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2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内容摘要:

目,讨 讨洋人的欢喜 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的,那 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 陈天华 (1875— 1905),留学日本, 民主革命宣传家, 著作 《 猛回头 》《 警世钟 》 陈天华 32 章炳麟 ( 18691936) 邹容 (1885— 1905),著作 《 革命军 》 ,主张建中华共和国。 33 然是役也( 广州黄花冈起义 ) ,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 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 则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 天地,泣鬼 神 , 与武昌革命之役 并寿。 —— 孙中山 34 四、资产阶级争取和维护民主的斗争 • 辛亥革命( p82) –( 1)背景: –( 2)武昌起义 35 •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进攻湖广总督衙门 36 都督黎元洪 湖北军政府成立 1911年湖北军 政府最先打出 中华民国旗号 安民告示 37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38 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 大总统誓词 国旗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39 四、资产阶级争取和维护民主的斗争 • 辛亥革命( p82) –( 1)背景: –( 2)武昌起义 –( 3)辛亥革命的成果: •推翻清王朝,民国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p33 40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制定背景: 1912年初 1)《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制定和通过 借鉴美国宪法总统制要旨,体现废除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 3月 2)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1912年元旦 41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制定背景: 1912年初 1)《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制定和通过: 2)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4)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和颁布“约法”: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限制袁世凯,防止其独裁;巩固新政权;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革命果实) 42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制定背景: 1912年初 • 《 临时约法 》 的内容: –①国家性质: 主权在民 –②人民的权利与义务: – 规定了国民享有自由民主权利(选举和被选举权等) –③政治体制: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④约法的地位和性质: 宪法性文件 43 • 问题: • ( 1)材料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基本政治原则。 • ( 2)材料中有哪些限制临时大总统权力的规定。 怎样限制。 • ( 3)根据材料回答其政体形式是什么。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民主共和; ①总统颁布法令须由国务员副署;②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③法院有权审判总统。 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 责任内阁制 44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制定背景: 1912年初 • 《临时约法》的内容: • 对《临时约法》的分析评价: 1)性质和特点: 2)作用和影响: 3)局限性: 中国第一部 资产阶级民主 宪法 45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的历史作用 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施政原则,成为否定封建专制的重要法律成果。 说明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的法治和宪政意识,具有约束袁世凯、保障民主共和制度的 现实针对性。 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参考蓝本,是中国 宪政史 上的重要一页。 在 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中起到一定作用。 46 没有明确规定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没有保障国民自由权利的具体规定; 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不完备,总统的权利仍然较大。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的局限性 教训:资产阶级革命派幻想凭借“临时约法”的一纸空文约束和限制袁世凯独裁,是不可能成功的。 1914年“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 47 四、资产阶级争取和维护民主的斗争 • 辛亥革命( p82) –( 1)背景: –( 2)武昌起义 –( 3)辛亥革命的成果: •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p33 • 约法的背景、内容、评价 48 四、资产阶级争取和维护民主的斗争 • 辛亥革命( p82) –( 1)背景: –( 2)武昌起义 –( 3)辛亥革命的成果: –( 4)辛亥革命的结局 49 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辛亥革命的结局 袁世凯自身条件: 政治手腕、军权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孙中山希望争取袁世凯 原因 革命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