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南路延伸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了掌握项目所在地区交通现状的实际资料,分析交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远景交通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并为经济评价参数确定基础数据,项目组派技术人员进驻实地,深入、广泛调查各种基础数据,通过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历史 和现状分析,掌握了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历史资料 ( 1)客货运输量 赣州市的客、货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体,据资料显示, 20xx 年赣州市公路客货运输量分别为 4680 万人、 2730 万吨,旅客周转量 368591 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 256000 万吨。 赣州市 1998— 20xx 年公路客货运输量详见表 411。 XX 县客、货运输基本都是公路运输, 20xx 年全县公路货运输量分别为 379万人, 200 万吨,分别占全赣州市的 %、 %;公路客货周转量分别为 38305 万人公里, 19741 万吨公里,占全赣州市的 %和%。 赣州市公路客货运输量统计资料 表 411 年份 客运量 万人 客运周转量 万人公里 货运量 万吨 货运周转量 万吨公里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工农业总产 值万元 16 1998 2876 146265 1483 140296 626539 840262 1999 3016 160506 1565 152635 682240 920383 20xx 5762 290979 1881 183065 785691 1082373 20xx 4014 233831 2081 123640 963066 1418097 20xx 4396 241410 2734 133003 1342233 2571307 20xx 4802 268091 2764 142671 1618154 2233251 20xx 4999 279322 2885 154474 195645 2550269 20xx 4619 276161 2687 148481 2226367 2892598 20xx 4019 319587 2856 215831 2397016 3117375 20xx 4075 315261 2522 192652 2505231 2330290 20xx 4584 362664 2619 247331 2661989 3410641 20xx 4680 368591 2730 256000 2845752 3593471 增长率( %) 199820xx 20xx20xx 199820xx XX 县公路客货运输量统计资料 表 412 年份 客运量 万人 客运周转量 万人公里 货运量 万吨 货运周转量 万吨公里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工农业总产值万元 20xx 125743 176055 20xx 392 24638 205 10084 157472 199568 20xx 402 25619 211 10418 167658 20xx34 20xx 338 29884 232 17829 183980 216801 20xx 362 34593 205 22282 196409 224273 20xx 380 33849 212 16273 210522 237349 20xx 379 38305 200 19741 225984 250150 增长率( %) 20xx20xx 从表 41 412 可以看出: XX 县公路客运量的增长速度比赣州市公路客运量增长速度快,与同期经济发展相比, XX 县公路运输量及周转 17 量的增长均要快于其经济增长。 自古以来就是内陆各省闽粤两地及港澳进行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单一的交通运输形式必将使该县的公路运输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速度将继续高出全市平均水平,据初步分析,今后 XX 县的公路运输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 1)、通过经 济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县内公路货运量的增长速度将比目前相对提高; ( 2)、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平均运距延长,货物周转量的增长速度将明显大于货运量增长速度; ( 3)随着道路的改造、路况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路网功能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是县内外原材料交流增长期,个体运输、联合运输、集装箱运输将进一步兴起。 公路养护 20xx 年 XX 县公路养护情况表 表 413 里程(公里) 经费(元) 平均每公里费用(元) 国道 6751 省道 1114200 6000 县道 2878 乡道 250 汽车运输指标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 XX 县广场南路往西延伸道路的车辆构成比较简单,机动车主要有各种客、货汽车,拖挂,农用运输车,手扶拖拉机、摩托车。 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和人力车。 各种机动车辆的实载率,平均吨位等汽车运输指标见表 414。 18 汽车运输指标表 表 414 车型 项目 小货 中货 大货 拖挂 拖拉机 小客 大中客 平均吨位 (吨、座) 15 38 实载率( %) 75 75 90 65 70 95 80 折算比例 交通量预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 交通量增长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的快慢将决定交通量的增长快慢,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又将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为此,在预测过程中,将从未来影响区域的确社会性经济发展规划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历年区域内社会经济指标与社会交通运输量之间的关系,直接 以交通量为对象,预测未来交通量,即直接预测法。 交通量预测方法及步骤概述 本次交通量预测将采用间接预测法,即:假设在研究基年,拟建项目已经存在,并根据交通调查资料和路网状况合理确定拟建项目基年交通量,然后通过研究地区经济与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采有相关分析、弹性系数等多种科学手段确定拟建项目交通量的增长率,最后根据确定的基年交通量和未来年交通量的增长率进行预测。 