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筒有:原 XX 煤矿有限公司矿井场地内的开采11 号煤层的主斜井与开采 2 号煤层时的主立井。 井田内批准可采煤层为 2 号、 9 号、 10 号和 11 号煤层,根据井田开拓布置,全井田共划分为七个采区, 11号煤层布置下一、下二、下三、下四采区; 2 号煤层布置上一、上二、上三采区;首采区为井底附近的下一采区。 兼并重组前职业卫生管理 兼并重组前职业卫生管理 本次仅对利用现有矿井的 原山西 XX县 XX煤矿有限公司 的职业卫生概况进行调查。 改、扩建项目兼并重组前的五个矿,均无职业卫生组织机构,无专兼职管理人员。 建立有部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均未收集到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 建矿以来的职业病发生情况矿方无资料记载。 职业危害 因素防护措施 本次利用的 原山西 XX县 XX煤矿有限公司 矿井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见下: 设置瓦斯微机监控系统一套,各工作面及瓦斯易积聚点均安装瓦斯报警器。 第 16 页 共 159 页 各 采区建立了防尘洒水系统。 各盲巷、废巷均已密闭,井下通风设施及构筑物齐全。 地面所采原煤采用煤场储存。 地面生产采取喷雾洒水防尘系统进行降尘。 主扇风机安装消声器,并隔室操作。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 原山西 XX县 XX煤矿有限公司 制定有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和发放规定,定期发放防尘口罩和其他防护用品。 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 : 原山西 XX 县 XX 煤矿有限公司 制定有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并与 临汾市矿山救护大队签订救护协议,发生急性事故时,可及时达到。 矿井地面设卫生所,卫生所医生兼任本矿一般医疗工作。 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地理位置及交通 山西 XX 县 XX 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 XX 县太林乡油房南、官庄村、东开府村一带,行政区划属 XX 县太林乡管辖。 地理坐标为: 北纬: 36176。 27′ 51″- 36176。 29′ 55″ 东经: 111176。 19′ 07″- 111176。 23′ 06″ 井田西邻克 (城 )-罗 (峪沟 )公路,沿该公路往南东约 45km 可达大(同)-运(城)高速公路及南同 XX 铁路临汾火车站。 交通较为便利 矿井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保护区,无自然疫源地 地理位置图见图 31。 井田周边村庄分布情况见表 31。 第 17 页 共 159 页 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吕梁山南段东麓,井田总体呈北东高南西低,沟谷纵横,地形复杂。 最高点位于井田北东部边界山梁上 ,标高为 ;最低点位于井田中部边界昕水河河床,标高为 ,相对高差,为中山区。 水文状况 地表水 地表水汇集于井田内展布的碾沟河、 XX、辛庄河、昕水河,碾沟河、 XX、辛庄河往南均汇入昕水河,昕水河往西至大宁县古镇村汇入黄河,井田属黄河流域昕水河水系,井田内各沟谷基本常年无水,遇雨亦一泻而去,雨停后沟干或为细流,属季节性溪流。 地下水 图 21 改、扩建项目地理位置图 第 18 页 共 159 页 本井田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弧东翼,其外侧为汾渭断陷盆地,井田西部出露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地 层,形成地下水补给区。 根据水文地质单元划分,本区属龙子祠泉域。 本井田位于泉域的北西部。 矿井整合后取用奥灰深井水作为供水水源。 地质特征及煤层 地层 本井田位于山西省霍西煤田中西部,乔家湾详查区北部边界外一带。 根据地表出露情况及钻孔揭露资料,将井田地层由老至新分为: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 (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C2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 (P2s)、第四系 (Q)。 井田构造 受克 城 — 南湾里复式向斜的控制,本井田总体为一轴向北西的向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 58176。 ,局部达 15176。 左右,井田内发育三条褶曲及 5 条断层,未发现陷落柱。 煤层与煤质 本井田批采 11号煤层,其中 10号煤层及 5上、 8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 11号煤层为可采煤层,现将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1) 2 号煤层 该 煤 层位 于山 西组 中下 部, 下距 11 号煤 层间 距厚 度,平均。 煤层厚度 ,平均。 不含夹石,结构简单。 顶板一般为泥岩,底板 为泥岩。 2 号煤层厚度变化不大,总体呈西厚东薄,南北厚,中间薄。 2号煤层在 70 JY1 号孔出现两个不可采,经分析应为小构造挤压变薄,其分布面积很小,小于全井田面积的 5%,为此, 2 号煤层为大部 第 19 页 共 159 页 可采的稳定煤层。 2) 11 号煤层 该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下部,厚度 ,平均。 含01 夹石,结构简单。 顶板一般为砂质泥岩,底板为铝质泥岩。 11号煤层厚度变化不大,总体呈东厚西薄。 在井田边界外 ZK315孔出现不可采点,井田内北西角边界处油房南矿揭露厚度为 ,煤层有变薄趋势。 11 号煤层为 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 21。 