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鲁人版语文选修第2课晋明帝数岁2内容摘要:
连词,表递进“而且”; 16— 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 1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既而儿醒,大啼 19— 20连词,表假设“如果”; 21— 22连词,表因果“因而”; 23代词,通“尔”,“你”“你的”; 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1.而 • (一)用作连词。 •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 (二)用作代词。 • (三)用作动词,它与“如”是同源字,在上古时读音相近,意义相通。 通“如”,好像,如同。 • (四)通“耐”、“能”,今译为:能够、才能。 • (五)复音虚词: • 【 而已 】 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 【 而况 】 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 【 既而 】 不久,一会儿。 •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 •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表并列 递进关系 承接关系 转折关系 假设关系 修饰关系 因果关系 目的关系 用作代词,你的 代词,这样 通“如”:好像,如同 《 晋明帝数岁 》 • 潸然流 涕 • 因 问明帝 • 居然 可知 • 元帝 异 之 •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 讨论探究 • 针对“长安何如日远”的问题,晋明帝在不同的。20xx鲁人版语文选修第2课晋明帝数岁2
相关推荐
罪行,使人们把目光都聚焦于何赛法和赫罗尼莫,接着出现了非常野蛮的举动,他们摔死了菲尔南多的儿子,打死了何赛法、赫罗尼莫和康斯坦彻,菲尔南多拼死保护,最后只救得了何赛法的儿子。 1、在第 2自然段中写道:大主教死了,总督的宫殿也已倒塌,曾经审判过何赛法的法院在燃烧,父亲的住宅变成了湖泊。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提示: 大主教、总督的宫殿、法院、父亲的住宅,象征着审判迫害赫罗尼莫和何赛法的宗教势力
(节拍)为 “ 二二二一 ” ,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 “ 二二一二 ” 《 登高 》 杜甫 风急 /天高 /猿啸 /哀,渚清 /沙白 /鸟飞 /回。 无边 /落木 /萧萧 /下,不尽 /长江 /滚滚 /来。 万里 /悲秋 /常 /作客,百年 /多病 /独 /登台。 艰难 /苦恨 /繁 /霜鬓,潦倒 /新停 /浊 /酒杯。 语言韵律屈折有力 —— 顿挫 整体分析
然乎。 ④ [ 助 ] 标明语音上的停顿 , 并引出下文 , 常表示判断。 晁错 者., 颍川人也。 ( 《晁错》 ) 田单 者., 齐诸田疏属也。 ( 《田单》 ) ⑤ [ 助 ] 用在句末 , 做 “ 若 ”“ 似 ”“ 如 ” 的宾语 , 可译为“„„ 的样子 ”。 于是公子立自责 , 似若无所容 者.。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言之 , 貌若甚戚 者.。 ( 柳宗元《捕蛇者说》 )
固误 ( 被动句 ) 此非庙垣 , 乃堧中垣 ( 判断句 )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 省略句 ) 太常遣错受 《 尚书 》 伏生所 ( 省略句 ) 古今异义词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古义:文献经典 今义:以语言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 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古义:汉朝时掌管图书的官名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诏以为太子舍人 古义:让 …… 做 今义:认为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