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某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6 1995 615 1964 1150 1980 277 1996 559 1965 250 1981 964 1997 146 1966 925 1982 248 1998 417 1967 412 1983 141 1999 1968 564 1984 144 20xx 375 1969 2880 1985 394 20xx 455 1970 491 1986 764 20xx 246 昕水河 XX站洪峰流量 计算 成果表 表 25 单位: m3/s 均值 CV CS/CV 频率( %) 7 0. 5 1 2 3. 3 5 20 50 750 1. 1 2. 3 4590 3930 3260 2800 2410 1180 450 设计洪水位 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 2880m3/s(1969 年 ),直接采用二次多项式的水位流量关系相关外延段较长, 关系线下段采用曲线形式,上段采用直接关系并向上延伸。 设计洪水位可采用 XX 站洪峰流量 洪水位关系推求。 根据以上相关关系图查得 XX 站各设计洪峰对应的洪水位见 表26,表中水深为洪水位与多年平均河底高程的差值。 昕水河 XX站设计洪水位表 表 26 项目 频率( %) 1 2 20 流量( m3/s) 4590 3930 3260 2880 1180 水位( m) 水深 (m) 注:表中高程基面为大沽高程 根据昕水河 XX 站 195420xx 年完整的实测泥沙系列,经分析,XX 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 1271 万 t,年最大实测输沙量为 4030 万 t( 1969 后),最小实测输沙量为 119 万 t( 1999 年),多年平均含沙量 1271 万 t。 昕水河 XX 站实测输沙量系列见表 27。 昕水河 XX站实测输沙量系列表 表 27 单位: 万 t 年份 输沙量 年份 输沙量 年份 输沙量 8 1969 4030 1980 552 1991 726 1970 1210 1981 1700 1992 984 1971 3200 1982 440 1993 2170 1972 1600 1983 289 1994 1010 1973 2020 1984 484 1995 934 1974 555 1985 820 1996 1060 1975 2730 1986 1687 1997 175 1976 650 1987 570 1998 481 1977 3960 1988 2340 1999 119 1978 1280 1989 194 20xx 586 1979 1440 1990 678 平均 1271 地质 区域地质 本区地处山西南部临汾市 XX 县,位于黄河支流昕水河下游,为吕梁山脉南端,海拔 1300~ 1800m,属低中山区。 在大地构造上,本区位于吕梁山断块,主要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北东向的断裂和褶皱,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奥陶小碳酸盐岩。 石炭、二迭系海陆交替相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以及三迭系陆相碎屑岩建造,其中以三迭系地层分布最为广泛。 地表主要分布上更新统坡洪积黄土状土,局部分布上更新统红粘土。 本区主要接收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介质孔隙水,由北 东、东向西迳流,最终排向黄河。 黄河是本区的最低排泄基准面。 站址工程地质条件 XX 水电站站址地处昕水河下游, XX 县 XX 村处, 河谷呈“ V” 9 字形, 底高程 ,底宽 50m,两岸 山体浑厚陡峻,多基岩出露,风化覆盖浅。 坝基岩层为上侏罗统长林组的凝灰质砂岩,属块状岩体,岩质坚硬。 河谷宽 100~ 200 m,发育二级阶地,其中Ⅰ级为堆积阶地,高出河床 2~ 3 m,Ⅱ级为基座阶地。 站址处地质 构造完整,两岸为完整灰质沙岩,上层覆盖黄土状土,淡黄色,发育垂直节理、大孔隙,结构蔬松,厚 5~ 30 m,分布河流两岸及 山顶。 站址处地下水主要为碎屑裂隙水和砂岩松散介质孔隙水,二者为统一的含水系统,地下水由两岸补给河水,为补给型河谷。 因为站址处河谷松散,堆积物承载力低,易产生不均匀沉陷变形,所以建议站址处建基面选在河谷底弱风化长石英砂岩层处,该层承载力高,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3 工程 建设 任务和 规模 XX 水电站位于 XX 县城西 30km 的昕水河干流上。 昕水河在 XX境内河段落差为 272m,本县境内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 万 kw,可开发量为 万 kw,占理论蕴藏量的 %。 XX 水电站为坝后式,日调节水电站。 筑高坝 蓄水,坝后建电站。 特征水位选择 本电站设计尾水位为 ,设计正常蓄水位 ,死水位 m。 设计水头 40m,净水头 38m。 水电站工程参数见下表: 电站参数表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 量 10 1 坝址集雨面积 km2 4321 2 坝址年平均流量 m3/s 3 年径流量 亿 m3 4 设计洪水流量 m3/s 2800(P=%) 5 校核洪水流量 m3/s 3930(P=1%) 6 设计洪水位 m (P=%) 7 校核洪水位 m (P=1%) 8 正常蓄水位 m 9 死水位 m 10 总库容 万 m3 350 11 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 万 m3 240 12 死库容 万 m3 50 13 调节库容 万 m3 190 14 库容系数 % 15 调节性能 日调节 16 最大水头 m 17 最小水头 m 45 18 平均水头 m 19 装机容量 kW 20xx 20 年发电量 万 kWh 1380 21 装机年利用小时 h 6938 22 坝型 混凝土重力坝 23 坝高 m 24 坝顶长 m 270 25 溢流型式 溢洪道溢流 26 堰顶高程 m 27 溢流宽 m 120 28 压力管长 km 29 压力管径 m 11 30 厂房型式 地面 31 淹没耕地( P=50%) 亩 300 32 淹没林地( P=50%) 亩 0 33 淹没果园( P=50%) 亩 20 34 淹没公路( P=50%) km 1 35 移民搬迁 人 580 水能计算 根据《小水电水 能设计规程》 (SL7694),电站电能以丰、平、枯三个代表年的日平均流量代替多年日平均流量系列计算。 XX 站年径流设计典型年及其年内分配见表 24,依设计典型年日平均流量计算电站电能。 电站出力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N=k Q H 式中: N— 水流出力, kw; K— 出力系数,取值 ; Q— 时段平均流量, m3/s; H— 净水头, m。 XX 水电站设计正 常蓄水位为 ,设计尾水位为 ,设计水头损失。 水电站计算成果见表 31。 XX 水电站水能计算成果表 12 表 31 保证率 ( %)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出力 ( kw) 1708 1628 1548 1467 1307 1107 1006 986 875 649 装机容量选择 根据水能 计算结果,水电站的保证率为 90%,保证出力为 875kw,根据《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装机容量按保证出力的 倍计算,并考虑到水头损失、流量利用情况以 及水轮机、发电机的效率等因素,结合水轮机、发电机的定型标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