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1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内容摘要:

) ,加强中央集权 ,约束官吏言行 ,完善官僚体制 ,培养忠臣顺民 【 解析 】 选 A。 “ 发明 ” 的着眼点即是出发点或者是目的。 出发点之一是取消门阀势力世代做官的特权,把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当然还有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扩大官吏来源,扩大统治基础等出发点。 但科举制不涉及约束官吏、防范武将、培养顺民等目的。 :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 《 礼记 》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 „„ 四曰刚毅多略 „„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 —— 《 后汉书 百官志注 》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 《 晋书 段灼传 》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 —— 转引自韩国磐 《 隋唐五代史论集 》 请回答: (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 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 解析 】 本题以选官、用官制度为主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第( 1)题要依据 “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 、 “ 贱有常辱,贵有常荣 ” 等信息来分析。 第( 2)题要依据 “ 德行高妙 ” 、 “ 学通行修 ” 、 “ 明达法令 ” 、 “ 刚毅多略 ” 、 “ 孝悌廉公 ” 等信息来分析。 第( 3)题要依据 “ 九品 ”“ 中正 ”等信息来分析回答第一问,依据 “ 荜门蓬户之俊 ” 、 “ 陆沈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问。 第( 4)题要依据 “ 征文射策,以取禄位 ” , “ 耻不言文墨 ” , “ 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 等信息来分析。 答案: ( 1)血缘、门第、等级(任答两点即可)。 ( 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 3)九品中正制。 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 4)影响:发扬了 “ 学而优则仕 ” ;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4分,共 32分) 1.( 2020 韶关高一检测)汉武帝诏曰:“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此举的意图是 ( ) 【 解析 】 选 D。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