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曲酒(茅台酒)内容摘要: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酱香型曲酒(茅台酒)酱香型曲酒酿造十分讲究时令,要在重阳以后方能投料,这是因为重阳以后,秋高气爽,酒醅下窖温度低,发酵迟缓,酒质好。 酱香型酒在工艺操作方面与清香型、浓香型酒的最大区别:酿酒用高温曲、碎石窖、糙沙、堆集、多轮次发酵烤酒,而且用曲最大,周期长。 茅台酒为酱香型曲酒的典型代表,被尊为国酒。 它以精湛的酿造技艺和独特的色、香、味,为世人称颂,名甲天下。 茅台酒是世界名酒,在 1915 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仅次于法国的柯涅克白兰地,优于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它们共称为世界三大名酒。 此酒蝉联我国第一、二、三届评酒会之冠。 在国内外市场上 2、有很高的声誉。 制作方法 据茅台酒的工艺特点,一年一个周期,只投两次料,即第一次下沙投料(原料用量占总投料量的 50%),第二次糙沙投料(原料用量占总原料量的 50%),并且对原料粉碎度要求整粒与碎粒粮之比,下沙为 82,糙沙为 73。 高粱破碎后,先用 90以上热水(称发粮水)润料45 小时(随季节气温有所变化),然后加 57%的母糟拌匀,进行混蒸,出甑后在晾堂糟梗上再洒 35以上量水补足。 发粮水和晾水总用量约占投料量的5660%,其中发粮水占 4852%,晾水占 68%。 据测定,下沙化验水分为3740%,糙沙水分为 4044%。 集发酵和入窖):撒晾水后,经摊晾、加尾酒(或次酒)和曲粉,加 3、曲粉量占总用曲量的 1012%,然后拌匀,即进行堆集发酵(底曲为 15 千克以上),要求上堆要匀、圆。 冬季堆高,夏季堆矮。 堆集时间 45 天,待堆顶品温达到 4550,以手插入堆集醅内部,取出酒醅,有香甜味和酒香味,就可以入窖发酵一个月。 沙是高粱经粉碎、润料,加入等量的下沙酒醅进行混蒸(这种首次蒸馏所得的酒叫生沙酒,全部泼回原醅子内再加曲入窖发酵,也叫“以酒养窖”)。 然后摊晾,加尾酒和曲粉,曲粉量占总用量的 115%,拌匀再堆集,再入窖发酵,底曲为 1510 千克,发酵一个月。 糙沙酒醅取出蒸馏,量质接酒即得一次原酒入库贮存,此酒叫糙沙酒,甜味好,但味冲,生涩味和酸味重(糙沙酒要单独贮存,以作勾兑用,酒尾则泼回醅子,叫作“回沙”)。 然后经过摊晾、加尾酒和曲粉(从这次操作起就不再加进新原料了),拌匀堆集,又放入窖里发酵一月,取出蒸馏,即制得第二次原酒入库贮存,此酒叫“回沙酒”,比糙沙酒香、醇和,略有涩味。 以后的几个轮次均同“回沙”操作,分别接取三、四、五次原酒(统称为“大回酒”,其特点是香浓、味醇厚、酒体较丰满、邪杂味少),以及六次原酒(也叫“小回酒”,其特点是醇和、糊香好、味长),还有七次原酒入库贮存(称为“追糟酒”,其特点是醇和、有糊香,但微苦、糟味较大)。 经八次发酵,接取七次原酒后,其酒糟即可甩掉作饲料,或再综合利用。 专利查询。酱香型曲酒(茅台酒)
相关推荐
挫折、不怕困难,永不放弃,不知疲倦地将生命之舟驶向彼岸。 [ 文脉梳理 ] 1 . 《死水》 【答案】 ① 肮脏污浊的死水 ② 腐烂变质的死水 2 . 《再别康桥》 【答案】 ① 金柳 ② 青荇 3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答案】 ① 典型的北方农民的形象 ② 忍受侮辱的妇女的形象 4 . 《热爱生命》 【答案】 ① 执着的信念 ② 具体的表现 5 . 《双桅船》 【答案】 ① 离 ② 聚
的幽静 ”“ 任性的脾气 ” ,时而庇护渔人,时而让渔船覆没的 “ 喜怒无常 ” —— 所有一切,都是大海的奔放自由性格的写照。 3 .诗人为什么厌烦 “ 凝固的石岸 ”。 “ 石岸 ” 又有何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怀, “ 天朗气清 ” 、 “ 惠风和畅 ” 衬托出众人观景之愉快心情。 再说到 “ 仰 ” 、 “ 俯 ” 之所见,最后归结为 “ 游目骋怀 ” 之乐。 【解析】 B 项,作者并非只有王羲之,而是集多人作品而成的集子。 【答案】 B 二、阅读第 3 ~ 4 段,回答问题。 2 .下面各句编为四组,都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 ( ) ① 仰观宇宙之大 ②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③ 向之所欣
力气不惜 ( 勤快耐劳 ) 变化 她反满足 , 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 , 脸上也白胖了 5. 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 嫂最初是什么态度。 祥林嫂被抢走时 , 鲁四老爷反应如何。 两次 “ 可恶 ” 、 “ 然而 ” 有什么含义。 【答案】 态度:皱眉 , 讨厌她是寡妇。 反应: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 , “ 皱一皱眉 ” 表示反感 , 却没有丝毫同情心。 寻人时 , 也仍然是 “ 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君臣佐使 ” 比喻认识事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互相补充的。 ② 这句话从思想方法上对作者的观点进行了深入论述,而且从内容上对全文做了全面的总结。 4 .举例说明本部 分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