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书版内容摘要:

法律文书版 法律文书项选择题1从涵盖的内容来看,法律文书由( B)等几部分构成。 A司法文书、民用法律文书、诉讼文书B司法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民用法律文书C司法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律师实务文书D司法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诉讼文书2根据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法律文书的种类可分为( D)。 A侦查文书、检察文书、裁判文书、律师实务文书、公证与仲裁文书B信函式文书、致送式文书、宣告式文书C报告类文书、通知类文书、决定类文书、裁判类文书D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笔录式文书、表格式文书3根据文书名称和用途的不同,法律文书可分为(C)。 A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笔录式文书、表格式文书B信函式文书、致送式文书、宣告式文书C报告类文书、通知类文书、决定类文书、裁判类文书D司法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民用法律文书4辩护词属于(D )。 A司法文书 B仲裁文书 C公证文书 D诉讼文书5从(D)起,判决书就确定了统一的格式和写作内容。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6法律文书的程式性主要表现在(B )。 A主旨鲜明,材料客观 B结构固定,用语成文C制作合法,内容法定 D语义精确,解释单一7法律文书在论述理由时的基本要求是(D )。 A依法制作,突出主旨 B遵循格式,写全事项C叙事清楚,材料真实 D据法说理,分析有力8通缉令属于侦查文书中的(A)文书。 A立案、破案类 B强制措施类C侦查措施类 D侦查终结类9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是(B )审查批准立案的法律文书。 A公安机关侦查人员报请本部门领导B公安机关侦查人员报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C下级公安机关报请上级公安机关D公安机关报请人民检察院10呈请拘留报告书应当送达( B)。 A公安机关负责人 B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C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D人民法院院长11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作出的决定中不包括(C )的决定。 A批准逮捕 B不批准逮捕 C撤销案件 D不批准逮捕并要求补充侦查12起诉意见书的首部与正文之间的成文化用语是(C )。 我局侦查预审证实,犯罪嫌疑人 有下列犯罪事实B经我局侦查预审,证实犯罪嫌疑人 有下列犯罪事实C经我局侦查终结,证实犯罪嫌疑人 有下列犯罪事实D经我局侦查终结证实,犯罪嫌疑人 的犯罪事实如下13撤销案件通知书的送达对象是(B)。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刑事案件被害人 D犯罪嫌疑人 案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在办理(C )时制作的文书。 A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B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C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D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移交起诉15批准逮捕决定书属于( C)文书。 A文字叙述式 B表格式 C填空式 D笔录式16人民检察院建议公安机关追加提请批捕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不提请批捕,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制作(C)。 A批准逮捕决定书 B应当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书 C逮捕决定书 D决定逮捕通知书17起诉书编号的内容依序是( C)A年度、院名、文书性质、顺序号B年度、院名、部门、文书性质、顺序号C院名、部门、文书性质、年度、顺序号 D院名、文书性质、年度、顺序号18不起诉决定书中对当事人的称谓应该是(C )。 A被告人 B犯罪嫌疑人 C被不起诉人 D不起诉人19人民检察院针对未生效的刑事裁判提出的抗诉书应当送达(B )。 A同级人民法院 B上一级人民法院 C下一级人民法院 D同级和上一级人民法院20民事(行政)抗诉书的提出是为了纠正(D)中的错误。 A未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 B未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C已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 D已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21人民检察院针对已生效裁判提出的抗诉书应当由(D)提出。 A同级人民检察院 B上一级人民检察院C省一级人民检察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22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2002 年第 35 号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编号应为( C)。 A京西刑初字( 2002)第 35 号 B西刑初字(2002 )第 35 号C ( 2002)京西刑初字第 35 号 D (2002)西刑初字第 35 号23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首部除制作机关名称、文书名称以及编号之外,应依次写明的项目是(C )。 A公诉机关、被告人、辩护人B公诉机关、被告人、辩护人、案件审判经过C公诉机关、被告人、辩护人、案件的由来和审判经过D被告人、辩护人、案件的由来和审判经过24第一审刑事判决书中交待上诉权事项的规范写法是(D)。 A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 2 天起 10 日内,向本院或者向 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 份B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 2 日起 10 日内,向本院或者向 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 份C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 2 日起 10 日内,通过本院向 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 份D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 2 日起 10 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 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 份25第二审刑事判决书作出部分改判结果时,其判决主文应当依次写明(C )。 A撤销的内容、改判的内容、维持的内容 B撤销的内容、维持的内容、改判的内容C维持的内容、撤销的内容、改判的内容 D维持的内容、改判的内容、撤销的内容26第二审维持原判用的刑事裁定书的裁定结果应当表述为(D)。 A维持原判 B维持原判,驳回上诉(抗诉)C驳回上诉(抗诉) D驳回上诉(抗诉) ,维持原判27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编号由(A)组成。 