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语文版语文选修第8课周而不比2内容摘要:

往 忠告善道,适可而止 探究: 处友时“忠告善道,不可则止”是否对待朋友不真诚、不负责任。 “事君,谏不行,则当去;导友,善不纳,则当止。 至于烦渎,则言者轻,听者厌矣。 是以求荣而反辱,求亲而反疏也。 ” ( 朱熹 《 论语集注 》 )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 ( 南怀瑾 《 论语别裁 》 )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 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 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 过此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 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 李泽厚 《 论语今读 》 ) 探究角度: 之一:和而不同:适中原则。 人格独立。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待人也宽以约) :距离产生美,保持适当距离;君子之交淡如水。 原始儒家交往原则之: 与人为善:友好交往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老子提倡“以德报怨”,孔子主张“以直报怨”,是否有违儒家仁者爱人的忠恕之道。 《 老子 》 : “ 以德报怨 ” ; 《 佛经 》 : “ 舍身饲虎 ” ; 《 圣经 》 : “ 爱敌如友 ” ; 《 礼记 表记 》 : 以德报德,则人有所劝; 以怨报怨,则人有所惩。 何以報德 :以德報怨,若為忠厚,然教人以偽,又導人於忍,否則將使人流於浮薄。 既以德報所怨,則人之有德於我者,又將何以為報。 豈怨親平等,我心一無分別於其間。 此非大偽,即是至忍,否則是浮薄無性情之真。 以直報怨 :直者直道,公平無私。 我雖於彼有私怨,我以公平之直道報之,不因怨而加刻,亦不因怨而反有所加厚,是即直。 君子無所往而不以直道行,何為於所怨者而特曲加以私厚。 以德報德 :人之有德於我,我必以德報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