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工程大同开发区煤矸石热电厂217950mw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数,按以上两种燃料分析资料,两种燃料混和计算锅炉燃料消耗量见表。 两种燃料掺烧比例为 1: 1。 表 锅炉燃料消耗量(吨) 锅炉容量 小时额定耗量 日耗量 年耗量 1179。 240t/h 359400 2179。 240t/h 718800 3179。 240t/h 1078200 注 :( 1) 日耗量按 22h 计; ( 2) 年耗量按 6000h 计算。 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工程大同开发区煤矸石热电厂( 2179。 50MW)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工业第七研究设计院 52 燃烧系统 本工程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煤矸石,根据锅炉燃烧状况,炉前煤仓 中的燃料粒度要求为 0~12mm。 炉前煤仓中的燃料经煤仓下四台刮板输送机(或皮带称重计量装置)送至炉膛进煤设备、送至锅炉内燃烧。 锅炉燃烧所需一次空气、二次空气及燃烧生成的烟气均按规程的要求,采用各自独立的双风机系统送或排,即锅炉配有 2 台一次风机,二台二次风机,二台引风机。 每台风机的风量占锅炉总烟风量的 60%。 锅炉前设置有煤仓,煤仓容积为约 800m3,可满足锅炉在额定负荷下运行 小时所需燃料量。 为降低锅炉排出 SO2量,在锅炉燃料中掺烧一定量的石灰石粉,石灰石粉要求粒度为≤ 2mm,掺烧石 灰石与燃煤钙硫摩尔比为 : 1。 石灰石经气力输送至炉前石灰石小仓,再用计量装置送至炉前给煤设施内,进入锅炉。 根据石灰石的分析资料,其化学成份如下: CaO SiO Al2O2 Fe2O3 MgO Loss 由以上数值及燃料含硫量依据以下公式可计算出石灰石耗量。 5632 石灰石耗量量CaO石灰石含燃料消耗量燃料含硫量摩尔  即:石 灰石耗量 =量CaO石灰石含 燃料消耗量燃料含硫量摩尔比 3256 计算结果见表。 表 石灰石消耗量 运行锅炉容量 小时额定消耗量 (t/h) 日耗量 (t/d) 年耗量 (t/a) 1179。 220t/h 14700 2179。 220t/h 29400 3179。 220t/h 44100 为了保护环境,使锅炉烟气排放达到环保要求,同时考虑灰渣的综合利用,每台锅炉后设置有 1 台双室四电场静电除 尘器,流通面积为 200m2,其除尘效率为 %。 三台锅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工程大同开发区煤矸石热电厂( 2179。 50MW)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工业第七研究设计院 53 炉合用一座 H=150m,出口内径φ 5500mm的烟囱。 根据煤质资料及锅炉参数,计算单炉排烟量为 54179。 104m3/h。 烟囱出口流速(三台炉同时满负荷运行时)为。 锅炉点火方式及点火油系统 本工程锅炉点火采用轻柴油点火系统,属炉下点火方式,每台炉点火用油量为约 3t/h,在厂区设有点火油泵房及点火油系统。 在点火油泵房区域内设置 2 个 100m3贮油罐, 2 台点火油泵,油泵出力为 ~,扬程为 ~,用于供锅炉点火用油的需求。 主要辅机设备规范参数如下: 设备数量是按每台锅炉配置。 ( 1) 一次风机( 2 台) 风量: 137000m3/h 风压: 21000Pa 功率: 1120kW ( 2) 二次风机( 2 台) 风量: 91000m3/h 风压: 11000Pa 功率: 900kW ( 3) 引风机( 2 台) 风量: 540000m3/h 风压: 6000Pa 功率: 900kW ( 4) 静 电除尘器:(双室四电场)(一台) 流通面积: 200m2 除尘效率: % 处理烟气量: 540000m3/h 阻力: 300Pa ( 5) 冷渣机( 2 台) 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工程大同开发区煤矸石热电厂( 2179。 50MW)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工业第七研究设计院 54 出渣能力: 10~22t/h 电机功率: 热力系统 热力系统主要由主汽系统、给水系统、回热系统、凝结水系统、凝结水和补给水系统锅炉排污系统和供热系统组成,所有系统均采用母管制,方便生产运行。 汽机抽汽供热与减温减压器供热管均接至室外供热蒸汽母管。 主蒸汽系统 主蒸汽系统采用母管制,用阀门分段,三台锅炉主汽接至母管,汽机主汽管道从母管引出接入汽机。 给水系统 低压给水管、高压冷、热给水均采用母管制,设分段阀,设四台电动给水泵, 3 台运行,一台备用。 回热系统 回热系统采用 6 级回热系统: 2 级高加,四级低加,一级除氧加热,其中一级高加与除氧器为同一抽汽回热系统。 除氧器为定压运行,工作压力为 ,也可滑压运行。 三段抽汽为调整抽汽,可为热用户供热,即该段抽汽为抽凝机组的供热抽汽。 主凝结水 和补给水系统 本工程由于采用空冷技术,汽机排汽经空冷器后,凝结成凝结水贮存于凝结水箱中,再由凝结水泵加压,经汽封加热器、低压加热器后进入高压除氧器。 补给水采用除盐水、补给水经排污冷却器加热后,送至除氧器。 锅炉排污系统 本工程设一台连续排污扩容器,一台定期排污扩容器。 连续排污扩容器扩容后蒸汽进入除氧器,污水进入定期排污扩容器。 定期排污扩容器扩容后污水进入排污降温池,该水经处理冷却后,在全厂进行再利用。 其它 疏水系统采用母管制 ,高低压蒸汽管分别设置相应的经常疏水和启动疏水母管。 工业水管道主要为辅助设备进行冷却,采用母管输送的方式。 