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13辛亥革命1内容摘要:

省宣布独立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一、武昌起义 ——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爆发: 1911年 10月 10日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 1)时间: ( 2) 主力: ( 3) 结果: ( 4) 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 说明了 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火眼金睛 一位汉语言专业的大学生为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创作了下面一段小品,请你帮他修改: 1911年 10月 10日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天武昌那边出事了,接着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了。 定都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元。 随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这是一个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一、武昌起义 ——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背景与条件 革命爆发( )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革命的高潮 中华民国的成立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的失败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概况: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 1912年 1月 1日 孙中山 五色旗 南 京 公 历 ,民国纪年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临时总统:孙中山 外交部长:王宠惠 陆军总长:黄兴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印铸局长:黄复兴 (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各部次长初 1人外,其余都是同盟会重要骨干) 从政府成员组成来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概况: 1912年 1月 1日 孙中山 五色旗 南 京 公 历 ,民国纪年 性质: 一、武昌起义 ——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背景与条件 革命爆发( )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革命的高潮 中华民国的成立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的失败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讨论:临时约法的各项内容和封建专制相比分别有那些进步。 B.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宗教信仰等项自由,有选举被选举等项权利 、责任内阁制 封建社会法律规定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 (2)材料中 “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 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 3)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 (4)材料四中, “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是什么意思。 •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材料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 材料四 国务员 (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 )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以上皆选自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主权在民 确认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 实行责任内阁制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1)内容: ( 4)意义: 具有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的进步意义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 民主宪法 ( 2)性质: 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实行 责任内阁制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 3)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一、武昌起义 ——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背景与条件 革命爆发( )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革命的高潮 中华民国的成立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