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某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编制的《 XX 河防洪规划报告》,由于 XX 站实测流量资料系列较短,不能满足设计洪水计算的要求。 横排头站实测流量资料系列较长,并且代表性及精度都较好,因此,在规划中以横排头站作为 21 设计洪水计算的控制站,直接采用横排头实测流量资料系列进行频率分析计算。 XX 站设计流量则采用相关法,由横排头~ XX 站最大洪峰流量相关关系曲线求得。 横排头站设计洪水计算 横排头站有 1953~ 20xx 年今共计 53 年的实测流量资料系列,考虑资料的一致性等诸因素, 因此采用三大水库建成后的 1959~ 20xx年共 47 年的实测洪峰流量资料系列分析计算各设计频率洪水。 选用 P— Ⅲ 型频率曲线线型,统计参数用矩法公式初选后,再经适线法确定。 经适线,选定年最大洪峰流量频率曲线均值为:1400m3/s, Cv=, Cs=。 相应设计洪峰流量为: 50 年一遇为6695m3/s, 20 年一遇为 4765 m3/s, 10 年一遇为 3380 m3/s。 年最大洪峰流量频率曲线见图。 XX站设计洪水计算 XX(下龙爪)水文站仅有 1951~ 1959 年的实测流量资料,资料系列较短, 难以采用经验频率曲线推求设计频率洪水。 其中洪峰流量大于 20xxm3/s 的流量有 11 组,拟采用相关法由横排头各设计频率洪水推求 XX 市城区相应频率洪水。 相关曲线见图。 考虑到该河段槽蓄作用可能有变化等因素,适当考虑前三号点据位置后采用 XX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 6027m3/s。 其他频率洪水洪峰流量由相关曲线查算,则 20 年一遇为 4093m3/s, 10 年一遇为 2980m3/s。 XX、横排头站各设计频率洪水计算成果列于表。 22 23 24 表 XX 河设计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 单位 : m3/s 重现期 10 年一遇 20 年一遇 50年一遇 横 排 头 站 3380 4765 6695 XX 站(下龙爪) 2980 4090 6030 设计洪水位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与 XX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20xx年10 月编制的《 XX 河防洪规划报告》,根据 XX 河实测纵横断面资料,并结合河道整治情况,分别对现状及设计情况的设计洪水位进行了推算。 XX 河 XX 市城区河段设计洪水位推算成果如表。 表 XX 河 XX 市城区河段水位推算成果表 位 置 李台子 下龙爪 XX钢厂 水位( m) 50年一遇 20年一遇 设计洪峰流量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横排头洪水由三部分组成:佛子岭水库下泄洪水、响洪甸水库下泄洪水、横排头区间洪水。 在横排头 4370km2的来水面积中,佛子岭水库来水面积 1840km2,占 %;响洪甸水库来水面积 1400km2,占 32%;横排头区间来水面积 1130km2,占 %。 佛子岭水库总库容 亿 m3,由于防洪标准不足,洪水期 20 年一遇以上洪水基本不控制下 泄,其最大泄洪流量可达 7800m3/s;响洪甸水库总库容 亿 m3,具有多年调节性能,主要泄洪设施为一孔泄洪洞,其最大泄洪流量仅 618m3/s,即使加上常规发电机组和抽水蓄能机组的发电流量 25 300m3/s,总泄量仅约 900m3/s,且由于水库调节库容大,中小型洪水可实行有效的控制运用:横排头区间共有大小支流数十条,多为山区性河流,其暴雨强度虽不及两库以上地区大,但源短流急,汇流较为集中,也可形成较大洪水。 因此,横排头洪水主要由佛子岭水库下泄洪水与横排头区间洪水组成,响洪甸水库下泄洪水可以预见和控制,其各 频率洪水可按定值处理。 采用分块叠加方法计算洪水与频率法计算成果进行比较分析。 白莲崖水库兴建后,佛、磨、白三库联合调洪运行,佛子岭水库汛限水位恢复至原规划的 运行,经调洪演算其各频率洪水洪峰流量分别为: 300 年一遇 6204m3/s, 200 年一遇 5630m3/s, 100 年一遇 5l00m3/s, 20 年一遇 3450m3/s。 响洪甸水库泄洪洞 1000 年一遇洪水位以下泄洪能力约 600m3/s,常规机组发电流量为 100m3/s,抽水蓄能机组最大发电流量为200m3/s,当考虑发电机组参与泄洪时,水库最大 泄洪能力为 900m3/s。 