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综合利用内容摘要: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水稻的综合利用稻作的主要产品是米,但有约 12 的副产品还可加以利用,甚至其经济价值还很高,这就是稻的综合利用。 据 1982年中国农业年鉴记载,1980 年世界稻米出国总量约为 1271万吨,进口总量约为 1301万吨。 主要出口国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主要进口国有苏联、法国、英国、联邦德国、加拿大、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 中国稻米以自给为主,大出口量每年不到 100万吨,其中约 15 为粳米。 稻米以食品为主要用途。 亚洲人以米为主食,用量约占稻米总生产量的 86。 米的食用方式因地区习惯、季节而不同。 中国南方喜食籼米,饭的质地松散;北方人喜食质地较粘的粳米饭。 有 2、的民族有以糯米为主食的习惯,但属少数,一般糯米多用于制做糕点或酿酒。 中国云南省有的民族喜食软米。 也有人喜欢煮饭时加少量香米,以增加特殊的香味。 有些人喜欢在米饭或粥中加蔬菜、肉、鱼、蛋等,煮成菜饭或菜粥为主食。 为了发展快餐,各国也生产各种方便米饭。 米制的糕点种类很多,不同国家各有其特色。 中国米制糕点有年糕、粳米糕、发糕、蒸糕、打糕等。 用苇子叶或箬竹叶包成的棕子,在中国各地十分普遍。 米磨成粉后,可制成粉条、汤圆(或称元宵)、煎饼。 将米加压烘烤可制成膨化食品,如爆米花和米花糖等。 用米粉经特殊调制成各种形式的米饼干以及婴儿食品等,亦常见于各国食品市场。 种子主要用于稻作再生产,约占全部稻谷产量的 12 3、。 稻收获后,将稻草铡成短节,直接翻耕入田中,作为基肥的一种作业。 稻草还田有提高稻田肥力,改良土壤的作用。 水稻吸收的养分中有绝大部分钾和一部分氮和磷积累在稻草中。 稻草还田一般钾可归还 8090,氮、磷归还 3050。 水稻是吸收硅较多的作物,稻株的无机成分中硅的含量最高,一般为于重的 1020,稻草还田可改善后作的硅素营养条件。 稻草是一种含纤维素较多的有机物质,腐熟分解慢,施用 3年后残留在土壤中的碳素还有近 20。 稻草还田又能增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更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充足的碳源。 在作法上,中国南方稻区是将早稻草还田作为晚稻基肥;北方一熟制稻区也有将上年稻草还田作翌年水稻基肥的。 稻草的碳氮比值 4、虽大,但在淹水条件下施用,由于嫌气分解有机物所需要的氮比在旱地条件下小得多所以在稻草分解过程中,一般不会因微生物同化氮而引起土壤脱氮。 当然,在稻草直接还田的同时,配合增施一定数量的速效性氮肥,既可以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与繁殖,以加速稻草的分解过程,同时又可以弥补后茬稻返青分蘖期间土壤释放有效养分之不足,则更有利于提高其肥效。 稻草(稿秆)还是农业上用量最大的为牛的冬季饲料、积肥原料和编织草绳、草袋、草鞋等,其次如用于农村建筑、牲畜垫圈及保暖防寒材料。 工业用途主要为造纸和制造纤维等的工业原料。 稻壳(砻糠)及其衍生物用途甚为广泛。 农业方面用作堆肥原料和改良土壤,农村建筑用材料以及保暖防寒和覆盖填充材 5、料;砻糠灰可作吸收剂;稻壳还是制烧酒的原料。 在制药工业中,稻壳可用于生产活性炭,充作各种维生素、生物制剂、触媒、医用药品等的载体,其水解产物可培养微生物。 用 2030石灰与稻壳次一起可制成水泥。 稻壳经水解后可制糠醛,其残液是生产醋酸的原料,其衍生物硅酸盐用于橡胶工业。 稻壳炭用于净化水质。 碾米厂生产的大量谷壳,含有 40纤维素,30木质素,20灰分。 当这些有机物燃烧时释放出热能(约 3200千卡千克)可作工厂的动力燃料,也可放入专用的糠煤气炉内,经低温干馏,产生糠煤气,或粉碎后烧制成形作为固体燃料。 稻壳按燃烧程度的不同,又可烧制高碳、低碳和无碳三种稻壳灰,均是重要的化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工 6、原料。 稻壳经粉碎后,可用来配制反刍动物的补充饲料。 稻壳粉可制成稻壳板,是一种防火、防蛀、防霉等的建筑材料。 米糠的用途也很多。 因含有脂肪、蛋白质、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可以直接作禽畜饲料。 食品业方面,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于调制上等食料和调料如味精、酱油等;加入面粉可制成各种食物。 制药业方面,米糠中富含维生素 治疗脚气病的特效药还可提取维生素 生素 生素 糠的糠油含量约为1525,可提取米糠油,提油后还可从中提取米糠蛋白或植酸盐,后者可制成肌醇。 糠饼发酵生产白酒,酒糟又可作饲料。 米糠油经精炼后即得食用油、油炸用油或烹调色拉油。 精炼副产品可提取谷维素,谷固醇和维生素 可提取糠蜡和脂肪酸等。 从米糠中分出胚芽,经蒸炒后,可制成米胚芽饼干等营养食品,或从中提取各种营养素。 也可直接冲入牛奶供饮用。 其用途分为工业原料和食料两方面。 前者为石碱、化妆品、火药、纤维及肥皂的原料;后者因其风味佳良,容易消化,持适于老年人、儿童及病人食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