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46万公斤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净现值 ( ic = 12 %) 1920 万元(均为税后),投资回收期 年(不含建设期),因此项目经济效益可观,盈利水平较高。 项目单位具备成熟的工艺技术路线及先进设备,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其产业化实施对于促进公司以本地丰富的茶业资源为依托,带动茶产业升级和工业集聚,树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为了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早日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申请国家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无偿资助 100 万元。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见表 11) 表 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生产规模 “ **”名优绿茶 公斤 /年 46万 2 产品方案 “ **”名优绿茶 公斤 /年 46万 3 年工作日 天 251 4 全厂占地面积 m2 11339 **县安场镇东坝村复兴组 5 全厂建筑面积 m2 6498 其中:原有建筑面积 m2 3650 **县原公司厂房 新增建筑面积 m2 6498 **县安场镇东坝村复兴组 6 全厂职工定员 人 186 其中:管理及技术人员 人 30 生产工人 人 156 本次新增定员 人 100 7 主要材料需用量 9 茶青 吨 /年 1840 包装材料 吨 /年 5 8 年新增运输量 吨 /年 2360 其中:运入 吨 /年 1900 运出 吨 /年 460 9 动力需用量 电 万 Kwh/年 30 Kwh/月 水 M3 1000 84吨 /月 11 项目规模总投资 万元 1500 含铺底 流动资金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050 建设期贷款利息 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450 12 年营业收入 万元 4600 达产年 13 年缴纳增值税 万元 209 达产年 14 年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21 达产年 15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3637 达产年 其中:固定成本 万元 403 达产年 可变成本 万元 3234 达产年 16 年经营成本 万元 3470 达产年 17 年利润总额 万元 733 达产年 18 年缴纳所得税 万元 183 达产年 19 财务评价指标 总投资收益率 (ROI) % 静态投资回收期 年 不含建设期 财务内部收益率 % 税后 全投资财务净现值 万元 1920 税后( ic=12%) 20 盈亏平衡点( BEP) % 生产期平均值 10 二、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县 **茶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李亚琴 注册资本:人民币 300万元整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时间: 20xx年 6 月 12日 企业住所: **县安场镇关井村幸 福组 经营范围:茶叶种植、精制茶加工、销售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郑新伟,男,汉族, 30 岁,硕士学位,茶业评审专业,中级职称,公司项目负责人兼总经理,该同志 发扬黔北人特有“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从茶商到办厂,从厂到公司,从公司到走规模经营打品牌。 本着“以人为本,质量第一;以顾客为中心,创新品质品牌”的方针,坚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好,人弃我予,人取我弃”的经营宗旨,奉行高质量、低价位的市场核心战略,开发了“ **”牌翠芽、毛峰等系列名茶。 为贵州省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企业职工构成 公司现有职工 86人 ,其中大学以上学历 15 人,大专以上学历 18 人,中专以上学历 20人,其余生产工人 48人,公司建有室验室、检测中心等。 11 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香型绿茶” 、“卷曲型 **白茶”等新产品。 近两年申请专利 9 项,目前正积极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企业管理 **县 **茶业有限公司在总结和吸收成功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模式,并向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发展。 公司从原料购买、生产技术操作、设备保养维护到产品质量检测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作保证 ,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 公司本着“以人为本,质量第一,以顾客为中心,创新品质品牌”的方针,坚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好,人弃我予,人取我弃”的经营宗旨,奉行高质量、低价位的市场核心战略,开发了“ **”牌翠芽、毛峰等系列名茶。 **茶业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化管理,不断加大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力度,使“ **”牌翠芽、毛峰等销往全国各地,而且还远销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区。 进一步带动了该地区茶产业的飞速发展。 现在的 **茗茶已发展成为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并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 之一。 项目产品“ **”牌翠芽、毛峰等系列名优茶,是公司自主专利技术开发的“花香型绿茶”、“卷曲型 **白茶”等新产品;集成了公司多项自主专利技术,市场供不应求,产品远销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 12 三、产品需求分析和改造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茶叶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宽松的政策环境为贵州茶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0xx 年,中央 1号文件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茶农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惠及了广大农村和亿万农民。 依托科技服务,对茶树良种育苗补贴、建园补贴等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茶业的发展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 20xx】 6号),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将茶产业的发展纳入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认真解决加快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推进我省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把加快茶产业发展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 业,作为落实生态强省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重大举措来抓”。 到20xx 年,力争茶园面积达到 300 万亩,实现产值 100 亿元。 这些目标的确定使全省各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的认识统一了思想。 