由于响库库容大,调节性能好,对中小洪水应有较好的控制能力,当发生 100 年一遇及以下洪水时,响洪甸水库仅发电泄洪,当发生 10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响洪甸水库通过泄洪洞泄洪,故响库下泄洪峰流量 100 年一遇以上洪水皆按 900m3/s 计算, 100 年一遇及以下按300m3/s 计算。 横排头区间历年洪峰流量采用横排头实测洪峰流量扣除佛子岭、响洪甸水库相应坝下流量推求。 三块洪水叠加按不考虑错峰等因素而直接采用峰与峰相加,横排 26 头相应各频率洪峰流量则分别为: 300 年一遇 10721m3/s, 200 年一 遇9846m3/s, 100 年一遇 8232m3/s, 20年一遇 5467m3/s。 叠加法与频率法成果比较见表。 表 叠加法与频率法成果比较见表 计算方法 洪峰流量( m3/s) 300 年一遇 200 年一遇 100 年一遇 50年一遇 20年一遇 频率法 横排头 10654 9730 8204 6695 4765 六 安 8827 8084 6857 6030 4092 叠加法 横排头 10721 9846 8232 7266 5467 六 安 8881 8177 6880 6103 4656 采 用 横排头 10654 9730 8204 6695 4765 六 安 8827 8084 6857 6030 4092 由表 可以看出,两种方法洪水计算成果差别不大。 由于分块叠加法计算中以不考虑错峰及洪峰传播时间、响洪甸水库按固定流量处理等 人 为计算条件,其不确定因素较多。 《 XX 河防洪规划报告》中确定的频率法洪水计算成果已得到上级部门审批认可,故采用《 XX河防洪规划报告》相应成果是合理的。 施工期洪水计算 根据施工组织要求,加固工程施工期洪水计算比 较了 10 月~ 4月、 11 月~ 3 月二个时段,洪水重现期考虑了 3 年一遇、 5 年一遇、10 年一遇三种标准。 采用横排头实测流量资料推求施工期洪水,各时段不同标准的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见表。 27 表 施工期洪峰流量成果表 单位: m3/s 洪水重现期(年) 时段 10 月~ 4月 11月~ 3 月 3 372 247 5 545 351 10 791 504 坝址下游 水位~流量 关系推算 XX 河 XX 城区橡胶坝 位于 新安大桥下游约 300m(桩号 15+509) ,根据 20xx 年 8 月 XX 市水利水电勘探测绘大队实测断面资料 ,河道水位流量关系采用曼宁公式计算。 经计算,坝址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见图。 本次设计施工期洪水标准按 5 年一遇设计,经计算, 10 月~次年 4 月, 5 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 545 m3/s,设计施工期水位。 28 淠河六安城区橡胶坝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0 500 1000 1500 20xx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流量( m 3 /s) 水 位 ( m) 29 3 工程地质 概述 区域地质构造 本工程区属合肥盆地,肥南断沟中之肥北断坳上。 区内主要构造有褶皱构造和断裂 构造,褶皱构造按形成时期分为五台~吕梁期、海西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以海西期褶皱为主导地区,燕山期及喜山期仅在其基础上形成开阔平缓的盆地。 各期褶皱构造线主要呈近东西向。 断裂构造在本区较为发育,主要断裂构造线为近东西向,如 XX~合肥断裂,距工程区以南约 10km,其次为近南北向断裂,如固镇~XX 断裂,距工程区以南约 5km。 受区内主要构造有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影响,本区地震特点是:小震活动频繁,以多发性为著, 6 级以上地震 2 次,分别是 1652 年 3 月 23 日 (霍山凤凰台 )和 1917 年 1 月 24日 (霍山 )。 工程区 断裂构造不 发育,场地稳定。 受不同期地质构造影响,区内地貌形态主要为平原河流及岗地、丘陵,沿河流两侧出露大片第四系松散地层,在地貌上组成了河漫滩和 Ⅰ、Ⅱ级阶地,沉积结构为显著河床沉积特点,层次较多,以砂层和砂砾层为主,夹薄层粘土层,厚约 20m 左右。 