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2专题师说2内容摘要:

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3)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今义:看字发出声音 (4)小学 而大遗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 (5)师者, 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 (6)吾 从而 师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 (4)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专门的一个求学阶段 (5)古义:特殊的指示代词,相当于 “ 用来 „„ 的 ”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6)古义: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今义:连词,表结果、目的等。 (7)是故 无 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 (8)今之 众人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 (9)是故弟子 不必 不如师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 (7)古义:无论;今义:常用义为 “ 没有 ” (8)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常指许多人 (9)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① 吾 师 道也 ( ) ② 或 师 焉 ( ) ③ 吾从而 师 之 ( ) ④ 而 耻 学于师 ( ) ⑤ 孔子 师 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 ⑥ 是故 圣 益圣, 愚 益愚 ( ) ⑦ 小 学而 大 遗 ( ) ⑧ 吾未见其 明 也 ( ) ① “师 ” 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② “ 师 ”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③ “ 师 ” 名词用作意动,以 …… 为师 ④ “ 耻 ” 形容词用作意动,以 …… 为耻 ⑤ “ 师 ” 名词用作意动,以 …… 为师 ⑥ “ 圣 ” 、 “ 愚 ” ,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⑦ “ 小 ” 、 “ 大 ”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问题,大的问题 ⑧ “ 明 ” 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 (4)人非生而知之者 ( ) (5)不拘于时 ( )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7)而耻学于师 ( ) (8)学于余 ( ) (9)师不必贤于弟子 ( ) (1)判断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 (4)判断句 (5)被动句 (6)倒装句。 宾语前置 (7)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8)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9)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1)师者, ________。 (《 师说 》 ) (2)人非生而知之者, ________。 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师说 》 ) (3)是故无贵无贱, ________, ________,师之所存也。 (《 师说 》 )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3)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4)爱其子, ________;于其身也, ________,惑矣。 (《 师说 》 )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 师说 》 ) (6)书山有路勤为径, ________。 (韩愈治学名联 ) (7)云横秦岭家何在。 ________。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 (8)业精于勤,荒于嬉; ________, ________。 (《 进学解 》 ) (4)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5)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6)学海无涯苦作舟 (7)雪拥蓝关马不前 (8)行成于思 毁于随 (1)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 ________”。 托古言事,更增加了立论的力度。 接着,对 “ 师 ” 的职责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师者, ________。 ” 这简短的概括,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在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当中, ________是核心。 所谓 “ 道 ” ,就是儒家的思想。 (2)第二段,批判 “ 士大夫之族 ” 的 “ ________”。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