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二章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内容摘要:
HZ √ u= 100sin (50πt) V 有效值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自我检测 课堂小结 二、正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的计算 图 4 例 2 (单选) 一台小型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正弦规律图象如图 4 甲所示 . 已知发电机线圈内阻为 Ω ,外接一只电阻为 Ω 的灯泡,如图乙所示,则 ( ) A. 电压表 的示数为 220 V B. 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 50 次 C. 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为 4 84 W D. 发电机线圈内阻每秒钟产生的焦耳热为 J 解析 电压表示数为灯泡两端电压的有效值,由题图知电动势的最大值 E m = 2 2 0 2 V ,有效值 E = 2 2 0 V ,灯泡两端电压 U = RER + r = 2 0 9 V , A 错; 由题图甲知 T = 0 . 0 2 s ,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变化两次,可知 1 s 内电流方向变化 100 次,B 错; 灯泡的实际功率 P = U 2R = 209 295 W = 4 5 9 . 8 W , C 错; 电流的有效值 I = ER + r = 2 . 2 A ,发电机线圈内阻每秒钟产生的焦耳热为 Q r = I 2 rt =2 . 2 2 5 1 J = 2 4 . 2 J . D 对 . D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自我检测 课堂小结 三、非正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的计算 例 3 如图 5 所示是一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求此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 图 5 解析 设该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 I ′ ,直流电的电流强度为 I ,让该交变电流和直流电分别通过同一电阻 ( 阻值为 R ) ,在一个周期 ( T = 0 . 2 s ) 内,该交变电流产生的热量: Q ′ = I 21 Rt 1 + I 22 Rt 2 = (4 2 ) 2 R 0 . 1 + ( - 3 2 ) 2 R 0 . 1 = 5 R 在一个周期内直流电通过该电阻产生的热量 Q = I 2 RT = 0 . 2 I 2 R . 由 Q = Q ′ 得, 0 . 2 I 2 R = 5 R ,解得 I = 5 A ,即此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I ′ = I = 5 A 答案 5 A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自我检测 课堂小结 例 4 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有一正方形闭合线圈绕垂直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已知线圈的匝数为 n = 1 00 匝,边长为 20。20xx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二章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相关推荐
解析 由题图可知,将每个二硫化铁分子看做一个立方体,四个小立方体并排边长之和为 4 d ′ = 4 c m ,所以平均每个小立方体的边长 d ′ = 1 c m .又因为题图是将实际大小放大了 3 107倍拍摄的照片,所以二硫化铁分子的小立方体边长为: d =d ′3 107 =1 10- 23 107 m ≈ 10- 10 m . 所以测出的二硫化铁分子的体积为: V = d3= ( 10-
粒盐磨成细盐,而细盐仍是形状规则的晶体,在放大镜下能清楚地观察到,故 C错;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无确定的熔点,故 D对. 课堂讲义 • 针对训练 某一固体具有一定的熔点 , 那么它 ( ) • A. 一定是晶体 B. 一定是非晶体 • C. 是多晶体 D. 不一定是非晶体 • 答案 A • 解析 无论是单晶体还是多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 课堂讲义 • 例 2
外力为零 , 即此时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差 Δp= p1-p2= , 两部分气体的压强都增大, 若 Δp1Δp2, 水银柱所受合外力方向向上 ,应向上移动 , 若 Δp1Δp2, 水银柱向下移动 ,若 Δp1= Δp2, 水银柱不动 . 所以判断水银柱怎样移动 , 就是分析其合力方向 , 即判断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哪一个增大得多 . • 假设水银柱不动 , 两部分气体都做等容变化,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自我检测 课堂小结 例 1 ( 双 选 ) 如图 3 所示实验电路中,若直流电压和交变电压的有效值相等, S 为双刀双掷开关,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 A. 当 S 掷向 a 、 b 时灯较亮,掷向 c 、 d 时灯较暗 B. 当 S 掷向 a 、 b 时灯较暗,掷向 c 、 d 时灯较亮 C .S 掷向 c 、 d ,把电感线圈中的铁芯抽出时灯变亮 D
,则图中所有交流电表的示数以及输入功率的变化情况是 ( ) A .V 1 、 V 2 的示数不变, A 1 的示数增大, A 2 的示数减小, P 入 增大 B .V 1 、 V 2 的示数不变, A 1 、 A 2 的示数增大, P 入 增大 C .V 1 、 V 2 的示数不变, A 1 、 A 2 的示数减小, P 入 减小 D .V 1 的示数不变, V 2 的示数增大, 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