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内容摘要:
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 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 解析 】 选 D。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依据 “ 保护使馆 ” ,“ 撤除了大沽炮台 ” 、 “ 北京到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 ” 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 《 辛丑条约 》 的内容,故选 D项。 ,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 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 „„ 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火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 这一现象出现于( ) 【 解析 】 选 D。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中 “ 使馆大街 ” 、 “ 意大利街 ” 、 “ 克林德街 ” 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东交民巷成为使馆界,这一现象应出现于八国联军侵华后,故选 D项。 ,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 《 全球通史 》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39~ 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 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 1)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体现在哪里。 ( 2)你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 ( 3)从“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解析 】 本题以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为主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第( 1)题灾难性体现可以从战争本身及战后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总结。 第( 2)题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要一分为二。 第( 3)题关于启示的回答应从正反两方面得出,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 1)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 ( 2)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性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步觉醒;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3)落后就要挨打、不能闭关锁国、要积极学习外国先进事物、自强不息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4分,共 32分) 1.( 2020 台州高一检测)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 1895年),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 主权沦丧,民族蒙耻。 杭州商埠的开辟是根据( ) A.《 南京条约 》 B.《 马关条约 》 C.《 辛丑条约 》 D.“ 二十一条” 【 解题提示 】 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抓住有效信息是做题关键。 本题中时间与地点是有效信息。 【 解析 】 选 B。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中 “ 1895年 ” 、“ 杭州 ” , “ 开为。人教版历史必修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
相关推荐
A B C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二、八国联军侵华: 经过: 1900、 6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 西摩尔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二、八国联军侵华: 经过: 1900、 6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 廊坊、天津、北京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率军进入紫禁城 慈禧太后 光绪帝 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 探究三:义和团的口号及性质 口号:扶清灭洋 爱国性 盲目性
人物 》 上册 第 277页 材料 2:明治天皇于 1887年谕令 “ 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 然而从国库岁入中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 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 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 从以上材料中能获取什么信息呢。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国难当头 慈禧太后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惊醒宜今醒
雨 黄海海战结果: 海战历时五六个小时。 中国损失致远舰等 5艘舰只,虽然损失 惨重,但主力尚存。 日本旗舰松岛号受重伤、西京丸等 4艘 受重创。 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威海卫战役中,提督 丁汝昌 宁死不降,最后,自杀殉国。 请思考: •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有何影响。 历史影响 结果: 《 马关条约 》 1895年 4月, 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定了中日 《 马关条约 》
有法可依,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初步基础。 三、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 1)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 根本 政治制度 ( 2)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 逐步建立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 3)坚持和加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