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鲁人版语文必修二第3课再别康桥1内容摘要:
• ( 3)西安灞桥,是古代的送别之地。 伤心不过灞桥柳。 • 思考: 为什么徐志摩甘愿做一条水草。 1.“软泥”写出了泥的细腻与光滑。 2.“油油的”凸显水草的可爱与亲切。 3. “招摇”拟人的手法,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是虚张声势、引人注意,招惹得作者心甘情愿地做一条康河的“水草”。 小结:这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 明净、自由自在。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暗喻。 • 用笙箫来比喻悄悄。 写出诗人的心境。 • “笙箫”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箫声是低沉哀怨的。 而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 • 暗喻。 •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有时不用比喻词。 • : 甲是乙。 • 文中运用了暗喻手法的还有哪几句。 •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 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诗人固执地寻找着 “彩虹似的梦”,希望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为什么又不能放歌呢。 —— 自己心中的“康桥理想”已经幻灭,物是人非,无限的惆怅。 1927年,梦想破灭,与小曼不合。 —— 马上就要再次离开康桥,离别时的不舍压。20xx鲁人版语文必修二第3课再别康桥1
相关推荐
艺术境界。 (客观物象) +(主观情意) =意象 2020/12/24 再别康桥 @廖娟 哪些词应该重读。 诵读的情感变化应该体现在哪些地方。 2020/12/24 再别康桥 @廖娟 带着刚才朗读的印象,能不能从诗歌的字里行间,发现诗人主要想抒发的是怎样的一种 情感。 明确:全诗以离别康桥为感情线索,主要抒发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深情。 作者通过写什么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特点:避开了人间烟火
被动句,被征召。 观太学 省略句:观(于)太学 果地震陇西 省略句:果地震(于)陇西 衡不慕当世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行道之人弗受 夫仁义智辩非所以持国也 赵王畏秦,欲毋行 愿将军勿虑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否 定 词 ——副词,不 —— 没有,不曾 —— 没有 —— 副词,不 —— 不是 —— 不 —— 别,不要 —— 副词,不要
(唐)杜牧 “ 渭城 朝雨浥 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 骑驴入 剑门 ” (宋)陆游 读第 3段,思考: 1.“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 ?还是香港的谣言里 ?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 ……” 有什么含义。 前两句写出了作者对大陆文革运动的一种困惑。 接着通过不断铺陈中国文化的代表意象,反复渲染。
回归现实 (前后照应) 脉络整理 现实 回忆联想 现实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余光中 ,祖籍福建, 1928年重阳节出生于南京,母亲及妻子均为常州人,故也自称 “ 江南人 ”。 1949年赴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 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