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鲁人版语文选修第4课长恨歌4内容摘要:

宠 → 渔阳鼙鼓 → 马嵬赐死 → 玄宗思念 → 玉容仙境 →寄物传情 结构图示 长恨歌 这首诗一方面对李 、 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挚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 , 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 这首诗的主题明显是有矛盾的。 这种矛盾正是作者世界观矛盾的体现。 作为一个封建臣僚 , 白居易从根本上不反对皇帝 , 他只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 当他看到唐玄宗重色误国 , 酿成 “ 安史之乱 ” ,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时 , 他自然要揭露讽刺 , 希望后来的君王能引以为鉴 , 不重蹈历史的覆辙。 但当写到唐玄宗自食其果的时候 , 他反而同情 , 为之叹惜。 作为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 , 具有浓厚的忠君思想 , 所以他这样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主旨归纳 开篇首句 “ 汉皇重色思倾国 ” 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重点突破 提示 开篇首句 “ 汉皇重色思倾国 ” , 是全篇纲领 , 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原因 , 又引起和统领着全诗。 接着写重色轻国的帝王 , 得到了 “ 回眸一笑百媚生 , 六宫粉黛无颜色 ” 的杨贵妃 , 终于如愿以偿 , 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 , 以致酿成 “ 安史之乱 ” , 这一动乱导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毁灭。 古人评诗多有 “ 诗眼 ” 之说。 那么 《 长恨歌 》 的“ 诗眼 ” 是什么呢。 怎样理解。 提示 诗眼是 “ 长恨 ”。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 , 导致了政治上的悲剧 , 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 因是悲剧结局 , 故以 “ 长恨 ” 为题。 从诗歌最后两句 “ 天长地久有时尽 , 此恨绵绵无绝期 ” 也可知这 “ 长恨 ” 就是永远的遗憾 , 是就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而言的。 简析诗中杨贵妃形象的特点。 提示 在诗中 , 杨贵妃是一个忠于爱情的美丽女子形象。 在仙境中 , 她已位列仙班 , 但她仍不高兴 , “ 玉容寂寞泪阑干 , 梨花一枝春带雨 ”。 她的内心是凄苦 、 悲怨的 , 她不能忘记过去的美好爱情。 她临别赠给使者一半钗 、 一扇盒 , 让他交给玄宗 , 以表达她坚定不移的信念 , “ 天上人间会相见 ” , 并希望玄宗牢记他们的誓言: “ 在天愿作比翼鸟 , 在地愿为连理枝。 ” 这些描述充分展示了杨贵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所谓 “ 形象 ” 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 , 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 、 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形象。 在命题时 , 主要考察对 “ 形象 ” 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考点链接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分两类 , 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如李白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中 , 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 、 傲王侯 、 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 《 离骚 》 表现的是一个执著追求 、 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如: “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相问 , 或恐是同乡。 ” (崔颢 《 长干曲 》 )——以自问自答的形式 , 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 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 、 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这两类形象有时可能出现在同一作品中 , 如苏轼的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中就出现了词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和 “ 多情应笑我 ” 的词人自己的形象。 一、人物形象的类型 1. 知人论世 , 关注背景。 、 神态 、 动作 、 心理。 答案构成: ; ; 意义。 答案开头要注意 “ 盖帽 ” , 即说出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 ,再以此为 “ 中心论点 ” , 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注意一定要围绕论点来写。 初学者往往失去重点 , 分散笔墨 , 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二、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通读全诗 , 分析诗歌是怎样来表现 “ 长恨 ”的。 提示 “ 重色 ” 说起 , 用 “ 日高起 ”“ 不早朝 ”“ 夜专夜 ”“ 看不足 ” 等等极力铺写和渲染李 、 杨之乐 , 反衬后面无穷无尽的恨。 2. 以 “ 血泪相和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