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中药的采收与加工内容摘要: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菌类中药的采收与加工采 收菌类中药多为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植物的子实体和菌核体。 菌类中药的合理采收与其产量和质量的关系很大,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不同,菌类中药的生长发育也不同,故采收期也各异。 必须掌握菌类中药生长发育规律,做到不误时机合理采收。 菌类中药种类繁多,不同品种采收季节不同。 一般通则为:子实体 以子实体入药的野生菌类中药材多在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的 78 月份生长,应及时采收。 有些胶质菌如黑木耳等在 56 月即开始生长采收。 人工栽培的菇类,应在出菇的高峰期采收,同时要根据菇的生长密度决定采摘量,一般生长过密的要多采摘。 马勃宜在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过迟则孢子分散;冬虫夏 2、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挖。 菌核 有许多菌类中药以菌核入药,如茯苓、猪苓、雷丸等。 野生菌核的采收多在春季或秋季,人工栽培的茯苓在接种后第二年春季;猪苓 45 年才能采收,以秋季为好。 加 工菌类中药材采回以后,要及时除去泥土、杂质、腐烂、虫蛀部位,尽快加工。 一般入药的菌类药材仅需干制。 晒干 把菌类中药直接摊放在席子上,在阳光下曝晒。 有条件搭架子,可把席子放在架上,把采收下来经过处理的鲜菌不重叠地铺排在席子上,以利通风,干燥更快。 晒干方法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节约能源。 但干燥过程慢,时间长,易受气候影响,特别遇到潮湿多雨的天气,干燥时间拖长 ,会大大降低产品的质量。 烘干 利用炭火、电烤炉、微波或远红外线等热源及电风扇、抽风机等通风设备,在烤房中使菌类中药干燥。 烘烤时,温度不宜过高,初始温度一般 3545,最后达 6070,不超过 80。 在一定时间内,抽出潮湿空气,加快干燥速度。 实践证实,采用红外变温吸湿干燥先进实用技术,效率高、耗能少、质量好,值得推广。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