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山民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雨巷欢乐1内容摘要:

最美。 怎样理解欣赏这些意象。 有两个意象非常美。 一是 雨巷。 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我们 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 ,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 二是 丁香。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 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 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 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 ,这种理想是高洁白、美丽的。 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简要分析 《 雨巷 》 在‚音乐美‛方面的体现。 《 雨巷 》 在 音韵 、 节奏 方面所达到的神气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 A、 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B、 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行首。 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C、 复沓式的妙用。 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 —— 强调 —— 飞跃的递进效果。 D、 词的重叠运用。 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 雨巷 》 一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地彳亍着的彷徨者。 ‚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拓展探究 《 雨巷 》 是一首含蓄的诗。 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 你有什么看法。 ‚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 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 —— 理想。 ‚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虽执着但‚道阻且长‛,这就给抒情主人公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 故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说法也有道理。 即 ‚我‛是实实在在的‚我‛,‚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个层面的‚我‛。 简介作者 整体感知 精华鉴赏 简介作者 焦桐 ,本名叶振富, 台湾高雄人 , 1956年 8月21日生,文化大学戏剧系毕业,艺术研究所硕士,曾任 《 商工日报 》 副刊编辑等。 曾获台湾学生文学奖,以 《 怀孕的阿顺仔嫂 》 获长诗或时报文学奖。 著有 诗集 《 蕨草 》 ( 1983)、 《 咆哮都市 》( 1988)、 《 失眠曲 》 ( 1993)。 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