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1内容摘要:
• ( 4)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 • 原因: 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等地,受寒潮影响相对较小。 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而寒潮不易侵入。 寒潮的危害: • 使农作物、果木等受到严重冻害; • 形成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以及电力、通信中断; • 引起的大风在沿海地区会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寒潮对人类有利的影响: 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缓解冬春旱情;天然“杀虫剂”;净化城市空气;带来风能资源等 旱灾 干旱: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 土地缺水的一种现象。 分析干旱与干旱灾害的区别。 • 气候意义上的干旱,是指蒸发量比降水量大得多的一种气候现象,但它不一定会造成灾害,主要用于大范围的气候区划。 • 干旱灾害则是指某一具体时段内的降水量比常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少而对农业生产产生了灾害的干旱。 干旱灾害多与干旱气候直接相关,但干旱灾害仅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吗。 干旱灾害不仅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发生,在湿润、半湿润气候区也有干旱灾害发生,并且由于那里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受到偶发性干旱的影响时,就会形成重大的灾情,是我国旱灾严重的地区。 旱灾 P37页阅读 — 历史上的旱灾和P38页阅读 — 06年川渝大旱 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中国旱灾频次分布 华北旱灾区、华南旱灾区、西南旱灾区、江淮旱灾区。 旱灾频次都在30%以上,平均每年发生旱灾 8次。 中国旱灾分布 思考: 四大区域旱灾类型及严重的原因。 提示;结合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我国水资源分布以及我国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干旱灾害形成的原因。 我国区域旱灾类型与特点 我国区域旱灾类型、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区 旱灾类型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东北地区 盛夏旱 长时间睛天高温天气 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和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故有 “ 春雨贵如油 ” 的说法 华北地区 春旱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而雨季未到,降水稀少 江淮地区 伏旱为主 8月份,雨带北移,该地受副高控制,出现高温晴朗天气,形成 “ 伏旱 ” 作物生长期、。中图版地理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1
相关推荐
,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灾情发展趋势 •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 以东经 105176。 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的城市化进程 》 ,说出哪些事实表明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既有经济因素,又有政治因素。 A、 19491957年,上升时期 B、 19581965年,下降时期 C、 19661976年,停滞时期 D、 1977年以后,回升时期 : • 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过度城市化 • 滞后城市化 “ 假城市化 ” 和 “ 郊区城市化 ” 分别与上面哪个概念相同。
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 是我的学生。 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她 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 ,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第一句话,作者肯定刘和珍是 “ 我的学生 ” ,第三句话又否定,这样是否矛盾。 为什么。 表达了作者:由衷的敬意 谦恭 深沉的自责 3 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 „„
• (6)制定郊区建设和布局规划。 • (7)确定近期建设规划范围、目标、内容和部署。 • (8)拟定实施规划的步骤和措施。 • 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重点是城市发展规划,即确定城市性质、城市规划范围和城市规模。 (二 )城市详细规划 • 城市详细规划 (Urban detailed planning)是指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
间可站两条大汉。 肩宽 28米,可做篮球场。 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 近年,发现了以乌龙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隔江望去,酷似一巨大佛像仰卧于三江之上,卧佛直线长 1300多米,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 巨型卧佛的发现,为大佛景区更添魅力。 图 139四川乐山大佛 卧 佛 图 1310 福建武夷山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发育典型的丹霞单面山
究成果,采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径流深,大体确定等值线的分布和走向。 2)等值线的分布要考虑下垫面条件的差异,不能硬性地按点据数值等距离内插,等值线走向要参考地形等高线的走向。 3)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同,勾绘等值线的要求也不同:小比例尺图主要考虑较大范围的线条分布,局部的小山包、小河谷、小盆地等微地形地貌对等值线走向的影响可以忽略;大比例尺图则要考虑局部微地形地貌对等值线走向的影响。 4)勾绘等值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