表 21 可采煤层特征表 时 代 煤 层 号 煤层厚度 煤层间距 结构及夹石 层数 稳定性 可采性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最小 最大 平均 (m) 最小 最大 平均 (m) 山 西 组 P1s 2 ..4 简单 0 稳定 大部可采 泥 岩 泥 岩 太 原 组 C3t 11 较简单 01 稳定 全区可采 砂质泥岩 铝质泥岩 气象条件及气候特征 本地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属大陆半干旱季风型气候。 据 XX 县气象站近十年的观测资料,平均年气温 9- 12℃, 最高气温可达 38℃, 最低气温- 24℃,平均年降水量,蒸发量 ,蒸发量为降水量的 5倍,结冰期为 11 月至翌年 3 月,最大冻土深度为 86cm。 夏秋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达 18m/s。 本地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属大陆半干旱季风型气候。 据 XX 县气象站近十年的观测资料,平均年气温℃,最高气温可达 ℃,最低气温- ℃,平均年降水量,蒸发量 ,蒸发量为降水量的 5 倍,结冰期为 11月至翌年 3 月,最大冻土深度为 86cm。 夏秋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 第 20 页 共 159 页 西北风,最大风速达 18m/s。 各项气象要素特征如下: 年平均温度 ℃ 年最高气温 ℃ 年最低气温 ℃ 年平均降雨量 年平均风速 年平均湿度 59% 全年主导风向 SE(东南) 夏季主导风向 SE(东南) 夏季最小频率风向 NE(东北) 全 年最小风向频率 NE(东北) XX 县今年来风向频率玫瑰图见图 22 、图 23。 图 22 XX 县 20xx年全年风向频率玫瑰图 第 21 页 共 159 页 图 23 XX 县 20xx年夏季风向频率玫瑰图 为 ,井田范围内没有文物古迹。 故厂址为非自然疫源地,周围无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 社会环境条件 XX 矿井位于临汾市 XX 县。 XX 县位于山西省南部,现辖 4 镇 11乡,面积 1511km2,人口 万。 根据近年来统计数据,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完成 ,比上年增长 18%;财政收入达到 ,比上年增长 %;城镇居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9000元,比上年增长 11%;农民人均纯收入 2936 元,比上年增长 %;各项存款累计达到 ,比年初净增。 该矿位于临汾市 XX 县县境内,该县煤炭资源丰富,是该县的主要经济支柱;另外第三产业也是该县的一种经济来源,农业种植主要以小麦为主,其次有玉米、谷子、土豆等。 当地政府和人民积极响应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和煤炭资源的开发 第 22 页 共 159 页 政策,给予前来投资者众多的优惠政策,人文、投资环境好。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山西 XX县 XX 集团 XX煤业有限公司 90 万吨 /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 建设项目性质:改、扩建 建设地点: XX县太林乡油房南、官庄村、东开府村一带 建井工期: 个月; 建设规模: 90万吨 /年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22。 表 22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矿井总投资 ,吨煤投资 ; 矿 井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服务年限 占地面积 矿井工业场地围墙内占地 hm2,风井场地占地 ,临时排矸周转场地占地 5hm2。 批准可采煤层数 工业建(构)筑物 建筑体积:约 55796m3 行政、生活、福利建筑 总建筑面积:约 15852m2 井筒开拓 采用斜立综合开 拓方式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 采煤方法 长壁综采采煤法,综采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个数 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二个掘进面 改、扩 建项目主要工程内容见表 23。 表 23 改、扩建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序号 系统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1 矿井采掘 系统 新建主斜井,改造、刷大 XX 煤矿副斜井、风井,新增巷道、风机、主水泵房等 2 地面生产 设施 原煤输送转运系统、筛分间、筒仓、矸石堆场等 3 公用、辅助 设施 供水、供暖、材料库、设备库、机修车间、坑木房、联合建筑、井下水处理、污水处理设施等 4 道 路 工业广场内窄轨铁路,场内道路,场外道路 第 23 页 共 159 页 建设内容 在选定的工业场地合适位置新凿主斜井,担负矿井煤炭 提升、人员升降任务,并兼做辅助进风井;将“原基建开采 11号煤层的主斜井”改造刷大作为兼并重组后的副斜井,担负矿井矸石、材料、设备辅助提升任务,兼做矿井的主要进风井及安全出口;将“原开采 2号煤层的主立井”改造刷大作为兼并重组后的初期回风立井,担负矿井前期的回风任务,兼做矿井安全出口。 矿井采用两斜一立井开拓方式,设计开采 11号煤层,该矿井其余井巷均不能利用,本次设计的均为新增。 能利用的设备: 该煤矿 兼并重组整合后各矿设备均不能利用。 改、扩建及利用工程内容见表 23。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按照“生产工人按岗位;管理人员按组织结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服务人员、其他人员按比例”的定员原则,结合本矿实际,依据设计生产能力 ﹑ 工作制度 ﹑ 煤层赋存条件 ﹑ 采煤方法 ﹑ 机械化程度等情况,确定矿井劳动定员。 矿井兼并重组后万吨生产能力为 90 /年,工作制度井下 “四178。 六”制,三班生产,一班检修,每天净提升时间为 16h。 地面“三178。 八”制,每天三班作业,每班工作八小时。 考虑到生产工人实行节假日轮休、探亲等原因,确定井下生产人员在籍系数 ,地面生产人员在籍系数。 矿井劳动定员汇总见表 24。 表 24 矿井劳动定员汇总表 顺 序 人员类别 出 勤 人 数 在籍 系数 在籍 人数 一班 二班 三班。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