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15国共的十年对峙2内容摘要:
盾上升 共产党的“左”倾错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北上抗日 进攻:冒险主义 防御:保守主义 退却:逃跑主义 军事上: 道路上 中心:工人阶级的城市暴动 配合:农民阶级配合作用 【 直接原因 】 【 主要原因 】 瞿秋白 ——李立三 ——王明、博古 八七会议 1931 遵义会议 1935 整风运动 1942 中心: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 建立、包围、夺取 【 小结 】 二、过程 (一)瑞金、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水 江 河 桥 山 草 (三)两次会师 (二) 、 、 、 【技巧】 意义:事实上、成熟的标志、转折点 内容:纠、肯、选、消 江 长 赤 水 大 渡 河 金 沙 江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贵 州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陕 吴起镇 甘 肃 会宁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黄 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 . 遵义 . 三、意义 转危为安 去伪存精,保存力量(最主要) 传播了革命的思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一、背景 ——华北事变 概念 内容 《 何梅协定 》 “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背景、代表、内容、影响) (目的、措施、影响) 影响 华北日益殖民地化 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英美矛盾的激化 华北事变 二、华北事变后的中国 《 八一宣言 》 : 瓦窑堡会议: 确立了 …… 的方针 《 论反对 …… 的策略 》 : 奠定了 …… 的。【必修1】15国共的十年对峙2
相关推荐
望于国联调停 …… ③ 视中共和人民力量为心腹之患 …… ④ 企图牺牲局部保全局论 …… 二、 1937~1938年:联共积极抗日 原因: ① 日军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 …… ; ② “ 八一三事变 ” 后 …… ,威胁 …… ; ③中共建立 ……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表现: ① …… ② 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 (主要战役:时间、地点、影响) 评价: ① 粉碎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280 万 365万 优于敌军 不 足 大为改善 略占优势 巩 固 危机四伏 高 昂 低 落 总兵力 机动兵力 装 备 后 方 士 气 人民 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 剥削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斗争地主 三大战役结束后 ,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共消灭国民党军队 150多万人 ,可以说全国胜利就在眼前 ,那么在这种巨大的优势之下
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指明了方向 D.认识到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020全国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020湖南
登陆 美军教官帮助训练国民党军 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美国援助国民党的军事装备 课堂思考 中国共产党凭借什么打败国民党 ? 130 万人 430 万人 解放军 国民党 二、战端再起 国民政府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三、运筹帷幄 战略反攻:三军挺进中原 130 万人 430 万人 1946年 6月 1947年 6月 373 万人 195
平型关大捷 八路军 115师 C 忻口阻击战 D 雁门关大捷 八路军 120师 E 袭击阳明堡机场 八路军 129师 F 徐州会战 1938年春 G 台儿庄战役 H ~ 武汉会战 I 评价 败因:片面的抗战路线 阶级本性 敌强我弱 肯定: 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积极主动抗战,具有民族独立战争性质 结果:失败 —以 、武汉失守为标志。 中国丧失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这些武装起义为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摸索出一条新的革命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实践: 秋收起义 理论: 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 思考:什么叫“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内容 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包含三个内容,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这就是毛泽东的 “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如何理解这一思想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