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工程大同开发区煤矸石热电厂( 2179。 50MW)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工业第七研究设计院 55 启动锅炉 为满足电厂启动时,全厂所需的蒸汽,拟建一个启动锅炉房,设置一台 10t/h 燃油锅炉房。 主要辅助设备 电动给水泵: DG270140B 共 4 台 除氧器: 230t/h 配水箱 70m3 共 3 台 凝结水泵: 6N6 共 6 台 空气冷凝器:冷却段数: 12 散热面积: 1112m2 共 2 套 每套配风机:直径 6m,台数 12 台,每台功率 45kW 启动锅炉:压力 ,温度 250℃,出力 10t/h 一台 减温减压器: 100t/h 300℃ 一台 主厂房布置 主厂房布置采用汽机房→除氧煤仓间→锅炉间→除尘器→引风机→烟囱的排列方式进行布置。 汽机房布置 汽机采用纵向布置,为便于运行管理方便,采用两台汽轮机头对头布置方式,汽机发电机中心线距 A 列柱距高为 12m。 运行层标高为 + 米,汽机与厂房运行层采用脱开形式,汽机房采用 柱距,总长度为 179。 11=,宽度为(跨度)。 两 汽机排汽中心线距离为。 汽机房起重机轨顶标高为 ,汽机房桥式起重机起重量为50/10,轨距为。 空气冷凝器布置于汽机间 A 列柱前约 32m高架平台上,占地面积约 2179。 770m2。 除氧煤仓间 除氧煤仓间长度为 179。 11=,宽度为 ,底层为电气配电间,运行层为集中控制室,除氧器布置于 ,输煤层标高为 ,除氧煤仓间屋下弦标高为。 锅炉间布置 锅炉采用半露天布置的方式,对于锅炉本体及主要部件采用紧身罩封闭。 锅炉间跨度为 ,长度为。 锅炉间底层封闭厂房内设置一、二次风机及除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工程大同开发区煤矸石热电厂( 2179。 50MW)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工业第七研究设计院 56 渣设施,全厂疏水箱泵设置在锅炉间底底层①柱附近。 其它 锅炉在主厂房 C、 D 列柱间, D 列柱以外布置除尘器,引风机及烟囱。 锅炉渣仓亦 布置于 D 列柱外,有利于汽车输送。 锅炉引风机采用室内布置方式。 除尘器采用露天布置方式。 主厂房布置主要数据 主厂房布置主要尺寸数据见表。 表 主厂房布置主要尺寸 序号 名 称 数据( m) 备 注 1 主厂房柱距 2 运转层标高 3 汽机房跨度 4 汽机房长度 5 汽机房吊车轨顶标高 6 汽机房屋架下弦标高 7 除氧煤仓间跨度 8 除氧煤仓间长度 9 除氧间标高 10 皮带层标高 11 除氧煤仓间顶高 12 锅炉零米层跨度 13 锅炉零米层长度 14 D 列中心线至除尘器中心线 15 除尘器中心线至引风机中心线 16 引风机中心线至烟囱中心线 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工程大同开发区煤矸石热电厂( 2179。 50MW)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工业第七研究设计院 57 除灰系统 本工程 除灰渣部分 ,严格按《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技术规定》进行设计,力求技术进步,经济合理,施工方便,执行 环保要求, 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运行和检修条件, 争取最大限度实现灰渣综合利用。 除灰渣部分按照每台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燃用设计煤种时耗煤量 ,排出的灰渣量 ,灰渣比 6:4,总渣量为 ,电除尘器效率 %,总灰量为。 除渣 概述 本工程除渣系统采用干式除渣,以便于渣的综合利用。 两台锅炉合用一套除渣系统,每台除渣机出力均为 7~30t/h。 除渣系统流程 锅炉排出的 高温炉渣经气槽式冷渣器冷却后排入 1链斗式除渣机转送至 2链斗式除渣机,再送至锅炉间后的贮渣仓,渣仓中的渣用汽车送至综合利用场所。 除渣系统布置 根据工程特点, 1除渣机布置在锅炉间冷渣器下的地沟内,地沟宽度 米,深度 米; 2除渣机尾部与 1除渣机头部相接,在锅炉房内 2除渣机布置在地下,出厂房后向上倾斜至贮渣仓;贮渣仓布置在引风机附近的道路上方,以便汽车运渣。 除渣系统设备选择 1双链式链斗输送机:料斗宽度 350mm,长度 L=65m 输送 能力 7~30m3/h。 1 套。 2双链式链斗输送机:料斗宽度 350mm,长度 L=50m 输送能力 7~30m3/h。 地面以上部分为封闭型。 1 套。 干式贮渣仓:直径 12m 容积约 800m3 1 套 正压气力除灰系统 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工程大同开发区煤矸石热电厂( 2179。 50MW)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工业第七研究设计院 58 概述 本工程正压气力除灰系统根据《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技术规程( DL/T514220xx)》的要求,结合实践经验,以“切实可行、节省投资、确保系统长期、稳定、可靠运行”为原则进行设计。 系统配置由 LD 型浓相气力输送泵系统、空气压缩机供气系统、灰库系统及输灰 管道等组成。 原始设计资料与设计依据 a. 锅炉型式及数量:新建 240t/h 循环流化床锅炉 3 台 b. 当地自由空气比重: (按一般情况确定) c. 静电除尘器形式:双室四电场除尘器,每个电场 2 个灰斗,共 8 个灰斗。 d. 输送介质为粉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