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3区域和区域差异2内容摘要:
季风区之间的界线大致是: ( ) A. 800mm等降水量线 B. 1000m等高线 C、 400mm等降水量线 D. 3000m等高线 3.下列地貌单元中,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处在第二级阶梯的是: (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河套平原 D.柴达木盆地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地理位置分布简图。 读图回答 5~6题。 根据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地表温度较乙区低 B.乙区比甲区纬度低,故热量条件比甲区高 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甲区与丙区之间,大致以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丙区中,跨地势两级阶梯,且自然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地区是: ( ) A.东南地区 B.华中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东部季风区,由于地势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所以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里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 该区聚落稠密,道路纵横,也是我国人口最为稠密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的畜牧业历史悠久,养育了许多游牧民族。 靠近季风区或有河流、地下水的地区也有少量的灌溉农业分布。 该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源不足,以及与之相伴的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问题。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在青藏高寒区,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微弱,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畜牧业,少数地区可以开展适度林业和种植业。 主要的不利条件是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中图版地理必修3区域和区域差异2
相关推荐
上游 下游 工业联系促使相关企业产生集聚效应,既节省了运费,降低了成本;又使上下游生产过程紧凑,提高工作效益。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联系与集聚 产生集聚的因素及类型: 廉价劳动力与劳力密集型工业的集聚 1978年的莲塘 2020年的莲塘 读 《 地图册 》 P24 “珠江三角洲劳力密集型工业的布局 ”图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联系与集聚 产生集聚的因素及类型:
厂之间在哪些方面存在工业联系。 在生产上有投入和产出的联系 工业联系 内容和形式。 (总厂与分厂的关系)。 “ 上下游 ” 的关系。 工业集聚 概念: 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聚集现象,称为工业的集聚。 目的: 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 意义: 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我国工业企业集聚的主导因素 : 利用廉价劳动力
教师确定课的目的与进程,并指明为什么要从事探究学习,为什么要采用可靠的探究过程。 在处理和讨论研究结果的过程中,教师促进学生开展生生之间以及全班之间的合作。 出于严谨方面的考虑,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激发他们反思自己的观点,挑战自己的想法。 由于整个探究过程是 由学生实行的,观察者应该确定学生先前是否有探究的经历。 教师确定调查研究的基调,决定开展哪种类型的探究,然后促进学生探究问题
等等 减少浪费现象 、 使用节水器具 、 实现分质供水等等 海水淡化 、 跨流域调水 结合上面的例子,归纳有哪些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自然资源指标(水、土、气候、生物、 矿产等资源) 环境承载力 社会条件指标(人口、开放程度、经济 状况 、 技术条件等) 污染承受能力指标 环境承载力主要是从哪几个因素角度出发考虑的。 测评单位或测评方式 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美国农业问题委员会(耕地)
冲涮作用明显 地质构造 —— 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多地震 植被 —— 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降低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30 40 30 50 60 50 85 80 60 89 90 70 95 读右表,说说植被对减少水土流失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植被减少使相同降水条件下河流径流量加大,侵蚀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