机动 1 室外场地设施 400 米田径场 1 包括足球场 25x50 游泳场 1 篮球场 48 按 250 生 /个计 排 球场 12 按 250 生 /个计 网球场 12 按 1500 生 /个计 器械场地 12 按 1000 生 /个计 障碍物场地 1 羽毛球场 20 按 500 生 /个计 2 室内场地设施 学生体检 1 体育场 1 300 3000 规模二万人,面积 45000 平方 配套工程 配套工程包括: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配电及动力照明系统、通讯和计算机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避雷系统。 附属工程 附属工程主要包括:道路、室外供水管网、室外雨污水干渠、土 方、挡土墙、绿化等。 XX 学院扩建工程 XX 市规划设计院 20xx年 1月 17 三、土地收储 地理位置 XX 学院位于 XX 市东北部的河西区富民片,距河东旧城约 3 公里,距市政中心约 5 公里,校区东南面均有城市主干道。 其东北为 30m 宽的莲花山大道,向东连接 XX 市河东区及梧封一级公路,向北为 XX 市北出口和连接市外向型工业园、莲花山片,南边为富民三路,往西可连接 XX 的红岭新城区,交通条件便利。 土地现状及所有权 学院现有占地面积为 702 亩,扩建后用地总面积为 1549 亩。 需征用土地847 亩 (可建设用地 574 亩 )。 土地面积及所有权属详见下表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 (亩 ) 规 划用途 一、现状用地 702(可建设用地为 408) 生均用地 M2,学生规模9316 人 (按可建设用地计 ) 二、近期用地 847(可建设用地 574) 规划近期拟征用地 其中 中柏纸类实业有限公司(凉果厂 ) 21 教工生活区 新民村旧村委 4 光华毛巾厂 (原西华毛巾厂 ) 69 学生生活区 市日杂公司富民仓库 13 科研学术交流区 市土产公司宿舍 6 市土产公司石角冲仓库 7 休闲绿地 市果品公司石角冲仓库 7 盐业公司富民仓库 29(可建设用地 26) 文体活动区 市交通机械修造厂 24(可建设用地 19) 市一建司仓库 14 1万秀涂料厂 4 XX 学院扩建工程 XX 市规划设计院 20xx年 1月 18 1新民村七组山林菜地 326(可建设用地为 60) 1六中北侧用地、恒通公司吹风岭用地 293 技术学院(独立学院)、后勤生产区 1桂江西侧零星用地 33 休闲绿地 一、二项合计 1549(可建设用地 982),学生规模 万人, M2(按可建设用地计 ) 三、远期控制用地 129 市电筒厂,作为 XX 学院预留发展用地 四 、其它控制用地 85 远期作为 XX 学院附中 XX 学院扩建工程 XX 市规划设计院 20xx年 1月 19 第四章 项目选择及建设条件 一、校址位置 XX 学院位于 XX 市东北部的河西区富民片,距河东旧城约 3 公里,距市政中心约 5 公里,校区东南面均有城市主干道。 其东北为 30m 宽的莲花山大道,向东连接 XX 市河东区及梧封一级公路,向北为 XX 市北出口和连接市工业园、莲花山片;南边为富民三路,往西可连接 XX 的红岭新城区,交通条件便利。 由于地形限制 ,城市主干道将学校划分为若干块用地。 (一)校址场地特点 水位较高。 规划校址最低标高为 ,可满足防御百年一遇的洪水标准。 交通便利。 校址位于河西富民片的北面,市区道路富民三路和莲花山路在校园的南边和东边通过,市内公共汽车在校园的正门和侧门外均设有上下站。 无污染源。 校址四周没有大的居民住宅区和厂矿企业,南边仅有一间日供水量为 15 万 m3的自来水厂和一间规模较小的凉果厂,不会造成校园内的环境污染。 校园原已有一定的规模,校园的周边均为山地,有足够的发展余地。 扩建工 程不占用耕地和居民住宅地。 校内环境清静,东面临江,西、北面紧靠蜈蚣山脉,该山脉起伏较大,人烟稀少,在 XX 市总体规划中,该片山脉被规划发展为自然森林公园。 所以现校址有闹中取静的优势。 (二)项目建设场地 项目利用校园规划区内原发展余留用地进行项目建设。 建设地块大部分已进行了平整。 部分地块已在逐年增建项目。 XX 学院扩建工程 XX 市规划设计院 20xx年 1月 20 二、 场地 建设条件 地形地貌:校区地形属垄状低丘 ,项目建设地点原为山地冲沟。 大部分建筑物依山就势而建,地坪最高标高为 ,最低为 ,无洪涝之灾。 工程地质:,场址地下为第三系盆地盖层沉积的碎峭岩,基底为燕山期花岗岩及寒武系线变质砂岩。 浅部勘察表明,自上而下土石类型分为五层; ( 1) 残坡积粘土层:厚度 — , fk=220Kpa ( 2) 杂色粘土层:厚度 2— , fk=240Kpa ( 3) 乳白色粉质粘土层:厚度 — , fk=260Kpa ( 4) 全风化花岗岩层,厚度未穿透, fk=300Kpa ( 5) 微风化正长岩(局部存在),厚度未穿透, fk=4000Kpa 从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看到,地质对工程施工影响不大。 气象: XX 市位于北回归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温高,降雨量大。 年平均气温 ℃,最热月七月的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3℃,年平均降雨量 ,年最大降雨量 ,连续降雨天数为 69 天,雾日数 天。 全年主要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为东风。 最大瞬时风速为 ,平均大风日数为 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8%,平均蒸发量为。 水文:场址地表水系不发育,地下水水位较低,位于标高 20—— 23m处,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 地下水流向由西北向东南,场址内未有露头,对本项目的建设基本不造成影响。 