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直书4内容摘要:

直 , 擅名今古。 译文:(直笔记史)如果在可以做的时候这样做,就会安顺;如果在不可以这么做的时候也做,就会招来祸害。 像董狐 记载史实的原则 是不隐讳真相,赵盾因为这种记史 原则而 蒙受 屈辱,他们没有什么 冲突 ,(各自按自己的原则)做事没有什么疑虑,这样成就了董狐的良史 直笔 , 享有 千古不衰的名声。 第二段( 2) 至若齐史之 书 崔弑,马迁之述汉 非 ,韦昭 仗正于吴朝,崔浩 犯 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 申 其 强项 之风,励其 匪 躬之节,盖亦难矣。 译文: 至于像齐史 记载 崔杼弑君,司马迁写出汉武帝的 过错 ,韦昭在东吴 秉直记事 ,崔浩写史 冒犯 了魏国的忌讳,他们有的身遭刑戮,被当时人所嘲笑;有的把写成的书填埋到坑里窖里,后人无法知道。 世事就像这样,却要责怪史臣不能 保持刚直不屈 的性格,激励自己舍己尽忠的节操,(这样的要求)确实也难做到啊。 第二段( 3) 是以张俨发愤,私存 《 嘿记 》 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 以兹避祸, 幸 获两全。 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译文: 因此张俨因愤激而努力,私下撰写保存 《 嘿记 》 的文章;孙盛心中不平,私自将 《 晋阳秋 》 的原稿抄写一份,寄到辽东。 用这种办法来避祸, 侥幸 获得两全。 这足够用来证明世道多么艰辛,也了解了史书实录的难得。 第二段小结 列举历代史家之例,说明 : 世途多隘,直书难遇。 第三段( 1) 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案 金行在历,史事尤多。 当宣、景开基之始,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 见屈 武侯,或发仗云台, 取伤 成济。 译文: 但是一一考察从前的史事,考证于实录的言语,虽然有古人的糟粕,真假相杂,可是分开沙子挑选金子,有时能收获宝贝。 考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