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某县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市建设区规模为 83平方公里。 四、 自然人文 XX 县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 16℃ ,一月平均气温 5℃ ,八月平均 26℃左右。 细雨如丝,烟雾迷 濛 ,不仅适宜各种作物生长,更适宜人们安居乐业。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祖先后辈的辛勤创 业, XX 县向以物产丰饶著称,是川西的粮仓,全国粮、油、肉生产基地。 据《元和郡县志》等记载,在唐代, XX 筒酒和丝绸制品已成为贡品,成为皇帝奖赏功臣的主要礼品。 至今,浓郁馥香的 XX 筒酒,不可或缺的川菜XX 县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 建议书 第 12 页 共 49 页 之魂 XX县豆瓣,堪称蜀绣始祖的 XX 县女红,仍然是 XX县工艺三绝。 满仓满罐的粮油,四季常青、四季常新的各色各类蔬菜,更能细细地品尝出川西民间风味。 XX 县为古蜀文明的发祥地。 较早的农耕经济开发和政治、文化的发达,使这块土地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孕育出了西汉哲学家、思想家严君平,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扬雄,大司空何武,宋 代著名诗人张俞,清代名将罗应 旈 ,抗日英雄解固基,中科院学部委员萧伦,文学教授、语言学家殷孟伦,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等。 客籍 XX县的一些文化伟人如杜甫、陆游、范成大、张大千、叶圣陶等,也曾在 XX 县留下深深的足迹,杜甫的《杜鹃行》、《野人送朱樱》等歌咏 XX人的优美诗歌至今仍脍炙人口。 五、 经济 社会发展 近年来, XX 县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以成都现代工业港为载体的工业集中发展园区崛起壮大,机械电子电器制造和调味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领军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生机勃勃,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成效斐然;以 “ 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 ” 农科村为龙头的农家旅游提档升级;成灌快铁贯通 XX 县,绕城高速、成灌高速、国道 317线、沙西线、温彭快速通道等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加大,实现城乡协调、均衡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县域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使 XX 县连年位居全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XX 县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 建议书 第 13 页 共 49 页 “ 十强县 ” 前列,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 50 强,先后被评为中国 西部县 域 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 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省级双拥先进县等。 20xx 年, XX 县 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174 亿元,增长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15 亿元,增长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其中地方税收 ,分别增长 %和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12%和 14%。 20xx年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3%,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1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20%,农业增加 值增长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23%,招商引资市外到位资金增长 15%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增长 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 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6%。 六、 教育情况 县境内有西南交大、西华大学、四川外国语学院等驻县高校 18所;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学校有成都电大分校 (教师进修学校) 1 所,普通高中 5所,职业高中 2 所(其中联办 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7 所,幼儿园 3 所,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 近 7 万 人,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 3379 人。 近年来, XX 县政府及相关单位 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初步构建起XX 县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 建议书 第 14 页 共 49 页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社区高等教育前后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 1994年全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98年通过四川省和成都市人民政府‚两基‛复查评估,先后获四川省和成都市‚‘两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是四川省‚素质教育实验县‛,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20xx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 教育,被市政府授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县‛。 XX 县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 建议书 第 15 页 共 49 页 第四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 项目提出的背景 20xx 年,教育部就全国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现状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就充实完善教师进修学校功能,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尤其当前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面临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进入了 发展的 新 阶 段。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担负着本地区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本地区开展教师培训、自学进修、业务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 同时,由于 XX县教师进修学校与成都广播电视大学 XX县分 校合署办公,对学校的职能、规模、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 原教师进修学校的各项设施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20xx年 5 月,‚ XX县社区教育学院‛正式成立, 按照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以及节约成本、共建共用、资源共享的原则, 再度 将 XX 县社区教育学院建设与 XX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归并合拢 ,学校的职能进一步扩大。 20xx 年 4月底,因城市建设需要,学校临时过渡搬迁至东街 398厂办公楼,租用 1200 平方米作为 办公及 教学使用 ,目前学校急需新建,已达到应有的办学条件。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该项目是 XX 县教师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提升的主 要平台。 