地震:根琚有关资料, XX 市及其周围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该区不属地震强烈活动地带。 根据国家防震相关规范, XX 市地震烈度属六度区。 供水:学院与富民自来水厂相邻,供水条件优越,目前校区内已形成XX 学院扩建工程 XX 市规划设计院 20xx年 1月 21 完整的供水网络。 供电:市区 10KV 线路在校园外通过,线路架接方便,目前校区内已形成完整的供电网络。 交通:城市主干道富民三路、莲花山路和国道连线在校园南面、东面和北面通过,交通便捷。 目前校区内已形成完整的交通网 络。 三、 建设场址与总体规划的衔接 XX 市总体规划于 1993 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已开始实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原有的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 XX 市的发展需要。 20xx 年,市政府作出了对原有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决定; 20xx 年,总规修编已通过了市人大、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审查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 按照该总规修编中城市建设发展“南拓、西联、东优、北控”的思路,项目的建设将完善 XX 学院的功能,其建筑风格将突出城市新区的现代气息,并结合 XX 地方 特色,创造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的城市空间;对实施 XX 市总体规划,提高 XX 市的城市质量和品位,提高城市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还将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又一新亮点,所以,本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内容是合适的,也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XX 学院扩建工程 XX 市规划设计院 20xx年 1月 22 第五章 总平面布置 一、 发展方向 根据《 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我市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抓好XX 学院的扩建工作,全面实施人才兴梧战 略,整体提升我市人才培养层次,以适应 XX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 XX 学院办学达到更高层次,学生规模将达 120xx 人。 市委、市政府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在人力、才力上给以大力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将 XX 学院建设成以经济工商管理 、 计算机类为主的,兼有文、理、工、外(语)、师(范)的多科、多专业的研究型的培养宽厚型、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的,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 ,使之成为 XX 市乃至广西的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 总体布置 ㈠ 规划原则 依山就势,因地制宜。 规划应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尊重原有环境,尽量减少室外土石方工程量。 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 后勤服务社会化。 顺应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走教工住宅商品化、学生宿舍公寓化、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道路。 近、远期结合。 校园规划应具备一定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新、旧校园协调发展。 ㈡ 规划布局 经过多个总体布局方案的对比、选择,本报告同意按市规划部门的总体方XX 学院扩建工程 XX 市规划设计院 20xx年 1月 23 案进行平面布置。 扩建工程将形成以教学区、 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 文体运动区、生产后勤区 和 科研学术交流区六大功能区组成 的, 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 综合性校区。 教学区 ⑴ 该区为校务及教学、实验等学术活动的场所。 位于校区的中部,建筑布局相对集中,促进教学的相互配合和学术交流,将学校运动场迁移至北侧,作为各系综合综合楼。 ⑵ 本区整体景观特色主要塑造其浓郁的学术环境特性。 规划利用其依山傍山的地形特点,设置了山水景观轴和广场长轴两条轴线,利用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