运输量、交通量的发展预测 未来路网状况 根据赣州市 1996~ 2020 年公路网规划,到 2020 年,全赣州市公路网密度达 28公里 /万平 方公里,主骨架高等级化,地县二级油路化,县乡油 19 (砼)公路,村村通公路,以实现交通运输和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根据赣州市的生产力分析规划和地理位置,区域优势分析,规划布局分三层次,公路网骨架,干线网,次干线网。 作为辐射面积广密度最大,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区域次干线网,在整个公路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赣州市未来路网状况图如图 31。 运输量、交通量的发展预测 针对前述的项目影响区内的公路客货、运输量及公路交通量进行综合分析,公路客货运输量的统计口径难以确定,其增长情况很难实地反映其客观实际要求,因此, 通过影响区域内的客货运输量及客货汽车的拥有量来分析预测未来交通量将欠妥当,所以结合区域内历年主要经济指标,从现有公路历年交通量的观测资料,采用定基法对未来交通量及运输量进行预测是较为合理的。 ( 1) 回归分析 根据现有原路交通量与 XX 县的社会经济指标进行相当分析,发现客运交通量与国内生产总值间的相关性最好,而货车交通量则与工农业总产值的关系密切,就此,按交通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货车交通量与工农业总产值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都按直线模型变化,关系式如下: y=ax+b 式中 y— 机动车交通量; X— 国内生产总值或工农业总产值 a 、 b— 分别为模型回归参数,由交通量统计资料确定。 ( 2)、弹性分析 对原路交通量不同时期的增长率进行弹性分析发现,客货车交通增长 20 系数有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递增的趋势,具体见表 421。 弹性系数与经济 表 421 19901997 199720xx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090 2238 客车弹性系数 货车弹性系数 注:客车弹性系数指客车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 增长率之比,货车弹性系数增长率与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之比。 ( 3) 交通量、运输量的增长率 利用上述模型,结合 XX 社会经济预测资料可基本预测出未来各年段交通量的增长率,具体结果见表 422。 交通量增长率( %) 表 422 年段 20xx20xx 20xx20xx 20xx2019 20192024 增长率( %) ( 4)、交通量、运输量发展预测 综上所述,采用定基预测法进行交通量、运输量的发展预测,其数学模型为: ym=yn(1+a)mn 式中: a — 增长率 yn— 已知第 n 年的交通量(一般为基年) ym— 求并第 m 年的交通量 交通量、运输量的预测结果见附件。 交通量预测表 序号 年份 预测交通量 汽车 (折算 ) 拖拉机 (折算 ) 摩托车 (折算 ) 自行车 (折算 ) 合计 (折算 ) 增长率( %) 1 20xx 215 10 10 8 253 % 21 2 20xx 232 11 10 9 273 3 20xx 250 12 11 9 294 4 20xx 270 13 12 10 317 % 5 20xx 291 14 13 11 342 6 20xx 313 15 14 12 369 7 2017 338 16 15 13 398 8 2018 365 17 16 14 430 9 2019 395 19 18 15 464 % 10 2020 426 20 19 16 501 11 2021 460 22 21 17 541 12 2022 496 23 22 19 583 13 2023 531 25 24 20 628 14 2024 575 37 26 22 676 % 15 2025 619 29 28 23 729 16 2026 667 31 30 25 785 17 2027 718 34 32 27 845 运输量预测表 序号 年份 预测运输量 客车 交通量 (辆 /日 ) 货车 交通量 (辆 /日 ) 货运量(万吨) 客运量 (万人次 ) 总运量 (万吨 ) 增长率( %) 1 20xx 65 151 80 82 89 % 2 20xx 70 162 87 88 96 3 20xx 75 175 93 95 103 4 20xx 81 89 101 103 111 % 5 20xx 87 203 109 111 120 6 20xx 94 219 117 119 139 7 2017 101 237 126 129 150 8 2018 110 256 137 139 162 9 2019 118 276 147 150 175 % 10 2020 138 298 159 162 190 11 2021 149 322 172 175 204 12 2022 160 347 185 189 220 13 2023 172 374 199 204 237 14 2024 186 402 215 219 255 % 15 2025 200 433 231 236 275 16 2026 215 467 249 254 296 17 2027 232 503 268 274 319 第五章 建设条件 22 地理条件 本项目为 XX 县广场南路往西延伸道路工程 , 道路起点为广场南 路,建成后 与 XX路相连。 气候条件 项目区地处东亚季风区,距离海洋较近,容易海洋气候的调节,加上纬度较低,形成了明显的亚热带湿润气候。 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全年平均气温 ℃,无霜期 280 天,年平均降水量 1588 毫米,大于全县平均 1587 毫米的水平。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项目所属地区为中低山丘陵地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因受燕山花岗岩侵入的影响和褶皱、断层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中山、低山、丘陵、岗地程呈阶梯分布,成岩性十分明显。 多冲积土,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以红色土 壤为主,间有紫色土。 地表受降雨影响极为明显,平时流量一般,雨季洪水涨落较大,但对本项目影响不大。 地下水埋藏浅,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地质现象,工程条件较好,对筑路无太大影响。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项目所在区域属地震参数 (地震烈度 6 度)区,所以本工程的永久性构造物无需考虑抗震设防。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实施,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只要在勘察设计工作中注意总线形的布置和做好必要的防护工程,一般不利因素对工程的施工和造价影响不大。 材料及运输条件 外购材料:水泥、钢材、 瀑破材料、柴油、汽油等在 XX县内均有 23 供应,运输方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