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1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内容摘要:

再受到中央节制 B (南京市 2020届高三三模 )唐朝杜牧在 《 上宣州高大夫书 》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 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 ) A.层层推荐 B.注重门第 C.唯才是举 D.打击贵族 ( 2020年江苏历史) 右图所示为 《 唐书 》 所载 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D D ( 2020年高考山东文综)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2020年高考广东卷)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C D 钱穆在 《 国史新论 》 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对于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相权不断遭到削弱 B.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C.皇权受到更多牵制 D.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C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 ……”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 D.“ ……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 D 谢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