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80万平方米实木复合地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线、变压器、锅炉等生产及辅助设备 80台套。 第二节 产品方案 一、产品方案确定原则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原则。 使产品降低原材料消耗、降低能源消耗、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针对市场需求原则 以市场需求来确定项目策略和产品品种、数量、质量,并能较好的适应市场变化 资源综合利用原则 环境保护原则 二、产品方案 19 (一)年产实木复合地 板 80万平方米。 (二)质量标准 产品质量执行实木复合地板国家标准( GB/ T1810320xx、GB1858020xx)进行生产。 第三节 建设规模 一、建设规模确定的依据和原则 本项目建设规模确定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市场需求等。 项目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是根据同类产品市场的需求情况,所需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厂址建设条件和配套条件以及资金筹措能力,确定建设规模,使其达到经济规模。 二、建设规模 根据市场预测 ,结合建设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 ,确定本项目建设规模为 年产复合实木地板 80万平方 米。 20 第六章 厂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一、厂址选择 (一)地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a、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b、适宜的周围环境,有利于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 c、少投入、早建成。 (二)地址选择的具体要求 a、有适宜的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b、有良好的自然基础条件 (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 ) c、有充足的土地面积与适宜的形状。 d、有方便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对外交通、运输、通讯、水源、电源、“三废 处理等。 (三)厂址选定 经过充分的分析与比选,确定项目落户于 XX县 XX木业有限公司院内 二、 燃料及动 力供应 年燃料及动力需用量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电力 万 KWh 2 水 万立方米 3 煤 吨 584 电力:公司附近建有 10KV北郊变电站一座,架设双回路供电线路, 本项目厂区用电可直接从变电所高压电路接过来 ,可以保证连续稳定正常供电。 21 用水:项目用水水源采用地下水,其水质、水压、水量均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要求。 热力:采用自备导热油锅炉。 完全可满足项目所需热量。 22 第七章 工艺技术方案与设备选择 第一节 工艺技术方案与特点 一、生产技术方案 (一)工艺及设备选用原则 适用性 按专业化的原则组织生产,采用的工艺装备必须经过验证,且先进、适用、可靠。 根据产品结构特点和生产批量来选用相应的工艺装备。 先进性 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工艺和技术;关键生产工序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工艺设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的质量。 经济性 在确保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下,采用经济适用的工艺和设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可靠性 所选的工艺及设备必须通过实践证明是可靠的、适用的。 尽量减少或消除人为因素对产品的影响。 节 能性 选用高效、低能耗设备,以达到节能目的。 (二)实木复合地板关键工艺简述 1生产工艺流程框图 地板基材 选板 连芯 涂胶 组合 预压 热压 锯边 砂光 锯条 涂胶 贴面 砂光 23 地板成品 生产工序 流程说明 地板基材 首先,将杨木芯板通过连芯、涂胶、预压、热压锯边、砂光、锯条这几道工序加工实木复合地板的底板毛坯;然后涂胶贴上地板木皮,再经过砂光工序即得地板基材。 地板成品 将地板基材通过干燥、四面刨开槽、双端铣铣头、覆膜、涂底漆、干燥、砂光、涂面漆、干燥、砂光、涂面漆、干燥工序,进行坯材深加工后即得产品。 (四)工艺关键点概述 层板含水率 实木复合地板含水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地板的质量,为保证实木复合地板在使用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整块地板的含水率必须地板坯材 干燥 四面刨开槽 双端铣铣头 覆膜 涂底漆 干燥 砂光 涂面漆 干燥 砂光 涂面漆 干燥 检 验 包装 如库 24 里外均匀,不得出现外干内湿的现象。 实木复合地板的表、芯、底板必须进行干燥,其含水率为表、芯板 6%~ 8%,底板 5%~ 7%。 油漆质量 漆面的优劣决定着地板在使用过程中的美观及实用性。 漆面依优劣分为辊漆、淋漆和滚漆。 涂七底两面,涂漆量不少于 60g/㎡ ,大多采用辊漆工艺,四边的企口处绝对不能有漆。 实木复合地板胶粘剂质量 实木复合地板是由多层不同厚度的板胶粘热压而成,因此,胶粘剂的优劣,直接影响实木复合地板的质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防水性能好、胶合强度高、耐老化性能好、低游离甲醛含量的优质胶粘剂。 4. 严格的工艺管理 实木复合地板的生产工艺技术性强,加工精度高,因此,必须在每个工艺严把质量关。 第二节 设备选择 一、设备选型原则 主要设备选型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资、运行成本、产品质量,因此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应与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工艺技术方案相适应,满足项目要求; 适应产品品种和质量的要求; 25 提高连续化、大型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原材料、水、电、汽单耗,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强调设备的可靠性、成熟性,保证生产和质量稳定; 应符合政府或专门机构发布的技术标准要求; 在满足机械功能和生产过程的条件下,力求经济合理,尽可能立足国内; 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之间相互配套。 二、主要设备选型 根据工艺设备选型原则及关键工艺对设备的要求, 本项目的关键设备有: 旋切机、锯、预压机、热压机、砂光机、涂胶机、开槽机、 UV 生产线、变压器、锅炉等生产及辅助设备共计 80 台(套)。 上述关键设备国内已经成熟。 