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2内容摘要:

②宣扬维新思想 ③推动变法运动。 意义 :维新派通过开学会、办报刊的方式 , 宣扬维 新变法, 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 讨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思考 8: 1897年 11 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康有为反应如何。 他有什么举措。 合作探究:百日维新的背景 甲午战后签订 《 马关条约 》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危机激发民族意识,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的主流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康梁维新思想,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 公车上书 ”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目,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 政治实践。 维新派通过开学会、办报刊的方式, 宣扬维新变法 ,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 1898年,康有为呈递 《 应诏统筹全局折 》 成为维新派的 施政纲领 二、百日维新 开始标志: 结束标志: 经过: 从 6月 11日到 9月 21日光绪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 1898年 6月 11日光绪帝颁布 “ 明定国是 ” 诏书 1898年 9月 21日,戊戌政变 目的: 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变法的内容 类别 作用 局限性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教方面 军事方面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变法的内容的评价 评价新政的内容: ①积极性: 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议政、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科 教文化传播,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封建政治制度 ], 具有进步意义; ② 局限性: 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 宪的政治主张,维新派的行动比它们的宣言退步了; 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大民众; 对于封建土地制度问题没有丝毫触动。 三、结果 ―― 无力回天 新旧势力的交锋 ( 1)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 ( 2)慈禧太后: ( 3)读书求官之人: ( 4)维新派: 支持 做好随时镇压的准备 反对 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