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44核力与结合能内容摘要:
A、 B错;核力与电荷无关,故 D错. 二、结合能与平均结合能的理解 1.平均结合能曲线: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随质量数变化图线如图 4- 4- 1所示. 图 4- 4- 1 从图中可看出,中等质量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大,轻核和重核的平均结合能都比中等质量的原子核要小. 2.当平均结合能较小的原子核转化为平均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时会释放核能. 3.平均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中等核子数的原子核,平均结合能较大,原子核较稳定. 【 例 2】 (单选 )下列关于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核子结合成原子核吸收的能量或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放 出的能量称为结合能 B.平均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因此它的结合能也 一定越大 C.重核与中等质量原子核相比较,重核的结合能和平均 结合能都大 D.中等质量原子核的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均比轻核的要 大 答案 D 解析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是放出能量,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是吸收能量, A选项错误;平均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但平均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其结合能不一定大,例如中等质量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比重核大,但由于核子数比重核少,其结合能比重核反而小, B、 C选项错误;中等质量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比轻核的大,它的原子核内核子数又比轻核多,因此它的结合能也比轻核大, D选项正确. 借题发挥 结合能、平均结合能的对比理解 (1)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一定释放能量,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一定吸收能量.吸收或释放的能量越大,表明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 (2)平均结合能为结合能与核子数的比值,平均结合能越大表明原子核越稳定.一般情况下,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比轻核和重核的平均结合能大. 针对训练 2 (2020江苏高考 )一个中子与某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氘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______.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 Q,则氘核的平均结合能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 n + 11 H ― → 21 H Q2 解析 方。20xx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44核力与结合能
相关推荐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酵母蛋白饮料(溶剂法一)原料配方 干菌粉 1000 克 酒精 4 升 草酸 100 克 氢氧化钠 60 克 棉籽油 252 克 大豆卵磷脂 葡萄糖 291 克制作方法 调成 10%的浓度,用高压均质机(帕)进行破碎处理,然后进行干燥即得干菌籽。 000 克干菌粉,加酒精 4 升、草酸 100 克,于 30搅拌 60 分钟,过滤除去溶剂,加水30 升,用氢氧化钠调 到
能级: E1=- eV 原子各能级的关系为 E n = E 1n 2 ( n = 1 , 2 , 3 „ ) 2. 氢原子的能级图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 1所示. 图 1 【 例 2】 图 2为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氢原子在这些能级之间跃迁,所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有几种。 其中最小频率等于多少。 图 2 答案 6 1014 Hz 解析 根据谱线种数公式,频率种数最多为 N =n ( n - 1
(单选 )用波长为 10- 7 m的紫外线照射钨的表面,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 10- 19 J.由此可知,钨的极限频率是 (普朗克常量 h= 10- 34 Js,光速 c= 108 m/s,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 ( ) A. 1014 Hz B. 1014 Hz C. 1014 Hz D. 1015 Hz 答案 B 解析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 hcλ= E k + W 0 ,
A组成的系统动量是否守恒。 C、 A、 B三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是否守恒。 图 2 (2)当 C在 B上表面滑动时, C和 B组成的系统动量是否守恒。 C刚滑上 B时的速度 vC′是多大。 答案 (1)不守恒 守恒 (2)守恒 m/s 解析 (1)当 C在 A上表面滑动时,由于 B对 A有作用力, C和 A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对于 C、 A、 B三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 即 高能级 E m发射光子 hν = E m - E n吸收光子 hν = E m - E n低能级 E n 【 例 1】 (双选 )(2020广州高二检测 )按照玻尔原子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核外电子运动轨道半径可取任意值 B.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越大 C.电子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由能级的能量差 决定,即 hν=
1 】 在氢原子的光谱的紫外区的谱线系中有多条谱线 , 试利用莱曼系的公式1λ= R11 2 -1n 2 , n = 2 , 3 , 4 , … , 计算紫外线的最长波和最短波的波长 . 解析 根据莱曼系公式: 1λ= R112 -1n2 , n = 2 , 3 , 4 … 可得 λ =1R112 -1n2 当 n = 2 时波长最长 , 其值为 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