新增设备明细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电锯 BM890 4 国产 2 预压机 BY114*8/A1 6 国产 3 热压机 BY114*8/8X 6 国产 4 砂光机 6 国产 5 涂胶机 8 国产 6 开槽机 6 德国 7 UV生产线 1 台资企业 8 变压器 400KVA 1 国产 9 锅炉 2T/H 1 国产 10 蒸煮池 4 国产 11 干燥机 6 国产 12 铡板机 4 国产 26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3 刨切机 6 国产 14 胶压割板机 10 国产 15 包装机 4 国产 16 干燥窑 4 国产 17 叉车 1 国产 18 除尘设备 2 国产 合计 80 国产 27 第八章 主要原辅材料 本项目所需主要原材料为木材、 E0胶等,均可通过国内市场就近采购。 各种原材料及辅料年用量见下表: 主要原辅材料年用量表 序号 名称 来源 年耗量( m3) 1 优质木材 进口 4000 m3 2 杨木速生材 本地 12300 m3 3 E0 酚醛胶水 临沂卡普制胶有限公司 4900t 28 第九章 总图运输与公共辅助工程 第一节 总图布置 一、总图布置 (一)总平面布置遵循的原则 本项目 厂址位于 XX 县 XX木业有限公司院内 ,总用地面积为65亩。 属于工业土地。 厂区内地势平坦,交通方便 ,总平面布置本着符合工业企业布置标准、利于产品及原料运输和符合安全生产的原则进行改造设计。 确保建(构)筑物布置满足生产 工艺要求,保证生产作业线连续、短捷、方便。 要使厂内外运输配合协调,避免往返运输和作业线交叉,避免人流货流交叉; 必须符合安全生产、保安防火和文明施工的规定和要求 ,尽可能减少建筑物工程投资; 总图布置力求紧凑、合理、节约用地,并满足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 用控制指标要求;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物,因地制宜,以降低工程成本; 尽可能缩短厂区运输距离,供配电靠近负荷中心; 环境绿化与空间组合协调,努力改善工厂和工作环境; 办公区、 生产区、生活区 、 废水处理及辅助用室等工程用地,应根据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合理布局 ; 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场内运输形式的选择及线路的布设,应尽量减少二次倒运和缩短运距; 按照厂前区内设置办公用房、 生活服务区, 生产区内布置 29 生产车间和辅助用房。 在满足 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将污染危害严重的设施远离非污染设施,产生高噪声的车间与低噪声的车间分开,产生粉尘的车间与产生毒物的车间分开,并在产生职业危害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设有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 1 厂区总平面布置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浓度低和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散发有害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车间,应位于相邻车间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厂前区和生活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1 厂房建筑方位应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相邻两建筑 物的间距一般不得小于相邻两个建筑物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 1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 ;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适应季度调节 ; 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 ; 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应高于。 (二)总平面布置方案 主要建(构)筑物布置 本项目根据生产工艺需求和建设场地情况,考虑到集约化利用土地的要求,拟考虑总图布置方案如下: 根据上述原则,满足项目要求,进行厂区总平面设计其中:项目新建厂房 10000 m2,库房 4000m2,配电房 60m2。 厂区 经过规划布置后,具有以下特点: 功能分区明确,人流、物流便捷流畅。 生产工艺流程顺畅简捷。 30 绿化系数较高,厂区舒适、美观。 厂区道路及绿化 厂区道路呈环形布置,主干道宽 6m,二级道路宽 5m,人流、物流便捷流畅。 对厂前区、道路两侧及 新建 建构筑物 周围 皆予以 绿化,种植花草和树木 ,以达到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降低噪声、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及美化环境的目的,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户外活动场所。 管线规划 厂内管线有:给排水管线、电力及通讯线路等。 排水采用暗沟雨污分流形式,电力采用高空架设,其他管线均采用地 沟。 二、土建工程 (一)设计原则 1﹑ 建筑设计中力求技术先进 ﹑ 经济合理 ﹑ 安全适用 ﹑ 美观大方 ,突出形体简洁 ﹑ 色调明快 ﹑ 造型美观等特点。 2﹑ 各生产车间及辅助建筑 ,需考虑良好的通风 ,必要的围护结构应尽量简单。 3﹑ 建筑设计应严格遵守现行的国家规范 ﹑ 规定及行业标准 ,注意满足防火 ﹑ 防水 ﹑ 防潮 ﹑ 防躁声 ﹑ 通风 ﹑ 劳动安全 ﹑ 工业卫生等要求。 (二) 建筑构造 屋面 厂区生产车间及生产辅助建筑均为有组织排水 ,采用橡胶卷材防水,建筑均不设隔热层。 墙面 框架承载砖外墙均抹面。 钢结构采用压型钢板铺挂。 31 地 ﹑ 楼 ﹑ 面 建 筑物均采用混凝土地面 ,水泥砂浆抹面。 门、窗 生产车间车行及人行门均采用钢门 ,有防火要求的车间按规定等级采用防火门、窗。 (三) 结构设计 基础工程 依据所参考的工程地质资料,建厂地区工程地质条件比较简单 ,不存在不良工程构造 ,适宜于项目建设 ,现阶段主要基础工程暂按如下考虑 :排架结构的车间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其它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 建筑物 主要生产车间、仓库为单层砖混结构、彩钢瓦屋面,配电房为砖混结构。 本地区基本地震设计烈度为 7 度,因此各主要建筑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的有关规定进行抗震设防。 (四)建筑物 清单 本项目主要建筑物包括生产车间 、仓库、配电房等,主要 特征见下表。 建(构)筑物清单 序号 工程名称 占地面积( m2) 建筑面积( m2) 结构形式 1 厂房 10000 10000 单层,砖混结构,彩钢瓦屋面 2 库房 4000 4000 单层,砖混结构,彩钢瓦屋面 6 变配电站 60 60 砖混结构 合计 14060 14060 32 第二节 厂内外运输 一、厂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厂内运输包括货场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之间的原辅材料运输,拟采用叉车 、手推车、拖车 等运输方式。 二、厂外运输及运输方式 厂外运输包括原材料、辅料进厂,产品出厂。 运输方式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