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13辛亥革命3内容摘要:
”是指 A、结束了 202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二、判断题: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护国运动护的“国”是中华民国。 3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 20世纪第一次历史巨变。 2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者,他提出了三民主义。 •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5分)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 制度,使 的观念深入人心。 • 2史学界普遍认为,在 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根据所学知识请列出:中国近代化历程三个阶段重大历史事件及主要特征。 ( 6分) 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1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 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 • 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 19世纪下半期到 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 ( 1) 19世纪下半期到 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 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 4分) ( 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 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 3分) ( 3)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 ( 1分)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 2分) 1( 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2分)洋务运动刺激。【必修1】13辛亥革命3
相关推荐
•属于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标志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先锋 :青年学生 •主力 :中国工人阶级 •领导 :先进的知识分子 •基础 :中国社会各阶层 五四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 7月 23日 上海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代表: 各地选派的 13名代表和共产国际的马林 规定党的名称、奋斗目标、 确定中心任务、选举领导机构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从此, 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3、局限性: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七嘴八舌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创办兴中会 时间: 1894年 性质: 檀香山 地点: 中国 第 一个 资产阶级革命 团体 奋斗目标: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 1894年 11月兴中会成立
: 《 辛丑条约 》 的签订( 1901年) 便于列强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加剧人民的贫困和经济的凋敝 列强策划侵华的大本营 列强控制京津地区 清政府成为 “ 洋人的朝廷 ” 内容 影响 赔 设 拆 惩 改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阶段 第一次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 》 中国 开始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 》
1927年广州国民政府迁到( )。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 )阶级的利益。 1931年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中央政府成立,( )当选为主席,定都( )。 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 对峙: 政权、军队 湘赣边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相比 ,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 起义的主力不同 ,秋收起义的主力是工农 . 1927年,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 根据地 ——( )。
省宣布独立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一、武昌起义 ——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爆发: 1911年 10月 10日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 1)时间: ( 2) 主力: ( 3) 结果: ( 4) 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处于 战争环境未能推行。 ★《 天朝田亩制度 》 与 《 资政新篇 》 比较 ● 不同点 《 天朝田亩制度 》 《 资政新篇 》 经济形式 经济基础 代表阶级 性 质 ● 共同点 小农经济 (落后性 ) (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 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步 )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 公有制 ,平均主义 (空想 ) 反映农民愿望 不能反映农民愿望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