继黔党发 [20xx]6号文件之后,贵州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黔党办函 [20xx]44号)关于落实茶产业发展专题汇报会有关事项的通知,到 2020 年,全省茶叶发展面积规划到 500 万亩以上,要求“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建茶园40万亩,“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建 30万亩,“十三五”期间每年新建 20 13 万亩。 因此,今后几年贵州 茶叶发展将面临好的机遇,呈现出极速增长的强劲势头。 **县多为碳酸岩类岩石分布,属亚热带黔北高原黄壤地带,土壤类型以黄壤和山地黄棕壤为主,土壤多呈酸性,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是茶树生长的最佳土壤。 **远离大城市和重点工矿区,无工业污染,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类标准,水质良好,未受任何污染。 这些都是白茶生长的绝佳环境,成就了白茶生产不可复制的优势。 **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所产茶叶内含物、水浸出物较高,耐冲泡,品质稳定,质量好,是贵州省主要产茶县之一。 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黔北四个茶产业重点县之一,被 遵义市委、市政府列为继湄潭、凤冈之后的茶产业第三大县,并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茶园面积 15 万亩的目标。 **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xx年底 **县委、政府通过反复论证和科学调研,决定把茶产业培育成为 **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因此,在国家、省、市、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以及利好的政策背景下,结合 **县绝好的地理优势,项目承担单位提出本项目建设。 此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增加就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14 产品综合分析 翠芽,绿茶的一种。 产于江苏,贵州,山东,福建,湖北。 香 气鲜嫩,滋味浓醇,汤色绿亮,叶底芽肥、匀整、绿明。 毛峰又称毛尖,是细嫩烘青的统称。 指绿茶初制中形成条索细紧,露茸毫的嫩烘青。 在小叶种地区制的毛峰,外形细紧,茸毫披露,显芽锋,汤色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底嫩绿明亮;大叶种制的,外形较肥壮,显露毫尖,色泽较黄或暗绿,香味较厚实,叶底肥嫩露芽。 项目产品主要为“ **”牌翠芽、毛峰等系列名茶。 其中包括公司自主开发的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香型绿茶” 、“卷曲型 **白茶”等新产品。 项目产品集成了公司近两年申请的专利 9项专利技术,目前,公司正积极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认 定。 市场需求分析 贵州省连续多年的茶事活动和宣传促进了贵州绿茶销售额的快速增长,推动了茶叶专营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成功引导饮茶、品茶逐渐成为人们丰富多彩的一种健康时尚,也让贵州省多家茶楼生意兴旺起来,带动了两大茶叶市场的销售业绩。 20xx年贵州省茶城销售额增长 30%以上,全面交易额达到 1300 余万元,贵州太升茶叶专营市场交易金额首次突破亿元;几年来,贵州茶城和贵州太升茶叶专营市场的人流量同比增长 20%以上。 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得大奖的湄潭翠芽和凤冈锌硒茶,因其享有美誉,市场销量大增。 我国多年来一 直是世界上出口 绿茶 最多的国家。 据国家海关数据,全 15 国 绿茶 出口量 199520xx年从 ,年均增长%。 出口额从 亿元提高到 亿元,年均增长 %。 省 内 茶叶出口品种以 绿茶 为主。 从 199520xx 年, 仅湖北省的 绿茶 出口量 就 从 15吨波动提高到 1573 吨,年均增长 %;出口金额从 亿元提高到 亿元,年均增长 %,出口量额均显著快于同期全国增长水平。 贵州 茶产业以 绿茶 为核心, 绿茶 的发展前景直接影响到茶产业的后势。 因此 ,从全球茶叶及 绿茶 需求 前景看,全国及 贵州 绿茶 产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但也急需切准 市场 发 展脉络。 从国际 市场 近年发展看, 贵州 乃至全国茶叶潜力较大 , 根据 FAO 统计数据, 20xx 年世界茶叶产量达到 万吨,比 20xx年提高 3%。 20xx年至 20xx年这 10年,世界茶叶生产规模继续扩大,与 19901999年相比,同比增长 24%,年均增长率由%提高到 %。 从长期看,库存因素不必纳入分析,产量被 市场 消化吸收,则全球近十年来,茶叶市场需求以每年 3%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因此,全国及贵州的茶叶有显著的市场上市空间和良好的市场需求状态。 实现我省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打 造茶叶加工龙头企业需要 据黔农产办 [20xx]6号《关于公布第五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的通知》,贵州 160家企业为第五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其中茶叶企业 48家。 加上前四批的 9家,我省现有 57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第五批 48家茶叶企业中,有 17 家在遵义地区,占 1/ 3 强。 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年产高档名优绿茶 460吨,不仅发挥了示范带 16 动作用,提高了 **县茶叶加工的集聚度,使 **县茶产业更具竞争实力,尤为重要的是,通过打造规模化的茶叶加工企业,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 品种之间茶叶的拼配,对于提高茶叶综合效益,打造黔茶品牌意义重大。 提高我省茶叶资源化综合利用率的需要 截止 20xx年 5月,全省茶园面积 270万亩,其中,投产茶园 146万亩;茶园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12%,全国排名由 20xx 的第 10位升至第 2位(绿茶省份排名由第 7位升至第 1 位); 20xx年全省茶叶产量 万吨,产值 ,投产茶园 146万亩计算,平均亩产值 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年产 460 吨名优茶,有效提高地方茶叶的经济附加值,提升我省茶叶资源化综 合利用率。 实现茶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制约了茶产业的带动力。 贵州从事茶叶经营的龙头企业少,加工企业“小、散、弱、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品牌多,知名品牌少,机械化水平不高,加工工艺落后,传统而原始的茶业交易方式和管理方式,致使贵州茶业流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难以实现, 60%以上是卖原料,产品附加值低。 茶叶加工能力与茶叶种植面积严重不匹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 5万家茶厂,年均产量仅为 10 吨,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还有不少名优茶产区仍然是家庭作坊式生产,手工操作,批量少,产 品规格质量不 17 一致,生产效率低。 按全省最终发展到 500 万亩,全部投产后每亩茶园春夏秋三季生产 200斤干茶计算,全省茶叶(干茶)产量 50万吨。 考虑到鲜叶收购半径和茶叶加工厂的辐射能力,同时需要年产 1000吨的茶叶加工企业 50家,年产 500吨的茶叶加工企业 500 家,年产 200吨的生产企业 1000家,合计 1550 家。 若加工厂的规模小,则需要加工厂的数量更多。 遵义市 486家,规模企业 91家,加工能力 万吨,平均每个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为 吨。 这还仅仅是在鲜叶下树率 40%的情况下。 以湄潭县为例,现有茶叶加工企 业(大户) 316 家,其中规模企业 7家,国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