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2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内容摘要:
目,讨 讨洋人的欢喜 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的,那 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 陈天华 (1875— 1905),留学日本, 民主革命宣传家, 著作 《 猛回头 》《 警世钟 》 陈天华 32 章炳麟 ( 18691936) 邹容 (1885— 1905),著作 《 革命军 》 ,主张建中华共和国。 33 然是役也( 广州黄花冈起义 ) ,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 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 则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 天地,泣鬼 神 , 与武昌革命之役 并寿。 —— 孙中山 34 四、资产阶级争取和维护民主的斗争 • 辛亥革命( p82) –( 1)背景: –( 2)武昌起义 35 •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进攻湖广总督衙门 36 都督黎元洪 湖北军政府成立 1911年湖北军 政府最先打出 中华民国旗号 安民告示 37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38 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 大总统誓词 国旗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39 四、资产阶级争取和维护民主的斗争 • 辛亥革命( p82) –( 1)背景: –( 2)武昌起义 –( 3)辛亥革命的成果: •推翻清王朝,民国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p33 40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制定背景: 1912年初 1)《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制定和通过 借鉴美国宪法总统制要旨,体现废除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 3月 2)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1912年元旦 41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制定背景: 1912年初 1)《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制定和通过: 2)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4)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和颁布“约法”: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限制袁世凯,防止其独裁;巩固新政权;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革命果实) 42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制定背景: 1912年初 • 《 临时约法 》 的内容: –①国家性质: 主权在民 –②人民的权利与义务: – 规定了国民享有自由民主权利(选举和被选举权等) –③政治体制: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④约法的地位和性质: 宪法性文件 43 • 问题: • ( 1)材料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基本政治原则。 • ( 2)材料中有哪些限制临时大总统权力的规定。 怎样限制。 • ( 3)根据材料回答其政体形式是什么。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民主共和; ①总统颁布法令须由国务员副署;②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③法院有权审判总统。 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 责任内阁制 44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制定背景: 1912年初 • 《临时约法》的内容: • 对《临时约法》的分析评价: 1)性质和特点: 2)作用和影响: 3)局限性: 中国第一部 资产阶级民主 宪法 45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的历史作用 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施政原则,成为否定封建专制的重要法律成果。 说明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的法治和宪政意识,具有约束袁世凯、保障民主共和制度的 现实针对性。 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参考蓝本,是中国 宪政史 上的重要一页。 在 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中起到一定作用。 46 没有明确规定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没有保障国民自由权利的具体规定; 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不完备,总统的权利仍然较大。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的局限性 教训:资产阶级革命派幻想凭借“临时约法”的一纸空文约束和限制袁世凯独裁,是不可能成功的。 1914年“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 47 四、资产阶级争取和维护民主的斗争 • 辛亥革命( p82) –( 1)背景: –( 2)武昌起义 –( 3)辛亥革命的成果: •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p33 • 约法的背景、内容、评价 48 四、资产阶级争取和维护民主的斗争 • 辛亥革命( p82) –( 1)背景: –( 2)武昌起义 –( 3)辛亥革命的成果: –( 4)辛亥革命的结局 49 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辛亥革命的结局 袁世凯自身条件: 政治手腕、军权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孙中山希望争取袁世凯 原因 革命阵。人教版历史选修2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相关推荐
国内战 …… 它的结局无疑地将决定美国几百年的命运。 恩格斯 《 致魏德迈 》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哪次战争。 为什么说它是“真正解放,真正革命的战争”。 2)材料二中的两种制度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这两种制度不能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 3)请说恩格斯关于美国内战意义的论断理由。 答: 1)、美国独立战争,战争彻底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 1813年远征俄国,失败 2) 1813 莱比锡战役 ——第一帝国开始瓦解 3) 1814 第一帝国覆灭, 波旁王朝复辟 4) 1815 滑铁卢战役,失败 ——波旁王朝再次复辟 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的变化。 前期:保卫革命的成果 后期:侵略扩张 稳定政权,发展资本主义( 《 民法典 》 战争( 1812第一帝国全盛) 五、波旁王朝的复辟 ( 1815——1830) 复辟的原因
: 《 独立宣言 》 的积极意义 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3推动了法国、亚洲、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 它体现的民主思想成为历代美国人不断追求的理想,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三、评价 (在 美国史 上) (在 文件史 上) (在 革命史 上) (在 解放史 上) (历史局限性 ) 三、评价 材料三
事,设殿阁大学士辅政,后逐渐演变为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阁的最高长官称 “ 首辅 ”。 1721年,罗伯特 .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 请回答: 同样是 “ 内阁 ” ,两者有何根本区别。 解析: 明朝是封建王朝,其 “ 内阁 ” 是专制王权的辅政机构,是封建性的;而英国内阁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两者在阶级本质上是不同的。 《 纽约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