A年度、制作法院、案件性质、审理程序、顺序号B年度、制作法院、审理程序、案件性质、顺序号C制作法院、审理程序、案件性质、年度、顺序号zY D制作法院、案件性质、审理程序、年度、顺序号28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的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应当制作的文书的名称是(B)。 A民事判决书 B第二审民事判决书 C民事裁定书 D民事决定书29"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 15 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 人民法院"。 这一段交待上诉事项的行文是(D)中的规范用语。 A刑事判决书 B民事判决书 C行政判决书 D民事判决书和行政判决书一审民事调解书在(D)后发生法律效力。 A审判人员签署 B人民法院打印 C人民法院送达 D双方当事人签收31提请减刑、假释意见书应当送达(C )。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司法行政机关(劳改机关)32服刑罪犯被假释时,应当制作的鉴定性文书是(C )。 A罪犯评审鉴定表 B罪犯奖惩审批表C罪犯出监鉴定表 D释放证明书33对死缓罪犯提请执行死刑意见书属于(D)制作的法律文书。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监狱:34民事答辩状的制作主体是( B)。 A原告 B被告 C上诉人 D第三人35反诉状的制作主体是( B)。 A民事案件原告 B民事案件被告 C刑事案件自诉人 D刑事案件被告人36刑事自诉状正文部分应写明的内容依次是(C )。 A当事人基本情况,案由和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 B当事人基本情况,案由和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人姓名和住址、证据的名称与来源C案由和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人姓名和住址、证据的名称与来源D事实与理由,证人姓名和住址、证据的名称与来源37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告人认为自诉人的指控颠倒黑白,因而就同样事实指控自诉人的书状称为(C )。 A刑事自诉状 B刑事答辩状 C反诉状 D刑事申诉状38行政起诉状中的被告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C )。 A行政机关 B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C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行政机关或者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39仲裁协议书所载明的仲裁协议的内容应当包括(B)。 A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员B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C仲裁事项、仲裁依据、仲裁结果D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员或者仲裁委员会、仲裁结果40侦查人员在犯罪现场向周围群众询问、论的基础;对审判机关来讲,起诉书引起第一审程序的刑事审判活动,既是人民法院对公诉案件进行审判的凭据,又是法庭审理的基本范围;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来讲,起诉书既是告知已将被告人交付审判的通知,又是公开指控被告人犯罪行为的法定文书。 16写作起诉书的理由时应阐明哪些内容?答:要准确根据写明四个层次内容。 一是概括阐明被告人行为的犯罪性质和构成罪名;二是指出被告人犯罪行为触犯的刑事法律条款,这是定罪和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三是认定被告人是否具有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和法律依据,依法提出量刑的倾向性意见;四是写明作出起诉决定的法律依据,即写明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对被告人提起公诉的法律依据。 17简述不起诉决定书的概念和功能。 答: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时所制作的文书。 功能:是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凭据,具有终止本案刑事诉讼,免予追究被不起诉人刑事责任的法律效力。 不起诉决定书一经送达,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应当立即释放。 18简述公诉意见书的正文部分应写明的内容。 答:1)检察人员出庭支持公诉的法律根据和在法庭上的身份、职责。 2)对法庭调查结果的概括评述。 3 )支持公诉的意见。 4)结论(对被告人依法定罪量刑的意见)。 19简述刑事抗诉书的概念和种类。 答: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或裁定依法提出抗诉时所制作的文书。 种类:20民事(行政)抗诉书的概念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是人民检察院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关于法律监督的规定,对确有错误并已生效的民事(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向有关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要求重审予以纠正时所制作的文书。 适用范围:21简述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答:是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或自诉人提起自诉的刑事案件,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审理终结后,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确认被告人有罪或无罪,构成何种罪名,适用何种刑罚或免除处罚而作出的书面决定。 作用:在整个刑事诉讼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对于及时有效地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法律追究,维护公民的正当合法权利有着重要意义。 特点:22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首部包括哪些内容。 答:1)法院名称(基层人民法院应冠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涉外案件,各级法院应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和文书名称(刑事判决书) ,应分行居中书写。 2)案号。 依次由立案年度、制作法院、案件性质、审判程序代写、顺序号组成,即“()刑初字第号”。 3)公诉机关 人民检察院。 4)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和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现在何处)。 5)辩护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与被告人的关系)。 方法和步骤;侦查力量的组织和分工,需要有关方面配合的各个环节如何紧密衔接;侦查的时间要求等。 8通缉令的正文部分应写明的内容有哪些。 答:1)简明案情。 2 )被通辑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号码、体貌特征和携带物品。 3 )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4)联系人、联系电话。 5)附项。 9简述提请批准逮捕书的概念和功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