地形地貌 本工程位于 XX 市城区西 XX 河江心洲 , XX 河云路桥 为唯一与城 30 区 相接 通道。 该处地形较为平坦,地面高程一般 上下。 XX 面积约为 ,周长约为 5180m, 地貌单元为 XX 河河床地貌单元 和XX 河河间地块地貌单元 ,场内建筑物较多,场区内交通较方便。 受河道冲刷变化及其它人为因素影响,岸坡极不稳定。 本次勘察孔口高程在 ~ ,孔口相对高差为 (高程引测于皖西学院院内基准点,高程为 , 85 国家基准 )。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该段在钻孔控制深度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 素填土 (Q4ml)层 ~②粉土 (Q4al)层 ~ ③细砂 (Q4al)层 ~ ④粉质粘土 (Q4al)层 ~ ⑤中砂夹砾石 (Q4al+pl)层 ~ ⑥粗砂夹砾、卵石 (Q4al+pl)层。 各地层特征分层描述如下: ① 素填土层 (Q4ml):颜色以黄褐色为主,湿度为稍湿~湿,结构呈松散状。 该层为人工堆积而成,主要成分为细砂,局部地段含有少量砾卵石和建筑、生活垃圾等物。 层厚为 ~ ,层底标高为~。 ② 细砂层 (Q4al):颜色以黄色为主,结构呈松散 ~ 稍密状,湿度为湿~很湿。 层中局部含有少量中砂和砾石,砾石粒径在 10mm 左右。 该层在场区内普遍存在,层厚为 ~ ,层底标高为 ~。 ③ 中砂夹砾石层 (Q4al+pl): 颜色以黄色为主,结构呈 中 密状,湿度为饱和。 该层以中砂为主,并夹有砾石、粗砂,偶尔夹有卵石。 砾石 31 粒径在 10mm 左右,卵石粒径在 25~ 30mm 之间。 层厚为 ~ ,层底标高为 ~。 ④ 粉质粘土夹卵砾石层 (Q4al+pl):颜色以灰黄色为主,稠度呈可塑状,湿度为湿。 该层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层内夹有少量铁锰质结核和少量砾、卵石。 砾石粒径在 10mm 左右,卵石粒径在 30mm 左右 ,含量约为 10%。 层厚为 ~ ,层底标高为 ~。 ⑤ 砾砂层 (Q4al+pl):颜色以灰黄色为主,结构呈中密~密 实 状,湿度为饱和。 主要成分为砾石,并夹有细砂、中砂、粗砂和少量卵石。 砾石粒径在 8~ 15mm;卵石粒径一般在 20~ 35mm,个别大于 60mm,卵石含量约为 10%左右。 本次勘察时仅在 zk zk17 和 zk23 三个钻孔内钻穿此层,其余钻孔均未钻穿此层。 ⑥ 强风化泥质砂岩 层 ( J 2):颜色为棕红色, 原 岩为侏罗纪 周公山组 泥质砂岩, 风化程度为强风化 , 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风化 裂隙发育。 岩体破 碎。 本次勘 察时仅在 zk zk17 和 zk23 三个钻孔内钻至该层。 土工试验结果见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值及承载力基本值见表。 32 表 场地土物理力学指标及承载力建议值 土 名 含水 率 W % 干密 度 Pd g/cm3 孔隙比 e 粘聚 力 C kpa 压缩 模量 Es12 Mpa 压缩 系数 α12 Mpa1 标准 贯入 击 /30cm 垂直 渗透 系数 Kv cm/s 承载力 基本值 σ0 kpa ① 素填土 103 100 ② 细砂 102 140 ③ 中砂夹砾石 102 220 ④ 粉质粘土夹砾卵石 105 200 ⑤ 砾砂 101 260 ⑥ 强风化泥质砂岩 300 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区在钻孔控制范围内地下水为潜水 , 主要赋存于 ② 细砂 、 ③中砂 夹砾石 、 ④ 粉质粘土夹卵砾石 和 ⑤ 砾 砂层中。 其补给 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水和 XX 河河水补给。 水位的高低主要受老 XX 河水位的影响 , 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受地形和岩性控制。 在 勘察期间量得钻孔内稳定水位在 ~ 高程上下。 根据 XX 市水利水电勘察测绘大 队对该区域下游约 1km 的 XX 河橡胶坝(中坝)工程所做的水质分析试验, 其 水样检测结果为: HCO3离子的含量为 ,对混凝土有弱腐蚀性; Cl含量为 ,对钢筋混凝土 结构中的钢筋无侵蚀性。 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