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加工,贮藏技术内容摘要: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蛤蚧加工,贮藏技术第一节 采集、加工、贮藏 1采集 可用铁丝做一个直径 1520 厘米的铁丝网兜,配装 1 根 米的竹柄,捕捉时将网兜对准蛤蚧的头部由下往上一推,蛤蚧即落于网中。 需要注意的是:在捕捉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切不可粗暴,以免将蛤蚧的尾弄断,从而影响成品的质量和商品规格的等级下降,进而影响销售价格,降低利润,避免不要的损失。 2加工技术 蛤蚧可鲜用,或制成各种成药。 但活蛤蚧不便运输和贮藏。 所以需先加工成蛤蚧干。 加工工艺要求精细,需掌握一定的技术,加工技术的高低不仅影响商品外观,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商品质量和商品等级规格。 加工前需准备好加工用的竹制材料、铁钉、剪 2、刀或小刀等器具。 加工技术一般分为去脏、撑腹、烘干、扎对 4 道工序。 现按加工流程分别叙述如下: (1)去脏 将活蛤蚧置地上,用锤子对准其脑门轻击一下使其昏死。 在加工台边倒钉一锋利的铁钉,钉尖露出台面 15 毫米左右,将蛤蚧的额部扣在钉上,使蛤蚧腹部朝上,左手握住蛤蚧,右手持尖头利刀,刀口向上,刀尖自泄殖孔向前直剪(切)至喉部皮下;也可用剪刀从肛孔剪至喉前部。 刀口或剪口线不直,加工出的蛤蚧切口边缘就不直,从而会影响规格和质量。 除去内脏,勿伤或弄破内脏,不需清洗,用干布擦去血迹即可。 (2)撑腹 用两根粗竹条,竹条之长度约相当于四肢向左右伸展之长度,分别插入前肢和后肢,将四肢伸展开;用两根约 1 3、厘米宽的薄竹片交叉固定四肢之基部,使其挺直。 然后再用两根薄竹片(专门专业加工品),长度相当于前后肢内侧之距离,两竹片并排在一起的宽度约等于竹片长度。 下面一片后角修圆,将腹壁左右横撑开,以绷足为度。 最后,用一根长于全身的扁竹条,沿背部内面直伸到头腹皮下。 再用棉纸条将尾和扁竹条捆扎在一起固定之,以防断尾。 (3)烘干 可用烘炉进行烘干。 烘炉结构简单,大小形式不一,只要能起到烘干作用就可以,因而可以因陋就简。 一般可在室内用砖砌成长、宽、高度为 150 厘米 100 厘米 60 厘米的烘炉,内壁离地面 25米处,每隔 20 厘米横架一条钢筋。 炉的一面开一个宽 1820 厘米、高 60 厘米的炉门(炉口 4、不封顶)。 烘烤时,在炉膛内点燃两堆炭火,待炭烧红没有烟时,用草木灰盖住火面,钢筋上铺放一块薄铁皮,铁皮上再铺一块用铁丝编织成的疏孔网,将蛤蚧头部向下,一条一条倒立摆放疏铁丝网上,数十条一行,排列数行进行烘烤。 炉温保持在 5060之间,在烘烤过程中不宜翻动。 待烘烤完毕时,一般 8 小时左右,检查蛤蚧干,如果成灰色,眼睛全陷入,尾瘪,用手指击头部有响声,表示已经足干,待凉取出,即成干蛤蚧。 一条生蛤蚧,烘干后的重量为体重之 2730左右,内脏约占体重之 10,水分约占体重之 60。 (4)扎对 对全干的蛤蚧进行挑选,将两条大小相同的蛤蚧以腹面(撑面)相对合,即头、身、尾对合好后,用棉纸条扎尾,就成为商 5、品药材对蛤蚧。 3贮藏 蛤蚧用严密的木箱或铁盒、铁皮筒盛装,贮藏于低温干燥处。 以温度在 15以下,相对湿度在 6575为宜。 注意防潮防霉,防虫蛀及泛油或鼠盗等。 在贮藏期间,可在包装内置花椒、吴茱萸等,共同密封防虫蛀。 第二节 品质规格 1品质评价 蛤蚧以体大、肥壮、撑面平整、色鲜明、无断尾、无烘焦、无破裂、不碎、干爽者为佳。 2商品规格 商品以对为单位,原应雌雄为对,捆扎在一起,现多以一只长尾,一只短尾配搭出售。 国产蛤蚧广东省地产药材商品规格质量标准分三个等级:一等、二等、三等。 一等 干货,全形全尾,不烂身,近前趾腹部横量宽度 9 厘米以上,无虫蛀霉变,无烘焦。 二等 近前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 6、加工技术趾腹部横量宽度 8 厘米以上,余同一等。 三等 近前趾腹部横量宽度 7 厘米以上,余同一等。 国产蛤蚧的出口规格分为: 特装 1 对一装,宽 米以上(近前趾腹部横量宽度计,以下同)。 5 装 5 对一装,宽 米以上。 10 装 10 对一装,宽 8 厘米以上。 20 装 20 对一装,宽 米以上。 30 装 30 对一装,宽 7 厘米以上。 进口蛤蚧规格分为: 特大 宽 12 厘米以上(近前趾腹部横量宽度计,以下同)。 大 宽 2 厘米。 中 宽 9米。 小 厘米。 以上所有规格等级按有尾无尾,又可分为断尾、全尾两种,有、无尾其价格不一样。 第三节 商品鉴别 1。 性状鉴别 (1)生蛤蚧 7、的鉴别 蛤蚧指(趾)下具单行褶瓣,构成吸盘。 同属的壁虎(常说的盐蛇、天龙、四脚蛇)体长大都在 20 厘米以下,其他蜥蜴类动物(常说的四脚蛇、肥仔蛇等)脚趾底部不具吸盘,故易区别。 (2)干蛤蚧的鉴别 干燥的全体固定于竹片上而呈扁片状。 头部及躯干长 1015 厘米,尾长 1014 厘米,腹背部宽 610 厘米。 头大、扁长、眼大而凹陷成窟窿,眼间距下凹呈沟状。 角质细齿密生于颚的边缘,无大牙。 背呈灰黑色或银灰色,并有灰棕色或灰绿色的斑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均呈嵴状突起,全身密布圆鳞。 四肢指、趾各 5,除第一指、趾外,均有爪。 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 尾细而坚实,微显骨节,上粗下细,色与脊部相同,有 7 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 全身有橙红色斑点。 密度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散有紫褐色疣鳞,腹部鳞片方形。 气腥、味微咸。 2经验鉴别 见头大、眼大、满口细牙,背部银灰色,散有棕色或灰绿色斑点,指、趾底面有盘爪者为真,即为蛤蚧;见头小、眼细小、有大牙,背部有红黄色斑点,指、趾底面无吸盘者属混充品。 3伪混品 目前市场上发现有用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动物中国瘰螈 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 蜥科动物喜山鬣蜥 蜥科动物蜡皮蜥 ,经加工冒充蛤蚧。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