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2人口的迁移1内容摘要:
原因 特点 作用 西部欧洲部分流向乌拉尔山以东 东北部流向西部、南部 开发国土、 建立新工业区 国家有组织移民 自发迁移 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促进西部、南部经济发展 五大湖区工业呈现 “ 饱和 ” ;西部、南部新兴工业和与旅游业发展 阶段 特点 流向 原因 建国前 建国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频繁、 规模大 •黄河中下游 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闯关东、走西口 移民支边、自然灾害、战争 规模小频率低 •东部 — 内地边疆 有计划有组织 •计划经济 •严格的户籍管理 (支边、上山下乡 ) 流动人口激增 自发 •乡村 — 城市 •内地 — 沿海 (落后 — 发达 ) •农村剩余劳动力 •改革开放 •城乡差距加大 • 城市 — 乡村 无法抗拒的民工潮已拥抱了全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 2020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目前各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 要驱动力。 —— 布洛赫《希望原理》 人口迁移的 “ 推拉理论 ” 影响 因素 举 例 经济因素 主要因素 地区经济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化推进 大型项目建设 经济布局改变 三峡移民 西部开发引起的移民 乡村人口迁入城市 内地、乡村人口到沿海务工、经商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 因素 举 例 政治因素 政治迫害 战争 国家政策 1972年乌干达亚裔被独裁者驱赶迁往英国 许多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成为难民 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戌边 重要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 因素 举 例 社会文化因素 重要因素 宗教 民族。中图版地理必修2人口的迁移1
相关推荐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年份 特大城市人口数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 比重 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 差异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集中于特大城市的现象更加明显 墨西哥城 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日本 东海岸城市带 北美五大湖城市带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欧洲西部城市带 英国南部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北美五大湖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 城市带
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 城市就业岗位有限 推动农村进城 进入贫民窟或棚户区 素质 不高 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 一般将大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分为: 起步阶段 郊区城市化阶段 逆城市化阶段 再城市化阶段 城市外缘的棚户区 郊区城市化 新型郊区城镇 人口居住郊区化 工商业郊区化 办公服务业郊区化 城市中心 郊 区 人口 工业 商业 逆城市化 大都市区 农村和小城镇 大都市区人口负增长 中心市区人口外迁
运 航空 1. 1吨活鱼 郊区到市区 2. 一箱急救血浆 4小时内送到 香港 — 郑州 3. 1000吨钢材 鞍山 — 石家庄 4. 5吨生活用品 15天内到 成都 — 拉萨 5 . 10000吨大米 武汉 — 上海 根据表格内各种货物的运输要求,选择相应的交通运输方式。 图为三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费与运距的相关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直线 3依次所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判断: a. 在
C 1 2 3 4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对应哪种人口年龄结构。 A B C 1 2 3 国家 2020年人口数 /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 19901995 19952020 20202020 中国 印度 美国 印度尼西亚 巴西 巴基斯坦 俄罗斯 孟加拉国 日本 尼日利亚 世界人口最多的 10个国家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 劳动-经济效益 养老-保险效益 消费-享乐效益 继承家业的效益 安全保卫效益
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 地形与城市 – 气候与城市 – 水与城市 – 矿产与城市 • 从地形因素考虑( )的城市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它们位于( )地区。 读图:有 A、 B、 C、 D四座城市,分别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区位因素分析其发展前景。 • 从气候因素考虑( )的城市区位较为有利,因为它们位于气温适中的( )纬度带。 由于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所以其中(
最多,欧洲最少。 (2)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3)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污染严重。 由于水污染日益严重,许多原本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并影响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 工业排放物、农药和化肥、生活用的含磷洗涤剂和杀虫剂是当前水资源的三大污染源。 3. 缓解措施 (1)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等。 (2)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 (3)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合理利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