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内容摘要:
17个县实现目标,西部地区 “ 两基 ” 人口覆盖率由 2020年的 77%提高到 96%。 中央财政连续三年累计投入 90亿元,用于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工程, 7651所学校受益。 农村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已投入 80亿元,覆盖中西部地区80%以上的农村 中小学 , 1亿多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中等职业学校 招生规模扩大到 741万人,在校学生总数1809万人。 高等教育 在学人数 2500万人,毛入学率提高到 22%。 观点一:自然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算不上真正的科学。 观点二: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他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 ? 你觉得哲学社会科学有什么用。 自然科学:研究 自然界 的规律。 有利于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的规律,使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 哲学社会科学:帮助人们解决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等问题,树立科学思维;把握 社会发展 规律。 二者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为自然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上的指导,起着 “方向盘”的作用。 总之两者同样重要,要并重。 温家宝说: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 继续建设一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搞好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档案保护。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开展扫黄打非。 (三)、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立足于。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
相关推荐
09万人。 高等教育在学人数 2500万人,毛入学率提高到 22%。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发展教育 : ① 原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 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 的作用。 ② 要求: 全面 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 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 , 为 人民 服务 ,与 生产劳动 和 社会实践相结合,
当( ) ① 兼容并包 , 全面吸收 ② 提高辨别能力和抵御能力 ③ 奏响主旋律 ,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④ 积极进行文化建设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针对日益复杂的文化环境 , 我们应该( ) A. 发扬传统文化 , 因为它具有时代特征 B. 吸收一切现代文化 , 因为它具有时代特征 C. 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
面向 广大人民 , 反映 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 为人民大众所 喜闻乐见 的社会主义文化。 形式 方向 内容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一: 二: 三: 四: 一个原则 “二为 ”方向和“ 双百 ”方针 三贴近 、 三创新 四种思想和精神 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发扬爱国主义
现象,一些落后、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观点二: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地传播。 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看看电视,唱唱歌,读读报刊、书籍,玩玩电脑游戏,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 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 ( 3)、启示: 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文化生活的 “ 喜 ” 与 “ 忧 ”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