从时代要求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教育正面临着深化改革 ,科学 发展的艰巨任务。 与此相适应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同样也面临着提高、XX 县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 建议书 第 16 页 共 49 页 调整、改革的三大任务。 抓好教师素质的提高 ,是完成三大任务的基础。 而由国家、省、市进行的骨干教师培训只占中小学教师总人数的10%,仍有 90%的教师培训工作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承担。 从现实需要看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必须有一个专门的管理中心兼培训机构负责。 因为 ,XX 县近四 千名教师 的 继续教育工作单靠教育行政部门来管理是很不够的。 而任何一所高等院校都不可能承担起所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 任务。 因此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有必要在县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 ,肩负起管理、培训的双重任务。 ( 二 ) 该项目对加强 XX 县教师管理、推动教学交流具有重大作用。 从进修学校的职能看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进修学校具有管理职能、规划调控职能、指导职能、培训职能。 教师进修学校首先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中心 ,管理全县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与年度计划 ,制定具体措施 ,具体组织实施。 制定教师学籍管理的有关制度 ,建立教师进修学籍档案、业务培训档案。 其次 ,教师进修学校还能为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自学进修 ,校际之间的经验交流、特色学校的创建等诸方面提供指导、帮助 ,提供服务。 ( 三 ) 该项目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有 利于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小学教师都是实践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 ,他们需要的培训必须和他们的教学实践紧密贴近 ,能有效地促进他们课堂教学操作水平的提高。 所以他们希望的培训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磨合过程 ,在实践中验证理论 ,在理论学习中提升实践能力。 高等院校远离基层教育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教育 ,对中小学第一线的工作了解不XX 县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 建议书 第 17 页 共 49 页 够 ,在培训中往往重理论、轻实践 ,不能满足一线教师的学习需要。 而教师进修学校在这方面独具优势 ,它可以通过在第一 线进行教学观摩、经验交流、问题研讨、上公开课、说课评课等多种形式为中小学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搭建平台 ,架设桥梁 ,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 (四)该项目将促进 XX 县成人教育的发展, 为社会 培养更多 具有一定学历水平的人才。 成人教育最主要的作用是要适应社会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劳动力转移的需求、劳动力水平提高的需求。 社会 人力资源需要通过成人教育做人口和人才的转化工作,使每个个体可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人才流动。 该 项目的实施将 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 促进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五) 该项目是发展社区 教育的平台,将 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创建社区 教育 组织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对创建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完善社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积极推动 社区成员 广泛参与社区教育,把 社区教育 纳入区域公共服务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是现代社区教育管理社会化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 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需要。 该项目是 XX县现有唯一的社区教育机构,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必要条件。 XX 县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 建议书 第 18 页 共 49 页 第五章 项目建设条件 一、 建设选址 XX 筒镇原凉水村四社、五社 二、 区位条件 学校建设 所在地 地 处中心 城区,位于红光路北侧、 XX 县实验学校东面、 XX县消防特勤站以南、中冶实久花园西面。 三、 交通条件 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 1078公里。 其中,国道 (高速公路 ),县道 11 条 公里,镇(乡)道 149条,村道 360 条 440 公里,全县公路密度达 /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国道 317 线、成灌高速、绕城高速为骨架,县域快速通道网化公路为纽带,镇村道路为脉络,城乡衔接、内外配套的路网体系,实现了以县城为中心的 “ 一刻钟经济圈 ” 快速通达目标。 全县拥有公交车 300 余辆、出租车 328辆、开行公交线路达 38 条,其中有 16条公交线路直通成都市区,有 6条公交线路与温江、新都、彭州、都江堰对接,公交通达里程为 500 多公里,公交车通达全县14 个镇,实现了县道公交无缝覆盖,村通公交覆盖率达 95%。 项目所在地 处 中心城区, 且位于主街道红光路北侧, 交通便利,运输方便,有利于建设施工。 四、 市政配套条件 项目区域 道路管网体系完善,‚三纵两横‛交通便捷,路灯、管XX 县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 建议书 第 19 页 共 49 页 网设施齐全,城区卫生管理全部由保洁公司全天候保洁, 共享 配套有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和天然气公司。 区域周边主要道路为 县城街 道,按照城市干道标准建 设,市政管网较为完善,天然气、通讯、电力、路灯电缆等埋设齐全,项目 与县城红光路主街道衔接, 管网配套连接方便。 五、 场地自然条件 (一) 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一级阶地,地势平缓、开阔,地形呈四方形,场地较规则,地面自然海拔高程在 ,相对高差约 米。 (二) 气象 成都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终年温暖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其特点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全年无霜期 337d,年平均降水量 ,年平均日照时数 10421412h,日照率在 2432%之间,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 ,相对湿度 84%,风速 ,常年主导风向北北东( NNE)。 (三) 水文 校区地表水为农灌渠,属岷江水系,场地内地下水属埋藏于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主要由上游地下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丰富,水质好,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单纯。 地下水为第四系沉积层孔隙潜水,渗XX 县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 建议书 第 20 页 共 49 页 透排水条件好,水位距地表在 12m,地下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及岷江水系水位影响,年变化幅度 ,地下水对混 凝土无浸蚀性。 (四) 工程地质 场地区域属第四系近代河流冲积物,系变质灰岩风化物,经岷江搬迁沉积于平原区,质地层次分明,地层结构单一。 地层分为两相基层位,其中上部为第四系沉积层,下部为第三系基岩。 上部第四系沉积层为巨厚层( 200300m),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组成,下部基岩为第三系砂砾岩组成。 XX 县 外系西部龙门山断褶带与东部龙泉断褶皱带之间的成都凹陷盆地中,境内无断裂构造,亦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